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书将集中讨论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贯穿于一切研究领域,并且甚而浸入到普遍文化之中。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与证明在何处终结。它们是终结于客观的原则,而这些客观原则的确实性与我们的观点毫无关系呢,还是终结于我们的(无论是个人的或共有的)观点之内,以至于最终来说,甚至最客观、最普遍的原则之确实性和可靠性也是从遵循它们的那些人的观点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呢?我的目的就是探讨并澄清这一问  相似文献   

2.
正刘芳菲: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叫作"儒道两行,文化自信"。关于这个题目,我想听听许嘉璐先生您是如何来理解的。许嘉璐:这个问题啊,我把这八个字颠倒过来。首先是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才谈得到儒道行、不行。什么叫文化自信?用通常的语言说,当你知道自己家里的家底有什么宝,同时这个家底应该跟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作比较,我们有没有特长。如果没特长,你也有这个宝,我也有这个宝,就不称为宝了。所以文化自信,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如何的,同时他的确在很多的方面是区别  相似文献   

3.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在佛教目录学方面素少研究,发言权本来不多。对于《中华大藏经目录》的看法,认为考证泽本,精审有用,而编订原则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大好谈,谈出来也可能贻笑大方,所以初心不打算提什么意见。由于哲学研究所和朋友们的催促,吕秋逸先生还对我说,春节前不提意见,就算默认。这样,即使十分不成熟,也就非提一点意见不可了。现在就管见所及,提供参考如下:1.我觉得新中国科学院编印《中华大藏经》,不同于旧时代的私家刻经。编订目录,也不应以私家刻经的原则为原则。而吕秋逸先生受科学院委托所编订的《中华大藏经目录》,则是支那内学院一九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 Martin 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哲学的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另一方面,哲思活动本身与文化传统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要克服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偶然性、追求普遍真理和共同哲学。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策略的"多极对话"既要提防中心主义的普世论,也要排除分离主义的个殊论。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重构理论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70年代,哈贝马斯的理论活动又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其标志是“普遍语用学”方案的出台。这个方案摆脱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础,强调新的社会进化理论必须首先通过对社会批判方法进行普遍语用学的改造方能实现。至今为止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一转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原因相当程度上是对普遍语用学的重构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弥补。一什么是普遍语用学?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用学。众所周知,本世纪以来的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实际上是由三条互相交替的线索组成的。一是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善待时间     
成功被时间左右我们通常都不曾注意到,在数十秒至数秒的时间里,会产生很大的成功。不论你再忙,一天内至少你会浪费30分钟,而这个时间,一周下来就有3.5个小时,一个月有15个小时,一年就有180个小时。也就等于7.5天。当然什么也不做,就在那里抽着香烟,这样也不能说在浪费时间。可是如果一天中每一分一秒你能把握得住的话,那么,你就能够储蓄一个月、一年甚至五年这种令人惊讶的时间,你应该注意这一点。成功不是偶然的,要把不可能的问题变成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而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当你抓住了良机将之付诸实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向青年学者谈谈怎样进行道教文化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才疏学浅,是难以胜任其事的。只不过回想自己多年来从事道教文化的研究工作,碰到的难题不少,体会也有一些,就从这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吧!我在治学的道路上,是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有关文化问题的讨论中,某些观点有一个没有明确提出来论证的理论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它的文化,它不仅以文化与动物根本区别开来,而且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也以不同类型的文化而区别开来。例如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是:中国与西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一个是主客二分的文化。这个前提能成立吗?这涉及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关系,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文化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否则,各人所理解的文化各不相同,问题就无法讨论下去了。事实上人们对文化已有比较…  相似文献   

10.
广东企业文化研究会的基本任务,是要加强企业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努力,促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研究。因而,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原则是什么,就成为同志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里,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规范原则与事实的关系是一个更具元伦理学性质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规范原则是以人的本质和人的处境的事实为根据的。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段话——正义观念必须由我们的生活条件来证明其正当性,这一点我们可能了解,也可能  相似文献   

12.
钟世文  徐向东 《哲学动态》2022,(11):101-108
在探讨是否存在所有行动者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要求时,我们无法绕开实践理性有哪些根本原则这一问题。休谟主义者往往认为工具理性原则是实践理性唯一的原则,因此不存在所有行动者都有理由遵守的道德要求。对此观点的一个著名批评是,如果缺乏选择目的的标准,我们就无法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行动者可以算作违背了工具理性原则。休谟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欲望进行限制或者对其给出不同的解释等方法来回答这一问题,但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无法有效刻画实践非理性的行为,而可能成功的方法则需要给予一些欲望特定的权威和地位,但这一做法反而暗示了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理解。也就是说,工具理性原则需要以绝对命令为前提来实现统一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对浙东学派没有研究,主席一定要我讲,就省去“浙江”两字,一般讲讲儒学与中国文化吧。但这个题目太大,只能讲一点点。我仍然认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法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以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主要还不在它有许多大人物,如孔、孟、程、朱、陆、王等等;而更在于它在历史上对形成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或称之曰国民性、民族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中国人存在(如今已经有11亿!),为儒学所塑造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便存在,它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颇关重要,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交际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误解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叫社会文化定势(Stereotypes)。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跨文化意识的获取难度极大,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的定势作用和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跨文化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进行现实的体验和积累,同时也要关注不同社会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定势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网友问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诚实地告诉她,我需要的都是一点点。一点智慧,一点良知,一点名声,一点激情,一点悠闲,一点金钱……“打住,打住,”她抗议了,“其他都可以一点点,唯独这钱,是多多益善。”“谁不想有很多的钱,你别太虚伪了。”她补充道。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风水     
正自从买了房,各种推销便接踵而至,就连房屋风水也有上门推销服务的。风水推销者大抵是要告诉我房屋里的东西如何摆、哪里需要挂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不能放在哪儿以及床头朝向等等诸如此类,正当他说得起劲时被我婉拒了。倒不是心疼那个劳务费,也不是完全不相信风水改运这件事。中国的风水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当然,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要相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间性研究中,我们与其要了解他者文化,毋宁说要革新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并面临建立新的概念语汇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表达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回避普遍性方法的跨文化研究环境中,我们必须提出并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来说,分享经验首先是美学经验可能吗?是否有普遍形式的美的经验?是由于超个体意识呢,还是由于我们的大脑结构,我们才有可能分享经验?我们经验中的普遍性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吗?  相似文献   

18.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对普遍伦理的理解和关注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普遍伦理与东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若何 ?这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解决充足理由律问题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足理由律的主要问题在于它能否普遍适用于各类思维形式,尤其是它在推理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如果认为一个推理的前提不真实,这个推理就违反了充足理由律,那末这就等于说充足理由律可以满足前提真实的要求,结果充足理由律就代替了各门具体科学;如果认为一个推理的前提不真实,仍然符合充足理由律,那末充足理由律关于“理由必须真实”的要求还有什么实际意义,不是成为虚设了吗?可见,这两种回答都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充足理由律能否用于推理过程,如何用于推理过程,这是充足理由律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体制的改革,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规律能否取代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文化本身能否市场化?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前途,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原则问题。一、经济和文化的一般关系为了回答k述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混乱、而实际上也存在着诸多混乱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