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和洛学的开启者,程颢、程颐兄弟在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二程思想的关系,二程自认为相同,他们的弟子及后世多数学者也不认为有什么重要区别。[1]但由于二程性格的差异及思想酝酿时期的长短不同,二程在人生境界及理论阐发上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以儒学为本位,融合佛、道的理学思潮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理学的演变与发展代表着宋元明时期学术与文化发展的趋势。程领、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和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不仅对理学、中国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二程的理论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内部构成和理论要素有重要意义。一、二程开辟了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二程理学的创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学的扬弃。中国儒学是一个极为丰富复杂的艾化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兄弟二人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来引起世人的重视。现将1949年以来海内外二程研究的状况作一述评,以向学术界和关心此问题者提供二程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理学兴起,程颢、程颐、张载等新儒学者面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和儒学式微、伦常扫地的局面,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以求义理和天理为标志的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心理学报》1982,15(4):91-97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代的唯心主义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之学又有“身心之学”和“心性之学”之称,他们的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对后世,尤其是对朱嘉影响较大。本文从“心”、“性”、“情”、“学”等四个方面对二程的心理思想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哲学史工作者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三十多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二程对王安石变法和新学的态度学术界一致认为,二程是王安石的反对派,但是关于二程是否一开始就站在司马光一边反对王安石变法,则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任继愈认为,在北宋的政治斗争中,程颢开始时同情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后来就站到以  相似文献   

7.
程颐理学的哲学法眼,无疑就是程颢所标举的"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然而学界关于二程尤其是程颐的天理是如何体贴出来的观照甚少,因此深化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程氏易学与理学的研究而言,则具有更加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程颐易学与理学的哲学逻辑架构的深入分析,可以透显出天理本体地位及其核心内涵的理论赋予源自于程颐对于《周易》道体的深度发明:一是"无形只是道"的理论界定,二是"性命之理"的本体发现,三是"道二"的哲学开新。由此,程颐理本论逻辑框架获得源头活水的理论支撑,《周易》道体亦得以高度的哲学活化,易学与理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试论程朱理学由伪学到正宗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他们以儒学为核心,沿着儒、释、道归一的路子发展,建立了初具体系的唯心主义理学。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和孔孟道统正传,吸收并综合了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建立起以“理”为核心的庞大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全祖望曾称他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明人王祎亦说:“自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朱子而复明。朱子之道,固集圣贤之大成也。”此后,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种官方哲学。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阶级的思想家和这一阶级的一般成员之间。  相似文献   

9.
由洛阳大学、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香港孔教学院和嵩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日至 3日在洛学的发源地古都洛阳召开。海内外的 5 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 ,举行了隆重的程颢铜像揭幕典礼。一、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葛荣晋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 ,二程理学中的实学思想是明清实学的源头之一。在本体论上 ,吸取了二程的实学理论特别是程颢的“器亦道 ,道亦器”观 ;在人性论上 ,其性一元论思想体系受到程颢“性即气 ,气即性”和“善恶皆性”观点影响 ;在认识论上 ,“格物穷理”弘…  相似文献   

10.
张载与程颢、程颐同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重要哲学家、思想家,同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张载所创立的“关学”与二程所创立的“洛学”是同时兴起,不相上下的两个学派。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制度都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关学”与“洛学”兴衰的社会条件、历史原因,“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这对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和"浩然之气"相关的两段早期文献为中心,研究二程兄弟对这两段语录的不同诠释,并且以此观察其中体现出的二程在修养功夫方面的不同偏向:程颐的功夫有层次清晰的内外之分,其对主一持敬的特别强调是程颢所没有的;程颐将浩然之气理解为积累而成,而程颢理解为去私保全.以这些分歧作为依据,对于一些不明归属的二...  相似文献   

