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范畴,我想设法说明以下几个问题:本質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在闡明这些范畴之前,我先講一下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畴及其对辩証法基本规律的关系怎样。一、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疇? 大家都知道,范疇、概念在認識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工具。列宁称范疇、概念(原则上这就是指哲学的范疇和概念)为反映現实的形式之一。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人們在生产劳动、阶級斗爭及科学活动中認識着周围的世界。認識是对客观物質世界的反映过程,是由事物的現象进到本質、由比較不深刻的本質进到更加深刻的本質的过程。现象和本質的特点如何呢?现象如何表现着本質,本質又为什么这样地表現为现象呢?人能否認識事物的現象并透过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呢?这种認識的途徑和方法是什么呢?——这些都是認識论应当回答的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把范畴作为认识发展中的纽结、阶段加以研究,并认为这种研究有助于揭示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运动的规律性,有助于在认识这些规律性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式方法。作者首先从哲学生角度依次叙述了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对范畴的理解,然后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是头一次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范畴作为认识发展上的阶段进行研究。接着,作者以绝大部分篇幅来叙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范畴形成的次序是与人们认识范畴所反映的对象的方面和联系的次序相一致的,因此,为了确定范畴出现的次序,并确定认识从其发展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化的次序,必须深入研究外部世界的相应方面、形式和联系是以怎样的次序在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史中表现出来。从这一点出发,作者从电学和热学的发展史中引证了大量材料来说明认识的发展,并提出如下的论点: 一、认识是从单一的现象开始,即从把对象理解为单一的对象,然后过渡到一般,即过渡到认识这个对象同其他一些对象的相同点和一致点,也就是把对象当作一般来理解。随着向一般过渡,认识上升到新的、更高的阶段。二、当认识运动从个别发展到一股时,所研究的对象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也同时显现出来,并实现了从质的方面向量的方面的过渡。三、随着对对象的认识的加深,开始揭示出对象的个别的质的特点之间以及质和量方面之间的因果依存关系、进而认识到因果联系的必然性,认识到规律的存在。四、随着关于必然的方面和联系(规律)的知识日益积累,便要求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揭露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即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三、內容和形式的范疇 內容和形式是与上面研究过的本質和現象的范疇十分相近的概念。但是把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这兩对范疇混为一談也是錯誤的。这里需要記住我談过的区別范疇的标准。实际每一个范疇都反映了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虽然这些方面很相近,几乎处在一个范圍之中,但是畢竟还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由苏联哲学家們討論阿歷山大罗夫同志主編的“辯証唯物主义”一书所引起的关于辩法基本規律的研究,特別是关于否定的否定規律的研究,引起了我國哲学界人士們的極大兴趣。本文試图簡要地探索一下否定的否定規律的內容及其在辯証法中的地位;同时,为了说明这个問題,也談一下什么是辯証法的三个基本規律和辩证方法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关系,請大家批評和討論。  相似文献   

6.
辯証法的三条基本規律——对立面的統一与斗爭,由量变到質变,否定之否定——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們各自从不同的方面描述着辯証法規律的內容、性質,不能把它們看成各自描述各自的而彼此不相关,更不能看成彼此沒有多大区别,因而可以随便簡略。它們所各自描述的辯証法这一整个規律的不同方面,是彼此渗透着、相互说明着、补充着的,簡略了其中的一条,就要使我們对辯証法規律的了解殘缺不全;从而对于其余几条的掌握也会不够全面,以致在認識上,乃至行动上把自己引导到錯誤的道路去。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教导我們:一切事物都有二重性,因此,我們观察事物必须用两点論,而不能用形而上学的一点論。两点論的提出,指明了人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辯证思維的規律,丰富了辯证邏輯的具体內容。为了正确理解两点論的丰富而深刻的內容,本文拟就以下三个問題談談学习的体会: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二、概念的辯证关系与两点論;三、学习两点論的实踐意义。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先从正确思維的規律談起。有人把正确思維的規律仅仅归結为形式邏輯的思維规  相似文献   

