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恩 《天风》2008,(4):29-29
该隐意思即为"得",他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相信,当年该隐出生时,亚当和夏娃是非常欢喜快乐的,夏娃还高兴地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创4:1)后来,夏娃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他们两兄弟长大后,该隐成了一个种地的农夫,亚伯则成了一个牧羊的牧人.  相似文献   

2.
思恩 《天风》2008,(2):29
该隐意思即为"得",他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相信,当年该隐出生时,亚当和夏娃是非常欢喜快乐的,夏娃还高兴地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创4:1)后来,夏娃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他们两兄弟长大后,该隐成了一个种地的农夫,亚伯则成了一个牧羊的牧人.  相似文献   

3.
王学富 《天风》2021,(2):54-55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创4:8-9) 我们继续沿着圣经前行,跟随上帝学习关怀与辅导.在这之前,我们看到上帝在园子里走动,呼喊亚当:"你在哪里?"当时,亚当躲在园中的树木中,不肯承担偷吃分别...  相似文献   

4.
黄天佑 《天风》2003,(6):26-27
敬拜蒙悦纳赖平日的为人 该隐和亚伯各以所得的献给神,但神只悦纳了亚伯的献祭。有人认为是神不公平;有人解释说是羊代表流血的祭,是预表新约中神的羔羊耶稣,除去世人罪孽,所以蒙神悦纳。这样的解释是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旧约中也有论到素祭,就是把地里的出产献给神,这也是神所命定和喜悦的;退一步说,当时神仍未颁下律法和祭礼规条,所以问题不是单在供物的类别上。经文说:“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  相似文献   

5.
金成林 《天风》2002,(7):26-27
关于该隐和亚伯的献祭,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不管人们怎样讲,我们只要根据圣经,就不难找出答案来。献祭是表示人对神最高的尊敬和效忠。一个人若失去了献祭的诚意,就等于失去了献祭的目的,神为什么没有悦纳,或者说神为什么悦纳了呢?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向来神所悦纳的就是遵行他旨意的奉献。 1、神没有悦纳和悦纳的原因 (1)该隐神没有悦纳该隐的祭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隐是个恶人。约翰一书3章12节说,该隐“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  相似文献   

6.
濮荣健 《天风》2002,(8):26-27
亚伯兰第一次为耶和华神筑坛敬拜是他从哈兰到迦南、耶和华神向他显现后(创12:6—7),从哈兰到迦南约600公里的路途,亚伯兰平安到达,因此对耶和华有感恩信靠之心,筑坛敬拜属亚伯兰的自愿,并非耶和华神的命令,筑坛献祭源于挪亚出方舟(创8:20)。  相似文献   

7.
学会欣赏人     
学军 《天风》2007,(12):45
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只有把别人的优点学过来,我们才能丰盛起来。当我们比不上别人,我们就会嫉妒他。圣经中,该隐因为没有得到上帝的称许而对兄弟亚伯产生嫉妒(创4:3-5);约瑟的兄弟们因为父亲“给约瑟作了一件新彩衣”而对约瑟产生嫉妒;扫罗因着妇女群体没有将“万万”这更高的冠冕加在自己的头上,而对  相似文献   

8.
郭学道 《天风》1994,(5):2-3
读经:创12:8 亚伯拉罕一生筑过许多祭坛求告耶和华,他的经历给我们不少教训,他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一、解决旅途航向问题(创12: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11:8)为了解决旅途航向问题,亚伯兰(即亚伯拉罕)筑坛求告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他就迁到伯特利。圣经说:“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天风》2009,(7):39-39
人类第一对兄弟,理当成就彼此相爱之典范,未想手足相残之悲剧居然从他们身上开始。 假如你可追问该隐,也许他会埋怨是神“偏心”:明明我是种地的,亚伯是牧羊的,各人拿自己的特产献上,合情合理,怎么神可以不喜悦我的祭物?  相似文献   