12.
<正> 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更为激烈。同时,宋代又是国力较弱的一代,它始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又无力抵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以至激化,使得封建统治十分不稳,也迫使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积极寻求救治方案,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陆九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在哲学观点上分歧很大,但他们的变法思想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二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代表人物的变法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近年来为学术理论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在中国传统思想最后一个理论形态——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二程兄弟的评价,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纵观北宋五子以后宋明理学所呈现的面貌和演变过程,完全可以说,理学的思想宗旨、理论论题、学术规模,都是由程颢、程  相似文献   

14.
论宋明理学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道学、理学、心学 北宋中期,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对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著书立说,各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他们宣扬所谓“圣人之道”,标榜所谓“圣人之学”,有时以道、学二字并举。后来,他们的学说被称为“道学”,亦称为“理学”。 程颐在所作《明道先生墓表》中说:“先生名颢,……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生于四百年之后,得不  相似文献   

15.
张恒 《孔子研究》2020,(2):152-160
作为理学的主要开拓者,程颢、程颐兄弟通过引入新概念、新范式创发的新性论,是中国性论史上极具典范意义的重要形态。由于二程对孟子性论的推崇以及朱熹对二程直承孟子系谱的强化,学界向来多以孟子哲学为二程性论的不二源头。事实上,深入考察二程性论及其对先秦人性思潮的扬弃即可发现,这种"一线单传"的系谱构建方式有待省思。二程论性不仅承继孟子学派,亦兼容涵摄子思、告子、荀子等多家学派,堪称多源;在多源背景下,二程性论展现出了实质之辩(情性德性)、价值之辩(性善性恶)、人物之辩(性同性异)等多重面相,堪称多维。多源、多维审视有助于对二程性论及整个理学性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6.
程颢、程颐的识知心理思想,在心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这一点,哲学史家和心理学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阐述过程中,见解就很不一致了。这里不仅涉及到二程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他们的认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  相似文献   

17.
方旭东 《现代哲学》2012,(2):103-107
本文通过考察二程及其门下的科举改革论,揭示道学的实践之维。文章依次分析了程颢、程颐、吕大临和杨时对科举取士的议论,指出:程颢提案的要点在于以学校代替科举,与王安石的三舍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程颐集中揭露现行制度的弊端,其言辞对宋英宗不无触动;吕大临对选举制度曾有系统构想,具体做法既吸收了程颢、胡瑗等观点,同时对现实做了一定妥协;杨时总结了熙宁科举改革的得失,认识到三舍法的不足,对前科举考试的资荫为官方式给予了肯定。二程及其门下在选举取士问题上的议论,既有对现实制度的激烈批评,也有参酌古今而做的制度设计,由此可见道学之为实践智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自元代起,国家科举考试所列入的经典注本,除了几部古注释之外,清一色是程朱理学一派的经学著作。本文首先剖析二程理学的体系架构和主要命题,继以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例来探求理学家解经的特点,指出宋儒经典诠释的成功之道:一是在于他们有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使他们对传统经典中"性与天道"问题的解释能做到得心应手;二是他们也并未抛弃传统的训诂学方法。这两点对我们今人创造性地诠释经典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程颐作为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其理气思想对中医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程颐认为,《素问》有关天之气运的理论是符合圣人常道之意。程颐提出的"阳常盈阴常亏"观点,直接促进了朱丹溪滋阴学派的创立。程颐的理气观成为黄元御道论及中气思想的理论来源。程颐理气视域下体用一源的思想所派生的药物法象思想被《圣济经》所吸收,从而使《圣济经》能够在医学之中率先提出药物法象的理论。尽管程颐对医学的影响很大,但医家对程颐思想的吸收基本是碎片化的,他们并没有以程颐的理气观为逻辑起点,对程颐的话语体系进行接着讲,从而开出一套医学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仁学问题的思考是早期道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以二程高足杨时的仁学思想为核心,分析杨时提出的"求仁之方"的工夫论思想,及其背后蕴含的仁之体用的理论问题。杨时对仁之体用的思考,引发了其与程颐论《西铭》,程颐以"理一分殊"诠释体用关系。另外,杨时"求仁之方"的思想与程颢"识仁"工夫之间的紧张,南宋时期以朱熹、张栻等人察识、涵养的仁说之辨再次提出,成为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