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布书具有玩具和书籍双重性的特点。儿童布书中的互动性设计能促进儿童各种感官体验、训练儿童四肢协调、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启发儿童思维潜能、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儿童布书互动性设计中的游戏性质,既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技能。因此在儿童书设计中,应根据书籍内容需要来设计巧妙有效的互动性环节,这些环节也需要反复多次使用实验。  相似文献   

2.
书籍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审美的经验与大众接受是否具有规律性?艺术家的艺术思考又以何种方式转化为可供"接受"的美学符号?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更迭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传统形式书籍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在经济社会中逐渐失去其竞争力,书籍设计必须也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以应对上述困境。从学界对于艺术家书籍作品的概念争议出发,归纳该类书籍的三个主要特征,并以艺术家书籍作品的生产和审美为视角分别对艺术创造与审美接受环节中的自律性与他律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婴幼儿的阅读心理和审美心理,可以窥见书之"五感"与婴幼儿书籍互动设计之间的创作表达。婴幼儿书籍设计中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益智性等特点,将其融入到婴幼儿书籍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互动设计当中去,以此来丰富婴幼儿书籍互动设计的理论知识,提升婴幼儿书籍的阅读价值,实现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时代大众传播与消费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书籍设计的环境和审美形态,推动了书籍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崛起。日本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和原研哉都有关于书籍再设计的理论建构。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再设计语言共同体理论,其本质是激发贯穿于作者、受众、设计者和文化语境的共鸣。原研哉认为,书籍再设计也是陌生化的创造过程,目的在于从受众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视觉设计渗透于"五感"之中,创造出受众对生活的新的发现与感受。同时,书籍再设计隐含着艺术与设计的内在悖论,但是这两者又能够在书籍设计的情境中实现相互融合与平衡,通过再设计的创造,推动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书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红 《美与时代》2003,(11):27-28
在书籍设计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审美意识集中体现的艺术,能否反映出审美理想上的民族特性,是关系到书籍设计艺术的独特性、审美能力和艺术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书籍以实用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注重它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整体性、本土性、材质美以及形式的简洁、奇特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随着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迅速发展,我们的书籍设计师要不断丰富设计语言,以一个书籍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的设计角度,赋予装帧艺术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书籍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集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设计课程。其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广,高校"书籍设计"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书籍设计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书籍设计,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欢 《美与时代》2014,(11):60-60
书籍装帧的形态美是书籍艺术性的外在视觉表现,也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任务。通常设计者在了解书籍内容以后,从内容出发把握书籍的形态特征,从而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可视性、可读性、审美性,以形态承载书籍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书籍原本是指印刷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现代社会,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首先要满足阅读功能,但是仅仅满足阅读功能还不够,人们还需要更美的书籍,更有品位的书籍。从书籍的"读""品""味"三方面来谈书籍与书籍设计,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其精神生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书籍设计所呈现的审美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书籍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本书通过形态开本的设计、函套封面的创意、版式风格的定位、材料质地的选择和印刷装订工艺的经营,才能真正完成而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法多元的过程,经历了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化。读者与书籍的关系,也是一种多方位的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所以说书籍设计艺术从根本上讲,是立体的、多元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无处不在地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体现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美,如何营造合乎儿童认知发展、体现环境教化作用的幼儿园环境,需要设计者的观念做出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的趋势与办学理念、时代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陈卫民 《美与时代》2007,(10):85-86
书籍装帧营造出的"空白"、"虚淡"、"意蕴"三重美感,每一个层次都具有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空白"、"虚淡"、"意蕴"美感创意手法的研究,分析了其对书籍装帧的影响,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多种设计语言,在创意中更好地创造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群体性审美跌落的今天,绘画的视觉艺术审美判断快速地也被各种媒体媚俗、紊乱的大众娱乐挤向边缘,甚至滑至谷底,形成国民审美盲区。重温陈永镇等艺术家的儿童插图或儿童连环画,从艺术本体上分析其绘画语言与技法,在原点上寻找视觉观看高度,对于儿童的审美启蒙,对于重建国民的审美教育,构筑民族崛起所必需的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插画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形式,普遍存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插画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书籍设计,有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化生存空间。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商业插画作为商业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也具有相当浓烈的商业意味,对于大众的消费与审美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十二星座系列插画的设计主要运用了儿童插画的艺术风格,以马克笔和彩铅相结合的形式,组成一幅幅构图饱满、风格奇趣且充满想象力的画面。画面中处处可见铅笔与色彩的碰撞,有一种鲜明的视觉感。十二星座系列插画还运用了星座的基本信息以及星座幸运色、幸运花等。所以将十二星座系列插画运用到商品设计中,一方面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星座与插画设计;另一方面十二星座系列插画设计肯定能与商业碰撞出火花,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书籍开本大小的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在读者群体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今天,基于设计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的时代变革,对书籍开本进行创新性设计,是书籍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书籍开本设计中引入互动理论,运用案例法探讨开本设计与书籍设计、开本设计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可为书籍开本设计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书籍形态主要包括构成书籍的物质材料和产生书籍的全部流程。在提倡创新理念的今天,书籍设计中对于书籍形态设计的创新问题正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外部形态、应用材料、印刷效果、特殊装订等切入点对书籍形态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对设计者在有关方面的创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儿童教育的现代社会,互动玩具无疑是市场上倍受家长与儿童青睐的玩具类型。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也是不同设计师与生产商争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中其所涉及到的不同要素对产品最终效果与销售影响巨大。无论是显而易见的互动要素、安全要素以及人的要素,还是相对专业的技术要素与审美要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的,目的是为现代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以及科技对功能的完善,使产品设计越来越走向人性化和情感化,这里面包括产品外观的审美满足和使用过程的心理满足两种情况。在设计产品的外观中,形式与色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形与色并不仅仅有承载功能与装饰审美作用,它还具有抒情性、表情性和象征性的心理涵义,也包含有对技术的心理审美。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将心理学运用在设计中,使之具有人性化、人情味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技术进步绘图的难度越来越低,市场的发展也为书籍出版放低了门槛,市面上绘本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绘本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是儿童的另外一双眼睛,可以指导儿童去看去感知世界,因此好的绘本质量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有必要,从绘本的存在所依赖的两大主体——图与文出发,探讨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探寻提高绘本质量的途径。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需从儿童本位出发,文图并重的构建绘本场景,以此帮助儿童认知世界,发挥儿童绘本的应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