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朴 《天风》2002,(4):18-19
代祷(intercession)一词源于拉丁文inter(意指“之间”)及cedere(意指“前去”),所以代祷就是“去到破口之间或站在破口之内”之意。代祷与祷告,二者是何关系呢?祷告就是“向神说话”,而代祷是为了另一个人的益处而来到神面前求告。更准确地说“代祷是由一个在神眼光中看为有此权利的人去为另一个有需要的人向神恳求,使他能得着神恩惠的举  相似文献   

2.
范清心 《天风》2006,(10):16-17
祷告,是基督徒每天的必修功课。今日与大家一同反思和重整我们祈祷的生活。一、何为祈祷祈祷是宗教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每一个宗教都有祈祷。为什么要祈祷呢?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祷告属一种天赋的省思性反应,也就是栽植在人灵魂和生命中宗教苗种的萌芽。多特信条也说:“在人里面还保留自然之光的余  相似文献   

3.
祈祷     
祈祷在教会要理问答的定义是:祈祷是提升心神归向天主,祈祷是整个自我,整个人迈向天主;更好说祈祷也是与天主接触,与天主交流。祈祷的方式很多:从祈祷的目的来看,有四种方式:(1)钦崇天主;(2)感谢天主;(3)祈求天主;(4)向天主忏悔。从祈祷的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言语祈祷,也就是口祷:包括求恩、忏悔、赞颂等。(2)心祷,也就是默想,主要使用理性功能,反省、推理。此外还有个人祈祷,团体祈祷等。为什么要祈祷?祈祷的重要性是什么?虽然人一生下来就领授了洗礼,原罪本罪固然得到赦免,但由于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再加上魔鬼、肉体、世俗的诱惑,在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失足犯罪跌倒。我们要想不被三仇打败,须有足够的恩宠帮助;但恩宠还必须借着祈祷才能获得。再者,我们若想与天主接触,保持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借祈祷不可。  相似文献   

4.
不记得是哪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提到这样一件事。有兄弟两人吵架,彼此不肯饶恕。牧师得知后,到他们家劝勉兄弟俩要和睦,于是三人一同跪下祷告。老大祷告说:“主啊,今天我不应与兄弟吵架,这都是我的错,求你饶恕我。”牧师对老二说:“现在你应该祷告认错。”不料,老二却回答:“牧师,刚才我哥祷告说,今天吵架都是他的错,那我还有什么错?我不必祷告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8,(1)
艾洁同工: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请能予以解答。 我们这里多数都是农村,坟地多又没有一定的集中点,这里有传道人对信徒说:坟地是不洁之处,不可祷告(指无声的祷告默想):又说厕所是污秽的地方,不可祷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05,(6):24-25
在上期中,与大家讨论过祷告不蒙应允的人为原因。在这期中我想根据圣经教导,说一些正面的、有助于我们祷告成功的原因,即怎样的祈祷神才垂听呢? 一、奉靠主名求。祈祷要有功效,必须要奉主的名而求。今天许多基督徒(包括牧师传道人)祷告结  相似文献   

7.
王荣伟 《天风》2020,(1):60-60
2019年12月初,编辑部召开了编辑会议,大家为2020年栏目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其中讨论较多的话题就是"溪水边"栏目缺乏好的讲章……时常接到熟悉的牧者、传道的邀请:"这个主日我讲道,请为我祈祷……"每次上讲台之前,我也会请一些同工为我祷告。深切期盼借着向上帝祈祷,讲台侍奉及讲道事工可以蒙主保守,流露恩膏的教训造就会众。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谈到教牧同工的祷告与看望工作。 弟兄姊妹非常渴慕教牧同工为他们祷告,他们时常有多种多样的事需要工人代祷,其中有为灵命方面长进的代祷,也有为身体疾病的代祷,有除去撒但拦阻的代祷,也有家中遭遇各种难处的代祷,或是个人所受到的精神打击所需要的代祷。其地方面如儿女的问题,事业的问题,工作的问题,甚至出差路上的问题等等。他们心灵当中都想得着工人的代祷。  相似文献   

9.
严育英 《天风》2005,(10):32-32
在农村里常看见一种现象,有的人病得很重,代祷的人会情真意切为他的病转好迫切祷告。出于人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祷告中一定要求神医治,这样的祷告,这样的信心是否一定出于神?  相似文献   

10.
祈祷与实践     
主耶稣基督的一生是祈祷的一生,是传福音与实践福音的一生。他简选使徒、传教讲道、显奇迹治病救人时,他心神欢乐或忧闷时,他受难前及在被钉十字架上……时时处处都做祈祷。他教导我们说:“醒悟祈祷吧!免陷于诱惑。你们的心神固然愿意,但肉体却软弱。”(玛26:41)圣教会有各式各样的祈祷。从形式上分,有口祷、默祷;从内容上分,有赞美、感谢、求恩、悔罪等;从经文上看,有“天主经”、“圣母经”、“玫瑰经”、“苦路经”、“早晚课经”等,这些祈祷足以让我们与主共融,与主相通。然而,在福音书中,主耶稣又向我们说:“不…  相似文献   

