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意义问题是问,在什么条件下一个语句(语词)是有意义的(所指的是认识意义)?这个语句(语词)的意义是什么?前者又称为有意义性问题,后者即狭义的意义问题,这两个问题不可截然分开,在有些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它们可视为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2.
从意识哲学到文化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什么是意识哲学第一个时期 (1 7世纪初叶— 1 9世纪末 ) :哲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意义理论。 1 7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主张科学的职能在于探索真理 ,哲学则揭示意义 ,特别是科学概念、假说或理论的意义 ,这是两者的区别及关系。人们相信意义是说话者自己心里的内容或观念或图象 ,它决定心外的对象或指称。第二个时期 (1 9世纪末叶— 2 0世纪中叶 ) :意义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 ?等成为注意的焦点。分析哲学预设意义的固定不变性 ,试图给出语句的“意义” ,并且说明同一性、分析性和意义含混。意义所以含混 ,是因为很难给下述语句…  相似文献   

3.
语句(sentence)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语词只有在语句语境中才能获得意义。这是弗雷格(G.Frege)的一个著名观点。(Frege,1884,p.140)可见,语句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或语义理论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然而,语句是什么,它的涵义和指称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刘壮虎先生曾对本文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持此致谢。引言逻辑真、必然性和分析性是逻辑哲学和哲学经常讨论和涉及到的重要概念。今天逻辑真和必然性都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严格刻画,唯有分析性还是个空白。这并不表明分析性的重要性弱于其他两个概念。50年代,奎因的一篇檄文《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曾在西方哲学界掀起了一场待续十余年的激烈争论。其中所反对的第一个教条就是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奎因首先区分了两类分析陈述,逻辑真的分析陈述以及依赖同义性概念或其他处理的第二类分析陈述,它们分别以以下两个陈述为典型…  相似文献   

5.
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这个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围绕他们的一些论述来探讨意义理论,主要目的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而是要揭示其中所牵涉到的逻辑方法,希望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而且可以说明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一、达米特的意义理论1973年,达米特发表了其代表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中多次谈到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以后,他以“什么是意义理论?”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在《什么是意义理论?(II)》(1976)中,他基于弗雷格…  相似文献   

6.
1 修辞与逻辑学习语言逻辑,即使掌握了从词项到语句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模态词和模糊语句的处理,但当应用于实际的时候,仍然会感到困难重重。这是因为语言分析和语言使用的分析并不是同一件事;而语言使用一亦即言语,属于修辞的范围。也就是说,语言逻辑如果不研究修辞,那也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7.
“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这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个命题;之后,《逻辑哲学论》就保持了沉默。但研究者不可能保持沉默,而必须说明“不可说”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沉默。当然,经过研究者的爬梳剔抉、精心阐释,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献面前,“不可说”的东西已然露出了各式各样的“真面目”。本文试图给出另外一种诠释方案,期望在维特根斯坦与哲学传统的关联中诠释其思想的可扩展性。一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严格限定了“可说”之“说”的内涵:(1)只有判断或命题才可能对世界有所言说;(2)命题而非概念或名…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产生意见分歧,例如:语言意义是什么?意义在哪里?意义和理解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分歧表明基本哲学观点是对立的。但在各种对立观点中间,根本的对立是什么?哲学家对此又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明显的对立如:实在论的直值条件语义学和反实在论的意向主义(intentionalism)、复现表象主义(representationism)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所使用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分析,这是分析哲学的教条之一。因为他们相信,“通过对语言的一种哲学说明可以获得对思想的一种哲学说明”。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综合的说明”。具体到伦理学,在这个领域,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对“善”这个伦理学根本词语的意义的澄清,这就是所谓元伦理学的方向。对于一个真正打算让伦理学既能通达天理(形而上学)又能脚踏实地(指导人类的生活和行动)的学者来说,这样的立场当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哲学的性质及其何去何从的问题,在学界已经争论良久且观点相当对立.哲学确无定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演进没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也不表明现代哲学没有现代的规定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的思想理论样本,重新探析唯物史观,对于理解和推进现代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命运和幸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思想的欲望和相关性如果某种哲学与生活问题失去相关性 ,就一定缺乏意义。它可以随便是什么 ,人们也就可以不经心地对待它甚至不理它。我曾经论证说 ,最大的问题未必是最重要的问题 (参见拙著 ,1 997年 )。经典哲学研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引起思想的欲望 ,但毕竟太远 ,太远就缺乏与生活的实际相关性 ,因此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可以思考 ,就像纯数学的谜题 )。人的生活意义只能在生活本身 ,而不可能在生活之外 ,假如在生活之外就恰恰意味着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或者很不重要。因此只有切身性的问题才真正非面对和思考不可。切身的世…  相似文献   

