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园林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解释及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渊源了解,进而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景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魅力,园林雨景意境是体现这种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雨景既是声景的范畴,也是虚景的范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境意境具有意境美、听觉美、空间美、人文美等特征,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它的完美营造是中国园林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谈中国画意境对室内氛围营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范畴,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借鉴中国画艺术的意境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中国画的意境为切入点,挖掘其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强烈精神及审美情趣,并且分析了意境精神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它对营造室内氛围的三点启示,希望能为人们在提升现代居室空间的意境,获得空间物象和情趣交融的和谐之美以及幽深意远的审美境界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4.
崔晗  刘越 《美与时代》2024,(1):11-13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有意境。在进行园林的营造过程中,建造者总是将其审美意趣、情志一并投入其中,借由美感经验进行艺术创造,同时利用感性的形式给观者带来精神愉悦,美感也由此呈现。因移情作用,物的形象人情化,从而使人的情趣借由物的形象得以返照,同时观者吸收物的姿态丰满心中美的意象,如此往复回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利用物象的意,使园林意象群被建筑形式构造成一个整体,让观者在有限的视域内无限地延展美的感悟。以美感经验为依托,探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意境呈现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起到组景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园林意境的生发,寄托着我们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园林意境在园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古典园林的艺术一直深深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尤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内涵中无不渗透着古典园林的印记。本文从园林中意境的表现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入手结合分析,以意境营造为主要论述方面,探究古典园林中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为何"意境"最先出现在中国古代文论为切入的角度.来探讨诗歌中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意境与势都是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通过论述意境与势的关系——势由意境而动,由意境而控,而意境的传达又离不开势,从而揭示出中国画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古典审美"心理和谐"的最高体现。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的影响下,意境体现着客观景物与主观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融合,并在艺术的创造、欣赏和批评中作为衡量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标准。文章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意境入手,结合中国水墨画的案例,深入分析中国水墨画中表达意境和引起美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教建筑意境这一研究新视野出发,以龙虎山天师府为案例,对道教建筑思想与道教思想关系新范式进行考论,揭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道教建筑深受道教心性、道教科仪等道教体道行法宗教实践影响;在此实践过程中,道教建筑意境主要表现为心性意境、神志意境等仙道意境;而这一仙道意境也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乃是道教建筑与其他传统建筑本质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一般会话.还要进到更高层次--欣赏英诗.英语诗歌是一个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艺术世界.欣赏英诗不仅要欣赏其音乐美、语言美等,更要欣赏其意境美,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在诗人创造的诗歌的意境中驰骋翱翔.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境,是设计一种感情。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对意境的追求,阐述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发展与创造,并介绍了传统意境的现代建构现状,从而明确景观设计中意境的创造的必要性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准.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艾祯藜 《美与时代》2013,(7):121-122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正在向现代性审美进行转换。华人设计大师靳埭强将传统水墨这种在中国画中绘出的"意境"转移至现代招贴,寻求将"意境"作为一个理念融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招贴设计方法。这种旧元素新组合是对传统意境的拓展,建构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闫宏宇 《美与时代》2007,(11):111-113
现代商业社会,广告排山倒海,无孔不入,左右着人们的视听,制造着消费的梦幻.源自于古典文论中的"意境"这一重要概念也在广告创意中高频率地使用着,甚至有业界人士指出"意境"是评判广告创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广告语境中,"意境"似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构图的精美可称之为意境;色彩的和谐可称之为意境;声音的醇厚可称之为意境;镜头的剪辑可称之为意境;叙事的煽情可称之为意境……意境成了一个看似极度高级、极度专业、极具水平的词汇,堂而皇之地穿行于以广告为旗舰的大众文化中,而其后隐藏的,正是愈演愈烈的现代商业广告中意境的异化与俗化.  相似文献   

17.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描绘花卉、禽鸟为主体的绘画。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画法粗放,有着浓厚的装饰韵味和独特的审美意境。从构图、意境和技法上看,它都呈现出独特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8.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刘海军 《美与时代》2014,(11):98-98
摄影在传入中国的初期,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外国人在中国拍摄所得,而早期涉足摄影的中国人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依照西方的模子拍摄。随着国人对摄影的了解,摄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产生出了新的火花。西方摄影与中国传统艺术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形式,而中国美学意境论在西方摄影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上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摄影艺术的萌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摄影艺术理论,也开始萌芽和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意境也应该有新的解读,现代的摄影家需要到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