10.
撒母耳     
《天风》2006,(22)
向神求来的asked of God神听见了God has heard撒母耳是歌辖的后代,以利加拿之子(撒上1:20;代上6:27),作以色列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四十年。以利加拿住在拉玛,有哈拿和毗尼拿两个妻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心中十分愁苦,当她到示罗献祭时,在神的殿中痛哭,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神顾念哈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  相似文献   

11.
葛大威 《天风》2017,(10):14-15
教会内部究竟有没有“冲突”?当然有,而且还很多。保罗在面对令他爱恨交织的哥林多教会时就曾慨叹:“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参林前4:9)正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冲突。圣经从头到尾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该隐与亚伯、摩西与米利暗、扫罗与大卫……冲突无处不在、程度深浅不一,我们甚至可以说,信仰的过程就是展现与化解冲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6,(22):26
撒母耳是歌辖的后代,以利加拿之子(撒上1:20;代上6:27),作以色列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四十年. 以利加拿住在拉玛,有哈拿和毗尼拿两个妻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心中十分愁苦,当她到示罗献祭时,在神的殿中痛哭,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神顾念哈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孩子断了奶之后,哈拿就把孩子带至示罗,先在神前献祭,再把孩子领到祭司以利面前说:这孩子是我向神求来的.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服事神.哈拿就回去了(撒上1:1-28).撒母耳则被留在以利面前学习事奉耶和华.他渐渐长大,神和人都越发喜爱他.有一天夜里,撒母耳已经睡着了,耶和华两次呼唤他,他都以为是以利,第三次才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神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次日撒母耳就把神说的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撒母耳长大了,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递以色列地,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使得全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1-21).  相似文献   

13.
于无声处     
《天风》2020,(5)
正"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参王上19:11-18)先知聆听上帝的声音,往往是在万籁俱寂的无声之处。他不在崩山碎石之中,不在山摇地动之中,也不在受命者的心潮澎湃或忐忑不安之中。他微小的声音要被受命者所听见,必须是在无声之处,既  相似文献   

14.
陈丰盛 《天风》2006,(18):6-7
“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创15:1)  相似文献   

15.
据《圣经》中记述: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因偷吃了禁果以后。才知道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织裙子。后来“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可见人类最早着装的心理的动机,一是力了遮体,即将性刺激和  相似文献   

16.
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出发,我们可以将该隐对亚伯的谋杀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然意义上的,此时,该隐对于亚伯的杀害是一起完全可能的自然事件;第二个层次是伦理意义上的,此时,谋杀变成了一起不再自然的伦理事件。主体正是在这一自然向伦理的转化过程中,在自然与伦理的纠缠中,将自己塑造为守护者、被选中者、亲近者,塑造为担负责任的那个"自我"。  相似文献   

17.
<正>"帮助者"是一个荣耀的称号,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和一份不变的坚持及担当"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参创2:20、22)"帮助者",是圣经里对众生之母夏娃角色的定位,我认为这也是对今天传道师母角色的定位。的确,无论在教会还是在家庭里,传道师母都是帮助者。"帮助者"是一个荣耀的称号,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和一份不变的坚持及担当。  相似文献   

18.
李保乐 《天风》2006,(12):12-14
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3:9) 上帝创造了美丽和谐的世界,将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中。委任他们管理海里的鱼与空中的飞鸟。这个时候的亚当、夏娃与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相处得十分和谐。与创物主之间也没有不和谐的因素,他们思想上没有不洁的想法,行为上完全像造他之主的形象,遵命而享受园中的一切。怪不得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一书中说道:上主, 你看了你所造的一切“都很美好”,我们也看见了,一切都美好。你对每期工程说“有”就有了,你看见每一样都是好的。我计算过,  相似文献   

19.
你在哪里?     
王学富 《天风》2021,(1):47-48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藏耶和华上帝的面.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相似文献   

20.
顾云涛 《天风》2006,(14):10-12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也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以利亚听见,就用外衣蒙上脸,出来站在洞口。”(王上19:1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