12.
在理智的探索中,从一个语句的真来论证另一个语句的真是很普遍的做法。这种论证有些属于逻辑的范围,有些则不是。如果论证只考察语句的结构,而不涉及其内容,那么它们就属于逻辑。而语句的结构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因此,语法、真值和逻辑是密切相关的。逻辑研究那些全靠语法结构来决定的真值条件。依照上述思路,说一个语句逻辑地蕴涵另一个  相似文献   

13.
评价小说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小说中的"真","真"同时也是逻辑哲学的核心概念。有鉴于议题的相关性,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卫·刘易斯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的真,他从语用的维度将小说理解为说故事的行为,将小说看作可能世界,将小说中的语句看作省略了"在如此这般的小说中"这一作用于可能世界上的内涵算子,并从反事实句的角度来探讨小说中的真语句及其推理,体现了逻辑分析的严谨性,为探讨小说中的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彰显了刘易斯系统哲学的解释力和理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没有一个S不是(是)P”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但在逻辑中却存在着是直言命题还是负命题的分歧。究竟孰正孰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命题总是以语句来表达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联系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来作一番分析。认为是负命题的同志理由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一个S不是(是)P”即“并非有S不是  相似文献   

15.
这个综述的任务就是对逻辑学中有时被(不很恰当地)称为“哲学逻辑”的这一正在急剧发展着的领域给予尽可能完整的描述。换句话说,在这个综述里将谈到的是与提出和解决哲学问题及方法论问题直接有关的研究。在所要考察的时期(1979—1983),这些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可以列出下述现在在哲学逻辑中讨论得最活跃的问题和方面。1.符号逻辑的哲学基础;2.作为研究和使哲学上有意义的概念精确化的手段的模态逻辑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理论研究中,从逻辑上看有两个教条:一个是把黑格尔辩证法作为唯一的合法的研究基础而形成了"黑格尔教条",另外一个认为辩证法是本体论性的而形成的"本体论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研究在最近30年有很大的进展,对于突破这两个教条是有意义的.但是能够真正突破既有研究的局限的,应该是重视辩证法原初之义的对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哲学和传统如果一个科学分支发生了革命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必须描述这一专业的演变史。H.赖辛巴赫(Hans Reichenbach)《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1951年英文版)就为分析哲学作过这样的描述。赖辛巴赫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那些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式及其结果而产生的问题。他这样勾勒《科学哲学的兴起》的目的:“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个过渡阶段,它只产生于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是一个具有逻辑手段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伦理命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在有意无意之间坚持了伦理命题没有“描述性”意义的教条。从“意义单位”理论出发 ,一个语言单位 (语词、语句或话语 )的意义 ,内在于它与同类单位发生联系而构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能力 ,因此 ,一个有意义的纯伦理命题应该是一个“实质蕴涵”的复合命题 ,即“‘应该A’蕴涵‘应该B’”。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以"划界与批判"为中心,其核心内容是由规范性语句及其阐释构成的,具有践言意义而非断言涵义。对践言意义的分析不仅能够凸显《逻辑哲学论》内在的践言冲突,而且能够深入说明这一类哲学活动的阐释性和规范性特征,为普遍性的元哲学思考提供有效思路。这种解读方式要求我们将语义学和语用学更为充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批判性地反思哲学的表达方式,探明意义的界限,防止貌似深刻的"胡说"和呓语。  相似文献   

20.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