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良莠并存;现代社会消费伦理观优劣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嬗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通过扬善弃恶,去伪存真,融汇整合,构建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民族性特点,又面向世界当代中国家庭消费伦理观,从而实现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中老年离婚率明显上升,而且多是在男性退休之际,女性以"性格不合"等理由首先提出离婚,由此引发了日本社会的贫穷、孤独与自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透过中老年离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这个传统东方国家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的变迁,即由近代旧的家族伦理观到现代民主意义上新的婚姻家庭观的转变。在新的婚姻家庭观背景下,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采取积极对策,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灶神信仰源远流长,可上溯至火神崇拜和图腾崇拜,历经浮沉,延续至今,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化符号;灶神信仰的功能亦几经变化,最终以鉴察善恶为其主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以孝道为核心、妇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观;当前传统家庭概念悄然解构,信仰缺失,灶神作为家神,其家庭伦理观可以为重构家庭概念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借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安放个体身心。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家庭伦理观初探邱大军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没有比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了。家庭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单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最基本的,从而也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基本的单位。因而家庭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陈红 《伦理学研究》2006,(5):98-102
威尔逊通过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指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其生物学的基础。他认为人类的利他主义伦理也同样有着生物学基础,从而提出了以生物行为科学解释伦理本质的伦理观。社会生物学伦理观,是一座联接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当今时代,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生物学伦理观,对于完善伦理学的科学基础,对于如何恰当地开展社会伦理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值得探究 ,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以孝道为例来论述中国佛教是怎样与中国重家庭、重孝道的礼法制度相协调 ,使中国人认同佛教也是讲孝的 ;其次是着重通过对佛教道德规范内涵的分析 ,揭示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 ;再次是阐述中国佛教伦理对现代人类社会的三大矛盾 ,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缓解、转化作用 ,从而肯定其内在具有的现代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内容的分析,从民俗学视角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民众观进行了探讨,认为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经典的借用和转化、对相邻民族谚语的采借以及自身的创造三种方式实现的;从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回族民众以父子关系为家庭本位,注重家庭成员平等关系,以健康、和谐为导向的家庭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佛教史上发生的“三武一宗”法难事件说明,佛教在管理上的缺陷和错误之处,从而引起人们对佛教的严格管理和良性发展。以历史作为镜子,对照我们今天的佛教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如果不以历史为鉴,必将重蹈覆辙。我们要使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必须以史为鉴,清除佛教中的糟粕。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才能使佛教化教育健康的为人类社会的明发挥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伦理体系入手,初步建构印顺佛化道德概念在人间佛教的不同维度中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纵向的差序层级、横向的规范原则及其佛化伦理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印顺以众生性、人性和佛性的不同区分出人间佛教伦理道德的境界序列,又以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提出佛陀人间化的伦理前提、智慈合一的实践理念、集团生活的时代倾向与救世之仁的实践意义作为人间佛教伦理观的原则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出家两种殊途同归的佛化道德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乘佛教有许多理论可以用于对治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从《金刚经》这部早期大乘经典来看,大乘佛教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有:缘起性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诸法平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慈悲喜舍,尊重和爱护生命的生命观;心净土净,心灵环保下的自然环境观等。弘扬这些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儒家基于家庭的"爱有差等"价值,分析了当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并非基于儒家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家庭本位的伦理观所造成的缺憾,提出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基于"家庭本位"而非如同西方基于"个人本位"的"家庭医疗账户",并指出建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的若干盲点进行反思。生态保护问题,绝不只是人类群体与大自然间的技术关系问题,它严重地深刻地同人类的社会问题纠搅在一起。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佛教生态观建构时,应深入发掘佛教原有的强烈地批判意识,更好地加入社会实践层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对佛教居士进行信仰调查的目的 目前,佛教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对佛教界来说,根本还在于是否能够切实地加强佛教的信仰建设。佛教的信仰建设,就是在佛教四众弟子中广泛地宣传和确立佛教的根本精神,充分发挥大乘佛教化世导俗的菩萨心行,树立崇高的信仰追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贯穿于整个的信仰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用美好的人格形象去感染人、教化人、引导人、净化人,把佛教的正法理念和人生智慧化作服务社会人群的有生力量,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佛教信徒中,居士是佛教信仰的社会群众…  相似文献   

16.
佛教的伦理观略谈施东颖自古以来,世界上许多主要宗教都具备各自的伦理道德信条以及行为规范。如犹太教、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印度教、替那教的五戒,道教的戒律体系等。这些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宗教,结合自己的神学理论,本着当行善,勿作恶的宗...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7)
<正>自太虚大师(1890-1947)提出"人间佛教"的创见,迄今已经近百年了。在两千多年的汉传佛教史上,人间佛教思想是继中国禅宗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创造,成为汉传佛教现代化的指针,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佛教全球化的进程。正如太虚大师所言,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如何以佛教的道理改良社会?历经一个世纪的探索,汉传佛教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8.
家庭社会功能在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庭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技术 ,探索家庭社会功能对人健康的影响 ,动员家庭内外资源来改善家庭功能 ,维持个人健康 ,强化家庭中病人的社会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人们已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涉及到生物、心理、家庭和社会多个层次 ,糖尿病一经确诊 ,不能根治 ,只能控制。患者必须接受长期的医疗保健 ,要求严格地遵守饮食制度 ,定期监测尿糖 ,定时定量地运用药物及适度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必须克服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配合治疗 ,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以控制血糖的升高 ,从而…  相似文献   

19.
宗喀巴的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喀巴在佛教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佛教思想中同样蕴含了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宗喀巴关于动物伦理和环境伦理的思考和解答,构成其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挖掘和梳理宗喀巴所倡导的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加快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接轨并实现转化,有助于充分发挥藏传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22项实证研究(25个独立样本,79665个被试)为对象,综合使用元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以家庭投资模型和家庭压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业成就(r=0.32);(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方式的调节效应显著;(3)父母卷入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父母卷入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小学及以下群体,在中学群体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时父母卷入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就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