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观,是依据客观对象以意取象,即以画家所要表现的主观精神需要来创造艺术形象的造型方式。在中国画中,意象造型观主要是通过笔墨、线条、色彩及章法布局和虚实相生的空间构成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郭峰 《美与时代》2016,(9):30-31
水墨人物写生中,在研究造型、锤炼笔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对其"意"的探寻尤为重要,要发挥意象思维,从眼中之象到笔底之象形成笔墨转换,表现出意中之象,追求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笔墨向为中国画的底线、命根子,除此,还有诸如以线造型、意象造型、似与不似间、书写性,等等。总之,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为上。此类无可非议的对中国绘画的准则要素的追求无意间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无须多思地以此指引中国画的发展和格局指向。  相似文献   

4.
李唐<清溪渔隐图>是作者在经历了一个时代转变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感悟的表现,传达给世人的不单是他景与情交融的笔墨绘画作品.同时也契合作者个性、思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创作要达到精神、形式、笔墨的完美统一,需要长时期的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一生不断地修炼和改革创造,这是中国文化所要求的,也是文化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溥儒作为近现代书画界的奇才,早在民国时期就与张大千等著名书画家齐名。比较而言,溥儒的行书艺术成就最高,这在其行书楹联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溥儒行书楹联充分表现出了其深厚的帖学功底和魏晋神韵,不仅字字遒媚隽秀,笔墨空灵,更通过意境深远的对联内容,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表达了溥儒的美学追求和高超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意境"境是意的基础,意是境融入情感的升华表现,是从现实到理想的超越之美,所追求的是"画外之意""韵外之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高的艺术追求。山水画在宋代达到了繁盛,各家百花齐放,用笔墨的碰撞、位置的经营和意蕴的熔铸来力求打破形象的有限,追寻意境的无限,从而极力接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蒋兆和是现代中国人物画"素描+笔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集西画的体面造型能力与中国传统笔墨功力于一身,勾皴擦点染运用得恰到好处,十分自如。通过笔墨的技巧、线条的表现及人物结构的把握,分析蒋兆和笔下的《与阿Q像》,了解他是如何去理解阿Q的形象,从而认识蒋兆和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物体的高度概括和认识,艺术家线的语言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艺术家抑扬顿挫的线条中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既成为中国画的核心,所谓"笔"就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线。  相似文献   

11.
秩序美是艺术创作的形式美规律之一,也是我们对艺术共同的审美需要和价值追求。美分为内美与外美,内美为精神和意趣,而外美则是法度与语言。崔子范先生是中国画坛上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稚拙天趣,玩味无穷,而他留下的丰富的绘画语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旨在从他的笔墨、色彩、造型和构图方面探讨其创作法则,感受其作品中令人震撼的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与西式绘画的抽象手法或具象刻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形成是通过意象思维形成、以意象造型手法得以表现的。意象思维是指以客观物象为构思基础,却由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特点,而赋予创作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形成的既能包含写实属性、又能富含情感思维色彩的艺术形象。而意象造型手法则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艺术造型手法。总结起来,意象造型包含了线条、空间和墨色等多种手法,可以对意象进行全方位刻画。  相似文献   

13.
抽象艺术何为?考虑到艺术本身的难以界定性,不妨将此问题转译为:艺术中的抽象何为?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锋,它始终与以客观世界为主导的美学原则反抗着,抵触着,它试图以骄傲的姿态高歌猛进。它消解着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模仿"美学理论,它众叛亲离,试图取消既往的所有造型原则。颠覆了美学权衡标准之后的抽象艺术到底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抽象艺术对于美学而言就仅仅是纯粹的破坏吗?  相似文献   

14.
当笔墨超于形象之外,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时,笔墨成为其艺术生命诞生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意画而言,无论是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山水画的意境构筑,还是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笔墨之于写意画,尤如道家之谓"道",无所不在并且化生万物.  相似文献   

15.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墨,作为构成中国画最为基本的元素,是中国画传达和表现美的一种基本的绘画语言,作为国家与艺术的标志,它不是一种固定化的模式,而是要体现最真实的艺术精神的写照,它与时代有着极为深刻的关系。现如今如何表现当下笔墨形式又不失去我国文化精髓才是最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国画笔墨在各个时代下的不同特点,来浅析中国国画笔墨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钊 《美与时代》2014,(8):69-69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是学习绘画艺术者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初学者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  相似文献   

18.
论意象取形     
意象是中国画的特征,意象的获取仰赖于对生活的感悟与积累。在具体的意象取形上,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重神韵,二是讲笔墨。前者是说在面对描绘对象时应当舍弃“肖似”而追求“神似”,后者是说在表现技法上,应当讲求笔墨韵致。此外,意象取形还与个人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思维与智慧》2011,(2):I0001-I0002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相似文献   

20.
张迪 《美与时代》2023,(7):78-80
中国山水画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黄宾虹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既是一位笔墨功力超群的文人学者型的大家,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山水画技艺高超,笔墨厚重,格调高雅,意境高深,达到了画家一生追求的“浑厚华滋”的至高境界,他的画作蕴含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对现当代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简要介绍黄宾虹的生平,论述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并探讨黄宾虹山水画对近当代画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