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人格理论为切入点,通过人格构成论、人格动力论以及人格适应论三点分别解析蒙克个人人格发展,进而分析这些人格在蒙克个人身上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蒙克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义自身心理学人格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是人格的核心,其发展取决于个体遗传特征与自身对象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果自身对象人格健全,就能满足个体的自身对象需要,自身对象在满足个体自身对象需要方面不可避免的疏忽只会使个体遭受适度挫折,适度挫折促使个体通过变形性内化获得原来由自身对象为其行使的心理功能,从而形成自身结构.使自身--自身对象关系从原始走向成熟.广义自身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超越了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理论的人格发展观,但过分强调早期自身对象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个体遗传特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申连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21,44(6):1383-1389
威廉·斯特恩是被历史遮蔽的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创建者,对儿童人格发展理论作出了原创性卓越贡献。他以批判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人文科学取向的儿童人格发展观,主要表现在整体论、过程论和情境论三个维面。他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多元统一的整合性发展,是主动、动力、辩证、独特和开放的过程性发展,是内在于生活世界的情境性发展。他的观点为奥尔波特和勒温、维果茨基、皮亚杰、彪勒及里格尔等人的儿童发展理论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人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心理传记法对历史文化名人梁漱溟的人格及其形成、发展进行了研究。因素分析揭示了梁漱溟的自信、认真、自律、好强等人格特征,通过精神分析可推论其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倾向,梁氏这些人格的形成、发展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他的人格可作为解释其参与的特定历史事件的强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人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笔者以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为起点,详细评述了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历程,着重介绍了文化决定论、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途径,为深入理解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督论是基督教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人格”是基督论讨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代基督教思想家受启蒙哲学思想影响,探寻历史人物耶稣的史实性,耶稣被塑造成了一个具道德“人格性”的道德楷模。但近代的“人格”观念忽视了这一概念在古代的三一论、基督论讨论中获得的超越个体主义的维度。朋霍费尔回到古代教父哲学中的“人格”概念,在批评近代基督教思想的“人格性”基础上重塑了基督论,也在当代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中重新定义了“人格”概念。  相似文献   

7.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7,40(6):1518-1523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人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制约的。当今西方人格心理学不是普世的人格心理学,它虽然有多种定义,但其核心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中华文化注重个人所肩负的社会义务、历史责任和道德价值,强调个人要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个人的独特性。人格研究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更好地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并支持学生厘清概念,深入中国实际,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格的中国化研究;鼓励师生学以致用,优化人格,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整合人格与智力:个体差异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该文重点介绍和剖析了三种人格—智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包括Ackerman的特质组合模型、Brand的“双锥体”模型以及Chamorro-Premuzic的交互作用模型.作者认为,人格与智力的整合研究必须从研究方法、理论层面和测量工具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必须揭示影响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和潜在变量,充分体现这种关系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遗传论、精神动力论、学习论、特质论、社会文化及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观点,对人格理论进行系统发展观分析。该观点将人格看作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包括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两部分。外部系统即外环境系统,内部系统则分为个体心理系统和个体行为系统,其核心是个体心理系统,它由认识系统、情意系统、自我系统及需要系统构成。人格的形成是内外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循环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