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一般以生存技艺的方式承传下来,但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红陶制作工艺承载了古老的民族技艺,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当地傣族陶艺文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因此,研究傣族红陶技艺对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2)
正一、创办傣文夜校,传承民族文化傣族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富有智慧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傣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傣医药、傣历、傣剧、傣族叙事史诗、孔雀舞、象脚鼓舞、葫芦丝等,都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发明创造的文化结晶,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传承链的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 ,他们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感情。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不仅是能否尊重少数民族本身的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到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能否巩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回族是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4.
论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历史性地提出了必须改变旧习惯、树立新风尚、移风易俗、建设新文化的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总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中,并总是通过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呈现。风俗习惯既是认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之文明状况的最简洁明了的窗口,亦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振兴民族精神的最有效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6.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共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自发地逐渐形成的;它作为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表现,反映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共同看法。由于风俗习惯总是通过群众活动的某些方式世代传承、不断重复,因此,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约束的力量,它作为行为规范的补充,在人们的道德评价中起着特殊作用。风俗习惯从来就是社会道德活动的组成部分。某些风俗习惯通过道德关系在社会上受到维护,又会成为一种风尚。法国哲学家丹纳曾讲过:“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  相似文献   

7.
“魂、鬼、神”三个词在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中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可以断定这三种观念是原始傣族共同的原始宗教观念。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佛教在文字和教义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本文论析了傣族的原始宗教“魂、鬼、神”的产生早于佛教,并根据语言学和民族学的证据,认为“魂、鬼”观念的产生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傣民族,“魂”的观念至少可以上推到原始壮侗民族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佛教文化对傣族影响深远。自20世纪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佛教对傣族影响力的减弱以及基督教的传播,云南边境地区部分傣族群众放弃佛教信仰转投基督教,导致了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领域涉及丧葬嫁娶、生活琐事等,并随之引发村民间敌视、冲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基于宗教文化是文化核心的理论,文章从文化冲突的视阈深入探析其表现与动因,相信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傣族社会的早期,原始宗教信仰占有统治地位,后来,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接受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此,在很长时间里,傣族的民族教育依附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佛教教育体制。一在传统的佛教教育体制中,佛寺不仅被傣族群众当作宗教活动场所,而且还被他们当作教育机构和学习文化的场所,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佛寺教育”。傣族群众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富贵与否、聪慧与否都是命运的安排,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虔诚的“赕”(dan,意为奉献)。为了让孩子多得幸福,就要把男童送入佛寺当和尚,接受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这种佛教教育与傣族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国人多地广,宗教教派又很多,宗教信仰也不一致。因此,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各教派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大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与该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及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宗教信仰对民族服饰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傣族口功治疗,曾经是傣族传统社会的主要医疗方式之一,即使在现代医疗日益健全的今天,仍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以西双版纳为田野调查点,对傣族传统口功治疗进行文化分析,认为针对某些疾病,人们依然选择口功治疗的重要原因是文化和信仰。包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自信、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基层政府对这一民间治疗方式的包容,以及对口功摩雅的崇拜、口功治疗自身的文化优势、现代医学带来的文化休克和对某些疾病治疗的失灵。对于傣族人来说,口功治疗与个人健康、传统文化发展和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化信息存在差异;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存在差异;自我归类对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与报告权威等信息的觉察的影响亦存在民族差异。在双向偏见冲突情境下,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与民族社会化觉察有一定关系:无论是做当事者/内群体归类、旁观者/外群体归类,还是做调解者/群际归类,被试对促进和睦的觉察均最多。偏见准备主要与当事者归类有关,而进行调解者归类的被试更容易觉察到"报告权威"。  相似文献   

14.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内在于民族意识 ,是民族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 ,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向导和动力。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渗透在其民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优秀的共同的价值观 ,民族的优秀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发挥民族的优秀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佛寺文化展开讨论,主要从植物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佛寺文化对于植物保护机制的分析以及危机现状的分析三个方面展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一部分的傣族佛寺文化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倩 《美与时代》2014,(1):33-33
傣族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整个傣族都回旋着一个生命的主题,一个和平博爱、温情爱恋的主题,这个主题使其艺术与美那么完整迷人,那么接近于美的本义,那么优柔温婉、光彩漂亮。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为改善近四万回民的牛羊肉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玛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玛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薛静 《天风》2016,(2):14-15
正作为中国人,中国基督徒应尊重文化,而对于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我们应该小心对待。"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其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地域性等特点。风俗习惯影响着历世历代的中国人,并且与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