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学生“严格要求”自古以来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没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作基础,“严格要求”就有可能成为良好师生关系的障碍,甚至是教师犯错误的根源。本强调了新时期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必须具备的情感性前提。 相似文献
3.
采用师生关系学生知觉和教师知觉问卷,分别由508名3~6年级学生及其16名班主任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教师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结构成分: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2)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知觉到的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不同:相对于教师而言,4~6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更为消极;而3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则更为积极.(3)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知觉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可以聚为两种相同的类型:亲密型和冲突型.教师和学生知觉类型一致的比例为62.5%;不一致类型的比例为37.5%.(4)在师生关系的类型上,三年级学生知觉到的亲密型比例显著高于教师知觉,而冲突型比例则显著低于教师知觉;六年级学生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986名初中生学习态度状况。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态度的总体上比较好。而且学习态度与评价方式、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显的相关。2、初中生学习态度存在极其显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好于初二的学生,女生的学习态度要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学生师生关系测验问卷》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对随机选取的1120名苏北农村省级重点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良好的和一般的,师生关系较差的只有6%左右,同学关系较差的却有20%左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儿童社会”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通道之一。班集体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公认的事实。在学校生活的场所里,围绕着交友关系,师生关系,学习上的问题,未来的出路和人生的问题等(也包括家庭生活的问题在内),会产生种种的适应上的“不安”与“烦恼”。本文就如何克服这种不安与烦恼的问题进行了有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美术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有较大篇幅报道,并附照片,于是其在课上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和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一学生:“寻人启事么?”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师生关系与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培智教师填写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师生关系量表以及自我控制量表对384名智力障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亲密型师生关系正向预测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冲突型和依赖型师生关系负向预测同伴交往能力;(2)自我控制能力在亲密型、冲突型和依赖型师生关系与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在冲突型师生关系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即这一中介作用只存在于智力障碍男生群体。这为学校和家长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