11.
利未 《天风》2018,(7):37-38
作为牧师,我常被邀请去一些地方的教会,或在培灵会上讲道,或在培训班上讲课。散会或下课之后,常有弟兄姊妹找我交通,问些问题,请我解答。其中有个反复被问到的问题,是关于祷告。有些人在公开祷告的时候"控告"人的罪。有人很困惑地问道:"请问牧师,有人说教会的祷告都是控告,究竟什么是控告呢?"  相似文献   

12.
谈谈祷告     
王勇 《天风》2002,(3):26-26
我曾听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就一定常常祷告,如果你要做一个基督徒,你就应当祷告。这话说得很实在,祷告是神给我们信徒的权柄,离开了祷告,我们将一事无成。一个祷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布道家司布真每天祷告两个小时,他讲道大有能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祷告3个小时,神与他同在,就连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惊讶他的刚毅。但是许多信徒却将祷告当作一种重担、负担,所以在祷告时只了了数语以贿赂他们自己的良心,求得是否祷告让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汤士文 《天风》2007,(18):30-32
祷告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曾经将祷告比喻为基督徒属灵的呼吸。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认为祷告是培养基督徒生活的主要的工具。中国基督教的先辈、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吴耀宗先生也说:"没有祷告,就没有属灵的生命,就没有基督教"。这些精辟的言论都足以说明祷  相似文献   

14.
周学贵 《天风》2005,(10):29-29
讲道人要想把一篇道讲好,并且获得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圣灵的工作必不可少。当然,圣灵的工作也是藉着人来进行的。讲道人与圣灵配合得好,收成就大;配合得差,收成就小。笔者在十多年的讲道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讲道的效果,既要好好在神面前祷告,求圣灵帮助,还需要讲道人把握好“四个适度”。  相似文献   

15.
<正>"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基督徒也会生病。教会祷告会代祷最多的事项,是为疾病祷告,礼拜后牧师接待信徒,百分之八十也是为疾病祷告。那么,基督徒有病该不该去医院?主耶稣当年传道时医治了许多疾病,今天的教会为何  相似文献   

16.
陈丰盛 《天风》2011,(4):60-61
"属灵"妆饰的虚妄"属灵"对于传道人来说,在信徒面前本身就是一个"招牌"。在一般基督徒眼里,传道人总是要比信徒更"属灵"一些。在教会中,很多基督徒会在各种的事上要求传道人代祷。这些代祷的事项大到娶亲、丧事,小到个人感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传道人比我们更接近神,他们的祷告神肯定会听的。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7,(7)
妇女世界公祷日,呼吁全球为团结、和平及合一祷告由妇女发起的世界祷告日,从2007年3月2日开始,在全球各地陆续举行。世界公祷日的开始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妇女们组织起来,积极提供让妇女参与支持宣教的工作。其后该组织在各国开始发起祷告日或祷告周,联合起来,定于每年3月的首个星期五为世界公祷日。这次祷告的主题为“在上帝的帐幕下”,以帐幕象征上帝对人们保护的爱。  相似文献   

18.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2,(8):64-64
英国"全国祈祷日"3万人求复兴英国"全国祈祷日"(NDOP)于2012年9月29日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举行,吸引了32000名来自不同教会和种族背景的信徒参与。当天除集中于宽恕和复兴的祷告外,其他环节还包括两个围绕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钻禧及奥运会的主题。"全国祈祷日"是2000年南非开始的全球性祷告运动的成果,与不同背景的基督徒一起祷告可以开阔属灵眼界。  相似文献   

19.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2,(11):63-63
英国"全国祈祷日"3万人求复兴英国"全国祈祷日"(NDOP)于2012年9月29日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举行,吸引了32000名来自不同教会和种族背景的信徒参与。当天除集中于宽恕和复兴的祷告外,其他环节还包括两个围绕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钻禧及奥运会的主题。"全国祈祷日"是2000年南非开始的全球性祷告运动的成果,与不同背景的基督徒一起祷告可以开阔属灵眼界。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们这里是一个农村的小教会。可能是信徒本身素质存在问题,在聚会时常常不专心听道,为此教会安排一个同工管理秩序。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听到有讲话的,她就用手势制止。一会儿又讲起来了,她就小声说:“别说话。”仍然无济于事。为此,讲道的人在讲道之前也作过祷告,那爱讲话的就是没感觉。有一次,这位管理秩序的同工实在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别再讲话了。”爱讲话的人受不住了,过后就在B同工面前说:“我这么大个人,要听她吓唬,再这样就不去聚会了。”同工B也是出于对教会的好,就向教会主要负责人A反映信徒的说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