8.
結合中國社会革命与建設的实際,闡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兩对範疇,指出:我們如果認識到資産階級的本質及其進攻的必然性,就会提高政治警惕,就会抵擋住“糖衣砲彈”的襲擊。並又指出:由新民主主義社会过渡到社会主義社会的現实條件中包括着兩种可能性:一方面是建成社会主義社会的可能性,一方面是资本主義復辟、使中國變爲帝國主義附庸的可能性;要使建成社会主義社会的可能性變爲現实,我們就必须实行國家社会主義工業化;对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会主義改造,就必須鎮压反革命分子的反抗、鞏固人民民主孶?就必须加强党的团結和統一;就必須展開对资産階級思想的批判。应該指出:本文不免还存在着一些缺點和不够的地方,希望讀者討論;同時也希望大家結合中國革命实際,研究其他哲学範疇,这是目前很有意義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十三陵水庫建設工程和河南禹县的治山工程,是革命的伟大創举,是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思想的胜利,党的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的胜利。我們說,这两項工程是革命的伟大創举,还不只是因为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工作;而重要的是在于:十三陵水庫建設和禹县治山的領导者、英雄、模范以及全体劳动者,用他們的实际行动和智慧揭示了生活的辯証法。他們給予社会的,不仅有物質財富,而且有特別值得重視的精神財富。范普权同志和刁文同志的文章,并沒有大談哲学。然而,如果不是戴着經院哲学的黑色眼镜,难道不是可以从中看到鲜明的活生生的辯証法嗎?  相似文献   

10.
B.克罗齐曾不断論及黑格尔的思想;在1906年他写过一本書,留傳到如今还很有現实意义,書名是:“在黑格尔思想中的活的和死的东西”。43年以后,他重新拾起了这本对話集的工作;这些他在l 949年所写的篇頁給予我們的其实就是他本人的思想和黑格尔思想的此較;在虛構故事的掩护之下,他才敢确定他所早該否認的不是辯証法本身,而是与  相似文献   

11.
这一篇文章是前一篇报告的第四部分的扩充与展开,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十四期上。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探讨所谓“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为幌子,企图从根本上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核心即唯物辩证法。全文分四个部分,直接谈到矛盾问题的,主要是一、三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
费多谢耶夫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五年《苏联科学院通报》第九期上,这是他在今年四月全苏唯物辩证法讨论会(有六百多人参加)所做的报告的压缩。费多谢耶夫这篇文章是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只不过在论证问题时耍了一套更狡猾更虚伪的手段而已。根据《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十期有关唯物辩证法问题讨论会的长篇报道,他这个报告共分五部分:(1)辩证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过渡时代的辩证法;(3)现代历史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国际关系的辩证法;(4)发展的上升路线与下降路线;(5)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费多谢耶夫在本篇文章中把那篇报告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第一部分有删节),这样便只有四部分了。原报告的第五部分,费多谢耶夫把它加以扩充,单独写成一文,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十四期上,这篇文章的译文排作这一组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在译本文时,把原报告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略掉。作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除了重弹苏共关于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等老调之外,还提出一个“新”论点,即“就世界发展的范围而言,时代的基本矛盾则是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对个别国家来说是“外部矛盾”,其间的辩证法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时代的基本特点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发展的方向”,“决定两种对立体系竞赛和斗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大肆宣传热核战争恐怖,说什么“如果说热核战争将会废除资本主义,那末它不但不会提前反而会大大推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甚至“可能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说什么“社会主义不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得到胜利,在和平条件下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他并且再次荒谬地宣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和平形式的革命飞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谈到社会发展的上升路线(社会主义)和下降路线(资本主义)之间的所谓“辩证法”。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说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基本矛盾的运动”。他给“非资本主义发展”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绕过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渡是“或多或少和平地”实现的。作者在这里实质上是在宣传外因决定论,企图麻痹资本主义国家中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力量,束缚他们的手脚,反对他们进行反帝的斗争,从而让苏美两大国来主宰世界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第4期“哲学研究”上有马特先生“论形式逻辑作为认识现实方法的职能”一文。这篇文章,我仔细研究了一番,觉得它从头到尾都成问题。兹且不揣冒昧,摘要略论于次。一、形式逻辑的功用应该指明形式逻辑的主要功用,在帮助我们作正确的推论,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不至前后矛盾。这一功用,大家都晓得,不要详细介绍。除此之外,我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中曾就形式逻辑其他具体的功用,更指出了四点:一曰由隐推到显,使认识更明确;二曰由零推到整,使认识更完整;三曰由已知推到未知,使我们的认识范围更扩大;四曰揭发论敌的错误,防止是非混淆。原文曰:  相似文献   

