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激励无价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因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相似文献   

3.
少年在我家棉田的边缘放牧。他的羊,白而肥,像一朵朵移动的白色云朵。他笑起来的样子,像田地里绽开的棉花,丰满而温暖。他在秋天的黄昏,打着呼哨从我的身边经过。他说,嗨,明天你还在吗?我说,不,就跑走了。后来我想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像一只蠢笨的企鹅,他一定不会知道,  相似文献   

4.
讲一个故事吧。故事说,有一个老汉勤劳致富。他种粮食,自用之外卖钱,再把钱换成黄金。这些金子放在一只瓦罐里,摆在屋檐下面。老汉累的时候,或者需要娱乐的时候,背着手看这些金锭,它们闪闪发光,像歌颂老汉的不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心地须常扫     
曾经读过一个扫地和尚的故事。说的是县城的一座寺院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老和尚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但也不见它衰老。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的一位将军在小城扎营时,突然起了皈依之意,丢下兵丁,拿起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老和尚心中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子: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部队宿舍长大的少年,我父亲是个威严的军人,母亲是文工团的演员。1968年我出生时,我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长得像父亲。到了我上小学时,父亲常奇怪我长得不像两个哥哥那样威猛,像个闺女似的文静。由于我长得眉清目秀,睫毛又长又浓,邻居一老先生说我“面如好女子”。  相似文献   

7.
曲艺,特别是说唱艺术的小段,形式灵活,善于以说、唱、表结合,集中讲述一段情节,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所以,把《李逵夺鱼》演绎得格外精彩。因各曲种形式的差异,使得这同一段故事,在不同曲种里有了不同的面貌。而河南坠子的《李逵夺鱼》,可以说在同题曲词中独树一帜,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在南斯拉夫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地下抵抗组织成员的负责人托尼接到上级指示,说他手下三人中有一个是叛徒,但不能确定是谁,于是托尼便将大个子、小个子和胖子三人集中在一间房内,告知他们内部出现叛徒的消息,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手枪放在桌上,压低嗓门说:“今天我决不让他活着从这个房间出去,在没查出叛徒之前,谁也不准离开这儿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先讲一个故事。朋友是一个微商,就职于一家淘宝店,老板在国外购回各种各样的服饰,让她们负责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宣传,从中拿提成。有一次,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次她买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发在了朋友圈里,两分钟后,被领导打电话来要求删除朋友圈,说这件衣服是他们竞争对手商铺的主打商品,说你怎么可以吃里扒外,说你能不能动动脑筋,说你下次发之前一定要跟我说一下再发。朋友想了想,还是删除了。  相似文献   

10.
旅途闲话     
乙:“三百六十五里路,从冬夏到春秋,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少年到白头。”我们走过了1996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在97年的人生旅途中又开始新的闲话了。甲:你的开场白,使我深有感触。年轻时迎接新的一年想到未来的计划,心情比较兴奋。现在开始行进在从少年到白头的路上,总感到一年过去了,忙忙碌碌不知有什么成绩。又觉得本领不如别人,又觉得没有别人走运。放下心来自在过日子吧,不甘心,不服气,这心又放二下,你说怎么办好呢?。乙:J你还是挺t尽心尽力\的,并不比别人差呀!甲:你别安慰我x~了,我知道自己智力、能力都twhe不如…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岛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看…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省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  相似文献   

13.
人超越自身而追求一个目标;这种超越性和主观性的关系,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我提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这一问题,受到人们的指责,他们说:“你在《作呕》那部小说里说过:人道主义者完全错了,你对某一类人道主义者也开过玩笑,为什么现在又回到人道主义来了呢?”事实上,人道主义有两种大不相同的意义。它不以意味着一种以人为目的、为较高价值的学说。人道主义作为这种意义讲,可以在Cocteau的《80小时环游世界记》的故事里看到。这故事里,有一个人物,由于乘着飞机越过一些高岭,便宣布“人简直可惊”。这就等于说,我尽管自己没有制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不艰难     
从质地上说,花瓣是什么?它比绸子还柔软,像水一样娇嫩,雨后的山坡上,如果看到一朵花,像见到一个刚睡醒的婴儿,像门口站着的小姑娘。花瓣的质地,用语言形容不出来。而它的鲜艳,我们只好说它像花朵一样鲜艳。花能从一株卑微的草里生长出来,人却不能。  相似文献   

15.
有一句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少年应该具有英雄气概,而不是肯定尚未涉世的少年就一定能够做出什么英雄壮举。而英雄气概正是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宝贵“气血”,它正是让少年在日后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关键力量,而如果没有气贯长虹的气概,大好的青春也会被贻误,被辜负。  相似文献   

16.
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几经周折,我才真切地感到──  相似文献   

17.
放弃的智慧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智者对他说:如果你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就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繁体字开始阅读的。时常地,我会怀念起第一次遭遇那一个繁体字时的少年心跳。我说的,是一个繁体的爱字。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恐怕听见的人勾起了相思……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最深切的爱情记忆,恰恰不是来自纯粹的爱情作品。那是一个被爱情彻底遗忘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三缄其口,不谈爱情,从阿庆嫂到江水  相似文献   

19.
王学富 《天风》2022,(1):51-52
<正>教牧辅导者会从故事里发现奇妙的力量,并且在辅导中充分地使用它。人类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好的故事塑造好的人生,甚至一个好的故事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耶稣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他讲述故事,阐释故事,并且把他的生命活成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而他的故事也一直在影响无数的人。我们在圣经里读到,耶稣在传道的时候,用寓言故事讲释天国的道理,用寓言故事医治心灵有疾苦的人,用寓言故事给人带来希望,提升他们的信心与自尊。像耶稣一样,丁光训主教也讲述寓言故事,其中的一个寓言,就像一颗种子播种在我内心里,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从中体会出无穷的深意。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读过两个故事,至今难忘。故事的主人公,很特别。两位,一位是不知饥饱的牛顿,一位是把墨汁当蒜泥吃的王羲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牛顿有天请一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还久久沉迷在实验里抽不出身。眼看吃饭时间早已过去,朋友就自己到餐厅吃掉了一只烧鸡,鸡骨头留在了碗里。一会儿,牛顿来吃饭,看到碗里的鸡骨头,惊奇地说:"我以为我没吃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