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包括精神形上学和精神修养学两大部分,其旨趣在于人的精神提升与精神超越。儒、道、佛三家分别以道德心、自然心和清净心作为精神生活的基点,并提出入世、隐世和出世三种精神超越之路。这些学说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亦包含普遍性与恒久性的思想成分,对于现代精神哲学的理论建构和现代人的精神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忽视二者的中介环节,这就是衔接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正在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在中国近代以来历时百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本文称之为“近代文化”。在这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中,发生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性审视,发生了对于东渐的西方文化的既“拿来”又“扬弃”的关系,发生了对于新文化的伟大创造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新文化说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必须继承的,而近代以来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则是同样具有传统的意…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及其现代变革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对传统经济伦理进行根本的变革:(1)变革“重公轻私”的产权伦理;(2)变革“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分配伦理;(3)变革通行于熟人社会的“诚信”道德;(4)变革“家庭主义”。但由于存在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因而“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变革将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核心内容是对营利和私有产权的价值合理性的否定,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可界定为鸦片战争前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性质的反传统衍变;其现代(演变)则是“五四”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相互交锋、消长、排斥与“融合”的历史进程。传统经济伦理思想近代演变的实质是为资本活动方式或资本的利益寻求工具价值和伦理合理性的过程,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近代演变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价值合理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家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是传统家庭伦理的主导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家庭及其道德生活的贵和、重礼特征,均是由家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派生或引申而来的,它们在中国人以往的家庭道德生活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近代的两个主要认识论思潮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有古老的历史发源 ,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和表现。但是 ,只是到了近代 ,当认识论在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得到充分、深入的发展时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才逐渐形成近代乃至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形态 ,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标志 ,勾勒了自F .培根对经验的诉诸开始直至康德对两派进行综合的近代认识论的基本走向。1.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划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典的 ,指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大陆理性主义者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英国经验主义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由儒、佛、道三大支柱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关注生命.尽管儒、佛、道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生命伦理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主张以贵生精神看待生命的价值,以平等精神衡量各个生命的价值,以仁爱精神善待一切生命,以和谐精神调节生命之间的关系,并以超越精神面对生命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伦理模式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是企业伦理个性特征的表现结构 ,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从本质上讲 ,企业伦理模式又是一种文化模式。本文基于对不同企业的伦理支点分析 ,从比较文化的视野 ,提出了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七种主要模式 ,即权威模式 (又称企业家的人格感召模式 )、使命和责任模式、制度伦理模式、家族模式、嫁接模式、市场经济中的集体伦理模式、激情模式 ,并对企业伦理模式建设的机制从增强政府政策的伦理性、设置践行伦理理念的有效操作模式、企业规章制度伦理化、树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的道德革命虽有偏激之处,但主导精神还是理性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批三纲而未正面触及五常;虽对传统的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作了批判,但并未离义而言利,并呼吁节欲;虽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但所提倡的乃是合理利己主义和健全的个人主义;虽然学习西方,但对西方又有所反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哲学论纲方松华一般说来,20世纪的中国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一)准备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思想还处于介绍阶段,而固有的文化传统又处于一种激烈的批判之中,真正的哲学交锋尚未展开,因此真正开启和创立20世纪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生态观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传统义利观的理论偏颇受到几代人的质疑、批判.新学家们充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但又反对人们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谋利,而是主张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求正当之利.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重利而不废义,义利统一的义利观.经过他们的批判,传统义利观的偏颇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得到扼制.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对复杂义利关系所作的探讨、阐释尚不深入,所提倡的新义利观在理论上也欠完备.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道德.但是,传统的诚信和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有着形式和内容甚至精神实质的差别.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是信用式的,传统的诚信是信任式的,它强调的是信于言、信于心和信于性,即尽言、尽心和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近代生成我国的传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背景的裂变入手,揭示了近代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裂变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并阐发了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裂变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油画产生于西方文明,其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形成对立的体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油画艺术教育的理念.应立足于基础教育阶段,将油画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融合,在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一种新的符合东方意韵的中国油画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人文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编者按:当代人类及明的发展把人本身的命运和价值问题提到更加引人注目的地位,有关人又精神或人文科学的某些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理论各界关注的课题。有的高等院校已开设或正在筹划“人文学”课程,因而教材问题也亟待解决。黄克剑同志愿将他经过独立思索而写就的这个《论纲》发表,意在征求批评意见。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遵循“双百”方针,更深入地开展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的讨论。欢迎学术界同仁赐稿。一、引论1、人文学不是一门求“知”意味上的学问:它并非与知识无缘,但其归趣毕竟在于“觉”。“学”,被更大程度地了解为一种“…  相似文献   

18.
信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云  丛杭青  朱葆伟 《哲学研究》2012,(6):3-12,111,127
<正>在任何形式的社会合作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古代文明将 "诚"和 "信"作为重要的德目,乃至作为做人和进入社会以及为政和构建社会秩序的根本准则来看待。在欧洲,自罗马帝国始,"遵守承诺和信守契约"被看作是公正的基础 ( 西塞罗,第 13 页) ,成为普遍的商业乃至司法原则,并形成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代性制度在本质上与信任相关。20 世纪下半叶,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化特别是 "风险社会"的出现,使信任问题极大地凸显出来,成为全球性问题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环境权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娟 《学海》2002,4(5):33-37
本文系统论述了环境权的基本内容 ,界定了环境权的概念、特征属性及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具体构成 ,提出了环境权实现的保障措施及权利的立法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唐仲友论纲     
唐仲友,字与政,号悦斋,南来浙江金华人。其父唐尧封,为“绍兴二年进土,又中师儒选”,“郑刚中尝举以自代,累迁礼部侍郎大司成改殿中侍御史直龙图阁朝散大夫”,他“遇事敢言,不避权贵”,被人誉称为“清德劲操,乡之典型。”(《金华县志》卷八)其兄仲温、仲义皆为绍兴年间进土,分别官饶州教授和通判等职。唐仲友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土,“兼中宏辞。通判建康府”,后上万言书给孝宗皇帝,“除著作郎”,又“出知信州,以善政闻,移知台州”(《宋元学案·说斋学案》),在台州任上,“锄奸恶甚多”,摆为江西提刑。其时朱蕉恰好为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