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自律: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令银 《现代哲学》2001,1(4):84-88
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是道德实践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个体道德自律的要求则变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生成的后熟人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的道德资源,它使道德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有了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后熟人社会具有和传统熟人社会相似的道德价值,通过明确道德对象、持续社会舆论、连接道德与生活重启"德-得"相通的道德运行机制,恢复道德监督功能,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网络的自发性、技术宰制等问题引发后熟人社会道德监督功能实现中出现隐私侵犯、力量滥用的倾向,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实现德法共治是问题防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发贵 《学海》2002,(2):149-151
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样态 ,由此也极大地影响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社会背景和机制 ;本质上 ,道德是一种软性制约 ,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更为彰显和加剧了道德权威的弱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婚姻道德沈晓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婚姻道德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条件下加强婚姻道德建设,必须把它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建设的方向和目...  相似文献   

6.
<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廖小平教授的《代际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普遍缺乏学理性、忽视社会转型的影响和成年人因素等不足,试图从学理上把当今中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放在社会转型时期由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构成的代际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讨论道德动因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道德行为重新审视的过程,道德行为的源泉是道德动因,对道德动因的确认是规范道德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当下,存在把道德动因的道义论、功利论分别推向纯粹化的现象,而且两者都不存在压倒性的优势,从而出现在纯粹化的道义论和功利论之间不断变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应该从理论方面阐明其缺陷,在实践方面不断地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体道德意识是个体内化外在道德关系而产生的主观活动,亦即道德个体的主体性精神现象。本文着重分析道德微观,道德心理,揭示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完整的心理机制和辩证发展过程。 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从自我的道德利益、欲望、需要出发,使外在的行为符合内在的动机,接  相似文献   

9.
道德定力是个体面对不良道德风气和诱惑时,表现出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道德认知、道德认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包含道德判断力、道德自觉力、道德意志力、道德捍卫力和道德引领力等构成要素,体现社会道德要求向道德主体内心的自觉转化,属于支撑个体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力量。就其现实价值而言,道德定力表征了个体坚信道德价值、坚守道德要求的内在信念,是个体崇尚道德、维护道德与践行道德的动力之源,有助于推动个体道德由外在规制转向内在自觉、支撑个体道德适应现代社会生存新境遇、筑牢个体道德失范的双重预防屏障以及细化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与阐释框架。就其培育路径而言,当下道德定力培育路径主要包括树立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以涵养道德定力的思想根基、激发修身自律与公共意识以强化道德定力的内在规约、增强氛围营造和舆论引导以优化道德定力的形成环境、深化制度建设和协同治理以构筑道德定力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个体道德成长应该面向真实,接触真实,向真实发问,而并不仅仅是通过虚拟情景下简单的道德选择模拟实现。真实的道德冲突及其选择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主体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和道德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都得到了具体实在的检验和升华,实现了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恰当的设置道德冲突,才能真正促进个体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们喜欢关注道德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往研究发现回忆自己(而非他人)的道德行为能影响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本研究关注参与道德评价是否会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2个研究共同发现:(1)存在道德“沾光”效应:评价支持他人的道德事件,或反对他人的不道德事件,能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2)道德评价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知觉,进一步增加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与其道德观念影响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寇或 《心理科学》1998,21(3):268-269
本研究得到林崇格拉挂和章志光针挂的指导。1引言道德观念影响源主要指影响个体道德推理的权威。亨利认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只是探讨了个体的道德发展形式,注重的是个体如何进行道德推理。但实际上,个体的品德是对一定社会文化、规则、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也就是说,个体做出道德抉择的依据决定了他的品德内容,而道德推理和抉择的依据集中反映在个体心目中的道德权威对其的影响上。不同的道德权威对个体构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影响源,从而对个体品德内化过程产生通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各种不同的道德权威影响源,而不是所谓…  相似文献   

14.
葛桦  李萍 《道德与文明》2005,1(4):50-54
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很多,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来看,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有: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和道德情境。通过对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个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78-1187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 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 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 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 正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 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 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为人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由于人有类、群体、个体三种存在样态,故道德也就应当有“为类的道德”、“为群体的道德”和“为个体的道德”三种类型。但在传统道德观看来,一种行为要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是为了类特别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为了个体的利益则是不具有道德性的。在市场经济和人的个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为个体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为个体行为”的“道德无根”状态,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考察这方面所存在的三种认知失误,以便促进“为个体道德”的正常生成,化解相关的社会问题。一、用“…  相似文献   

19.
论个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不同角度的主客体关系,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揭示个体道德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是进  相似文献   

20.
李妍 《伦理学研究》2020,(3):135-140
社会转型需要价值的引领、道德的支撑。面对社会全面转型,我们唯有构建与之相适的伦理秩序,才能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多元道德需求,消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矛盾与张力,确保社会在转型中协调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经济价值的强势导致道德价值的式微,经济理性的膨胀导致道德理性的缺失,经济文化的蔓延导致道德精神的弱化。新时代社会转型需要整体性伦理秩序的支撑。整体性伦理秩序具有复合型的价值目标、开放的道德姿态,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之上。公正与和谐是社会全面转型中伦理秩序的基本维度。伦理秩序以权利平等为价值坐标,以多维正义为基本原则,以互惠共享为交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