14.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十期以大量的篇幅(三十七页)详细摘要地报道了一九六五年四月七日——九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现代唯物辩证法问题全苏讨论会,有来自苏联各大城市的哲学工作者六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有四个主要报告,有四十三个人参加了辩论。苏联的一些出名哲学家(П.Н.费多谢耶夫、Ф.В.康士坦丁诺夫、М.М.罗森塔尔、В.П.罗任、В.П.切尔特科夫、Д.И.契斯诺科夫、П.Ф.尤金、М.Б.米丁、Б.С·乌克兰采夫、М.Н.鲁特凯维奇、Ц.А.斯捷潘年、Г.М.施特拉克斯、С.П.杜捷尔、Б.М.凯德洛夫、М.Н.阿列克谢也夫等等)都出席了大会,有的做了报告有的做了发言。由于这篇报导太长,所以这里只做扼要的介  相似文献   

15.
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运動着的物質。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自然界,是物質性的,同時也体現着深刻的辯証性。恩格斯在闡述化学的研究对象的時候寫道:“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种种物体由於变化了的量的構成而發生的質的变化的科学。”恩格斯的这个定义,正像他对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部门的定义一样,强調了客观的化学規律的辯証性。化学是研究客观存在的物質的本貿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物質化学运動形式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澤东同志的不断革命思想在人們中的广泛传播,它之日益深入人心,它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和运用,是当前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不論在实践上,或理論上,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設并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方面,有不可估量的特殊意义。大家知道,“不断革命”一向是无产阶級的战斗口号。我們共产党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是不断革命論者。不断革命的思想,在馬克思那里,是在很早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一道提出的,“这个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停頓革命”。这个口号,用来和各色各样的資产阶級和小資产阶級的革命家(他們企圖把革命限制在民主革命的范围內)作斗爭,坚持使民主革命不停頓地發展到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8.
罗森塔尔所著”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辯証法問題”一書試圖在事实上將辯証法解釋为邏輯理論。作为科学的辯証法,不仅是关于存在的一般規律的学说;并且还研究認識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这就是本書中明显表露出的本題。但是,要將辯証法作为邏輯学来研究,必須將本体論与邏輯学对于辯証法問題的观点結合起来,同时將辯証法自身所特有的邏輯問題分析出來。可是,在这方面,本書缺少应有的明确性。作者坚决主張本体論与邏輯的有机  相似文献   

19.
形式邏辑和辯証法、辯証邏輯的关系問題,是邏輯学說中一个重要的問題。为了適应我國科学事業的發展以及建設社会主义的实际斗爭的需要,我們不仅要普遍研究形式邏辑的問題,而且更要大力开展关于辯証邏輯問題的研究,繼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遺產,進一步發展辯証邏輯,从而進一步創造性地發展辯証唯物主义。这是擺在我們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繁重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担負起这个任务,我認为目前还有必要來談一下形式邏輯和辯証法、辯証逻輯的关系問題,因为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个問題,才能使我們确切知道:創造性地独立地研究辯証邏辑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并对形式邏輯有正确的估价和运用。而我國某些哲学工作者目前在形式邏輯和辯証法、辯証邏輯的关系問題上也还存在一些混乱的看法,这些看法如果繼续存在,无疑会阻碍辯証邏輯这一重要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并会使形式邏輯的研究也不能很好地發展起來。  相似文献   

20.
正如小标题所示,本文是以黑格尔为中心的。作者首先叙述了哲学史上各派的辩证法及反辩证法者的辩证法观,并据此而把辩证法分为普遍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主体的辩证法、无的辩证法;进而又把普遍的辩证法细分为唯心的和唯物的,把主观的辩证法细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第二、作者认为,辩证法是矛盾的逻辑学。在作者看来,解决矛盾就要以矛盾为前提,因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的矛盾,否则就谈不到解决矛盾。第三、作者通过他对黑格尔的矛盾和否定概念的分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否定的逻辑学”,他的理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矛盾的逻辑学,而且也是包括矛盾在内的一种“广泛的否定的逻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则是“对立的逻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立。同时作者强调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都不是矛盾的逻辑学,可是矛盾却被认为是否定和对立的最根本的、最尖锐的形态。第四、作者又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认为辩证逻辑乃是存在论的,因而也就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实在性,亦即存在着的矛盾。在作者看来,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但是作者却又说:“如果否定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也就不能成立;反之,如果忽视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也就不能生存下来。”最后,作者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契机即悟性的、辩证的、思辨的三个契机作了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