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辩病结合辩证的辨证论治方法,与现代医学认识疾病的思想非常近似,通过比较现代医学认识疾病思想与张仲景疾病认识概念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相似性,为研究<金匮要略>古代疾病与西医现代病的对应性结合、提高病证结合论治在临床的效验,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与西医比较而言 ,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这三种手段中 ,中医比较重视辨证论治。“证”是一个介于“病”与“症”之间的概念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自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确立了此原则后 ,二千多年来 ,历代名医均奉之为上法 ,遵之不移。实践也证明 ,“辨证论治”原则以其具体、灵活操作等优点的确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那些传颂千古的名医验案无不是以此为大法。在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中 ,此原则历经几千年…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证”及“辨证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中医“证”及“辨证论治”的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100029)陈家旭导师杨维益一、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1.证的概念《玉篇》云:“证,验也。”《增韵》云:“证,候也。”《说文解字》中有“论”、“证”字。的本义为证实、验证;“证”通,为证据、证...  相似文献   

4.
<温病条辨>中的若干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区分概念外感病 ,其中包括各种急性传染病 ,是中国古代发病率最高 ,流传最广 ,危害最大的疾病 ,历代医家无不予以高度关注。《内经》中将之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 ,但二者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区分。《伤寒论》论述了伤寒、中风、温病 ,如第 6条云 :“太阳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为温病” ,简要归纳出温病初起的辨证要点 ,但没有像伤寒、中风那样 ,明确出示其治疗的方剂。自王叔和以后 ,直到明清以前 ,许多医家将温病的概念混淆到伤寒之中 ,以治伤寒之法主治温病 ,出现不少失误。因而 ,概念的区分 ,对于中医外感病这个学科的发展而言 ,已到了…  相似文献   

5.
1 既辨证、又辨病 ,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重宏观 ,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 ,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 ,西医重辨病 ,这是中、西医学的优势和特点。分而言之 ,中医是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证候”之后 ,再根据中医的藏象、经络、气血、病因病机理论 ,在证候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中 ,确定病因病机以辨证求因 ;而西医是“辨病施治” ,根据来自病人、作为认识疾病重要线索的症状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仪器或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局部的病灶 (器官、组织、细胞 )的病理改变 ,或产生这种病理改变的致病因子 ,做…  相似文献   

6.
论“证”的概念与“辨证论治”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证”的概念与“辨证论治”思路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01)符友丰一、“证”与辨治思路的历史回顾“证”字见于医籍,《素问》提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意为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病邪之气、病位病所及证候(表里)来选择。这节文字不仅...  相似文献   

7.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1]的问世,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日臻成熟和稳定,病与证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作为诊断的高级阶段[2],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亦显得日趋明晰.鉴于学科的教学特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3]在详尽介绍"辨证"的同时,不忘渗透"疾病诊断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诊断"病证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关于情志病证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与疾病有关的有323片415辞。其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病名或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如“失眠”。《山海经》记载了38种疾病,其中就有狂、痴等。《黄帝内经》不但记载了一些具体的七情病证的名称,还设专篇系统论述了癫狂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到了张仲景时期,中医学对七情病证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临证医学阶段。《金匮要略》记载了“百合病”、“奔豚气”、“惊悸”、“脏躁”、“郁冒”、“阴吹”及“咽中如炙脔(梅核气)”等七情病证的辨证论治,首开情志疾病辨证论治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浅田惟常是日本折衷考证派的代表人物,《伤寒论识》是其涵泳《伤寒论》三十年后之力作。浅田氏认为“辨脉”、“平脉”、“伤寒例”非仲景原作,故仅对六经病等篇进行了注释;他以小学方法考释《伤寒论》,广罗博证,语多精辟。何廉臣称其“足于丹波氏《伤寒论辑义》并传”,其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医学相交融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了中医临证组方的多样化.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中医临床辩证的准确性及用药的针对性;在保持中医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必将促进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医药学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知识创新是指为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演化、分配和应用新的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1]。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医药作为颇具特色的医疗体系,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样,创新也是它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史,正是知识创新使祖国医学长久屹立于世界医林。《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产生,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展打…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医要注重“证、机”深探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010020)王乐平一、立足宏观辨证,透过证候抓主要病机。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是“辨证论治”,许多年从事临床工作者中医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收录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的诸多名医,对病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作为"经方"之典范,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伤寒论》渊源于道学,道家道教思想是《伤寒论》的哲学根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伤寒论》的"底本"《汤液经法》渊源于道学;《伤寒论》"辨证"的"根本"体系"三阴三阳"渊源于道学;《伤寒论》"论治"的基本精神"阴阳自和"也渊源于道学。这个道学,主要是指黄老道。《伤寒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考论清楚它的哲学源流、道学根柢,对中医哲学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前提下,辨证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早期易学史不是某个学派的一元传承史,而是多学派的多元发展史;不是单纯的殊途同归史,而是殊途同归和同途殊归的“双相”史;它甚至也不单纯是儒、道两条互不交错的“平行线”的发展史,而是更多学派及“亚学派”互斥又互渗、多条线索交织、呈现某种“网络化”图景的历史。我们应把“同时性分析”和“历时性分析”结合起来。“要”是道家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论原则,儒家“博而寡要”,道家“秉要执本”。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帛书《易传》和通行本《易传》对“要”这个概念的不同使用,对早期易学史中的儒道分野及儒道互渗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 “六龙季”的岁首及其历法特点与结构 1.任何一种历法,首先要求必需制定岁首。《周易》的“六龙历”是中国古代一个纯粹的回归年太阳历。它的第一个季节为“潜龙”,其岁首为冬至;这问题在《易传》上曾有明确记载。复卦《象传》,“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其实“复”字本身即有“一阳来复”之意,张仲景《伤寒论》曾载:“是故冬至之  相似文献   

17.
一、中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差异(一)诊断概念上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中医学并没有“糖尿病”的概念,更没有“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中医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主要凭借临床证候及症状的辨别实现。因此,临床诊断上没有特定的血糖值、尿蛋白定量的含义。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李致远的《现代柏拉图解读路向管窥》一文(以下简称《管窥》)[1]梳理了现代西方柏拉图诠释的基本路向,其中一些细节颇有启发,但是,该文的总体判断值得商榷。《管窥》把现代西方柏拉图研究分为三种"路向",分别是"理论学派"、"考证学派"和"解释学派";这种划分方式看似妥帖,细究  相似文献   

19.
中西·病证·方药--中医临床诊治心悟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中西医的关系 ,如何认识病与证的意义 ,如何才能用好针对病证的方药 ,这是当今中医临床诊治中每天都必须遇到的问题 ,也是中医临床医生回避不了的问题。那么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呢 ?一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式差别巨大。中医学的理论由于缺少实证和解剖结构基础 ,所以临床诊治时 ,最关注的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进而对这些外在表现给以非实证的病因病机说明 ,并据此处以方药 ,由此便形成了辨证论治的临床原则。西医学则与此迥异 ,它的理论是建立在结构实证基础上的 ,临床诊治关注的不仅是疾病…  相似文献   

20.
试论《伤寒论》软件逻辑运算结构辽宁省对外贸易局医院(116001)杨麦青《伤寒论》成书距今已1700余年,近贤叶橘泉氏谓:“中国医籍之最有价值而为近世科学医界所推崇者,厥唯张仲景之伤寒论。”信哉斯言!近年来若干中外医家在临床实验、实验医学研究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