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中学"科学教育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小林  宋欣欣  丁振源 《心理科学》2005,28(6):1483-1486
本文旨在探讨"做中学"科学教育方法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象是幼儿家长和老师.问卷调查使用自编儿童情绪能力发展他评问卷,包括教师、对幼儿情绪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行评分.实验采用2×3设计.实验组60名.问卷用spss10.0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情绪能力发展优于对照组参加"做中学"实验活动时间越长,情绪能力发展越好.  相似文献   

2.
儿童所具有的情绪能力在其以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儿童情绪表现的教师问卷,通过他评法对汕头市参与"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四所幼儿园的277名儿童进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做中学"科学教育课程对儿童在确信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儿童入园时间越长,代表他所接受的"做中学"课程培训的时甸也就越长,其确信度得分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崭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人们生活面貌的剧变。由此产生的新的"生存之道"严重地挑战着传统的社会道德与信仰追求。新与旧的博弈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情绪充满了躁动与焦虑,敏锐的艺术家们开始以各自的方式表现他们所捕捉到的这种社会情绪。在他们之中,英国插画师奥博利·比亚兹莱以他的《高潮》对这种独特的"世纪末"情绪做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转折时期,在现在的自我投入上处于低谷,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自我同一性度数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情绪表达三个维度都呈下降趋势,高二、高三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中学生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旨在编制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通过增添对日常情绪诱发情境的描述,增强关于对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测量的生态效度,获得更具有现实意义且真实的结果。根据访谈(n=30)获得诱发青少年日常情绪的典型情境,编制了问卷的项目;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n=268)确定的正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15个,负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20个,皆抽取了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认知重评"、"认知沉浸"、"表达抑制"、"表达宣泄"。经验证性因素分析(n=269)以及信度检验,问卷的各个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表明该结果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作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2)
正最近,一档综艺节目中的一位明星父亲火了,不过他是被网友"骂"火的。节目中他对儿子冷嘲热讽,提出各种不通情理的高要求,情绪阴晴不定、莫名其妙发怒……这位父亲如同霸道总裁,他与儿子的互动被网友不客气地冠名为"军训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秀"的成分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观众所见并非嘉宾真实的面貌,但镜头中的那位父亲无疑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  相似文献   

7.
正"快"已经成为一种情绪和追求。许多人认为,只有比别人更快,才能获得更多、占有更多。但"快"是要付出成本的,忙忙碌碌中,很容易把自己的"初心"丢了,把生活的意义变得面目可憎。在"知乎"上,有位网友说,他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看到他的同学、发小一个个地找  相似文献   

8.
诬妄的批判——答邓晓芒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乔见 《学海》2007,(6):17-23
邓晓芒教授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他最近对儒家"亲亲互隐"的批判仅是其中一例.此例展示了邓教授之批判的诸多特征第一,邓教授的批判表征为一种典型的"外在式"批判,即通常所谓"以西律中";第二,邓教授对他所批判的对象即儒学缺乏应有的知识;第三,邓教授为批判儒家而不惜曲解其批判赖以立足的参照系即苏格拉底;第四,邓教授肆意曲解论敌以迎合其批判;第五,标榜"客观"、"逻辑"和"理性"的邓教授事实上并非如此,相反,倒是充满了情绪、偏见和逻辑混乱.凡此种种,足证邓教授之批判的诬妄性.  相似文献   

9.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2018,(6):1477-1483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树文  罗瑾琏 《心理学报》2020,52(9):1121-1131
基于人-环境匹配和资源保存理论,研究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从二元视角分析了领导情绪评价能力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对员工建言的影响路径与边界。通过对43位领导与182位下属的配对问卷调研,结果表明:(1)相较"低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在"高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情境下,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2)相较"高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在"低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情境下,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3)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情绪评价能力一致与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相较领导-下属性别相同,当领导-下属性别不同时,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更强。研究从情绪评价能力、性别的二元匹配视角揭示了员工建言的前因,为领导与下属间交互影响提供了更多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不接纳自己的情绪,就无法接纳他人的情绪。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当你的另一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难处,向你倾诉他的愤怒、委屈或无奈等情绪时,如果你没有保持很好的倾听、陪伴或安慰,而是采取了跟他讲道理或埋怨的方式,怪他没有按你出的主意去做,或是用你自己平时压制回避情绪的方法来要求他:保持微笑。那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当然这种残忍,不是指你在意识上多么不希望他好,  相似文献   

12.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情绪管理”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Hochschild情绪管理相关术语的内涵界定,论述了Bolton和Boyd"情绪管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Goleman和Mayer Salvoey情绪智力理论模型中的"情绪管理"内容与本文中情绪管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冀能更好地理清情绪管理的内涵,促进其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欺骗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领域,他已从多个角度得到考察,近期有研究从新视角对其进行了诠释,认为“欺骗”是一种情绪调节的策略,并把这种用于情绪调节的“欺骗”称作“情绪关注性欺骗”。文中根据“欺骗”和情绪调节的关系对“情绪关注性欺骗”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根据近期研究对“情绪关注性欺骗”发生的普遍性和它对身心健康等的影响进行了述评,最后提出了研究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虚假测验反馈、倾听音乐和情景想像为情绪诱发方法,以人物面孔图片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探究了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检验了情绪关注与否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对情绪的关注消除了一致性效应对被试面孔印象的影响.实验二进一步探讨了情绪稳定性在情绪关注条件下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发现只有高稳定个体在情绪关注后消除了一致性效应的影响,而低稳定个体对面孔的印象仍与其情绪状态相一致,说明关注情绪后对一致性效应的调节,仍受个性因素的制约.此外,发现高稳定性被试的面空印象存在"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早上起来心情若好,尽管工作繁重、生活琐碎,这一天也会过得很开心。反之,如果情绪不佳,即使再有趣的事情,他也会觉得无聊透顶。好情绪就像"发电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快乐,让人们满怀信心地过好每一  相似文献   

17.
张炯 《现代哲学》2020,(1):35-40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8.
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徐小燕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374
巴昂(Reuven Bar-On)是以色列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设在丹麦的国际应用情绪智力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促进社会与情绪学习协会和美国鲁特加斯大学情绪智力研究联合会的合作者。作为国际上较早研究情绪智力的专家,自198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有关情绪智力的界定、测量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他首创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9.
情绪是古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主题,但并未得到充分讨论。沙漠教父本都的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讨论既继承了斯多亚学派"关注自我"的哲学实践,另一方面他又从基督教沙漠修士的独特角度做了重要的改变。伊氏从恶念出发处理灵魂的情绪,着重于审查恶念以从根源上处理思想中的罪。恶念已非斯多亚学派意义上的最初波动,它包含认知与情感双重维度,被赋予一定能动性,因而与情绪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过出于某些其他原因,伊氏坚持认为恶念是否引起灵魂的波动完全不由人,但在赞同恶念之前人尚有能力做出选择。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伦理讨论反映了古代西方理性主义伦理的式微。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通过"命名复制"、"选择建构"和"自由绘画"三种任务,考察了"嘴""眼""眉"等情绪标签在幼儿情绪识别中的优势效应。结果表明:(1)幼儿识别高兴、悲伤和愤怒要早于惊讶,识别高兴的成绩最好,3~4岁是识别悲伤和惊讶的快速发展期;(2)幼儿识别情绪过程中并未出现典型的"嘴部优势"效应,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情绪标签,识别高兴和惊讶时嘴部是优势区域,而识别悲伤和愤怒时眼睛和眉毛是优势区域;(3)不同顺序的任务差异显著,先前的情绪命名和复制、建构等任务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自由绘画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