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全国十九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二十章和一个附录,约六十八万字。正如该书出版“说明”中所讲的那样,全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材料和哲学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论是从体系结构上还是从内容论述上来看,该书是一本写得比较成功的好书。  相似文献   

2.
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倾向的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学院张守刚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我国近年来在哲学教材改革方面所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果,是一本具有当代特色和部队特色并在体系结构和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的哲学教材.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应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批判性.不仅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出完整、准确、系统的论述,应该反映和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源泉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发展的新成果,应该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集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评介王干才在较长时期的学习和思考中,我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哲学虽然都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或逻辑学)三个侧面的有机统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突出的重点却有所不同。如果说古代突出的是世界观,近代突出的是认...  相似文献   

6.
1986年12月,我国哲学界同仁曾在福州市举行过第一次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这门学科?这一问题当时虽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但显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直截了当地使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说法,把这当成不必加以  相似文献   

7.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集体编写的“哲学史”一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已经在几个月以前出版。这里评介的就是这一卷。这部书的头两卷包括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后两卷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现代资产阶级各个哲学派别的历史为内容。苏联哲学家编写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的兴趣早就存在了。这一点可以由下列事实证明:苏共  相似文献   

8.
朱水林的《现代逻辑引论》一书1989年11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觉得该书很有些特色,就此谈谈一些想法。第一,现代逻辑发展迅猛,正象书中引言所说,现代逻辑的触须已伸向四面八方,与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哲学、语言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产生了许多综合成果,确立了不少边缘分支,形成门类纷繁的新体系;它的主流是沿着数学及其应用的方向前进的,但是在哲学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令人注意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逻辑的研究在我国仍比较薄弱,出版的这一方面的专著也很少。前些年出版的王宪钧的《数理逻辑引论》,胡世华、陆钟万的《数理逻辑基础》,莫绍揆的《数理逻辑教程》,近几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章海山教授所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一书。它是作者认真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的新成果。该书注重伦理道德与哲学世界观的关系,理论思维与史实的联系,做到了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纵向继承发展的脉络清晰,横向关系论述简明扼要,评论求实坦诚。全书共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3编、18章、50节,118日。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战斗历程;概略地记述了国际工人运动中道德生活与道德理论相结合的实际;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科学性、必然性,及其基本原理和规范的时代特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伦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精神;概要地回答了现实道德生活与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重点介绍了其它无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 70年代初以来形成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廉·莱易斯和加拿大的本·阿格尔。随着全球问题 ,尤其是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突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和研讨。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 6 0年代初 ,并没有出现某些社会学家在 5 0年代所预料的理想状况 ,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经济发展问题异常突出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同时 ,东西方紧张对峙、军备竞赛、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 ,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使用频率既高且极为宽泛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大约是指从葛兰西(或者卢森堡)肇始而绵延至今的某些政治倾向或学术思潮,而非仅指某种流派或某些团体,其立场、观点、理论诉求以及学术趣味纷然杂陈、彼此相异,很难发现某种逻辑演进的线索。虽然如此,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晰可见的,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无论多么复杂、多变而歧异,它们都是"理论自身的批判"和"现实批判"的一种当下表现。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间这一研究几经嬗变,经历了否定——审慎的肯定——几乎全面肯定的曲折历程。相应地,"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当下似乎包含了所有与"马克思"这个名字联在一起且意味迥异的东西,以至于某些研究甚至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视为马克思主义或优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与此同时,一种严肃的反思也已经开始,主张应当确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内涵、限度以及立场、目的及其意义。2007年11月10—11日,"青年哲学论坛"等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里刊发其中三篇论文,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逐步展开,出现了一些有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把这种讨论和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五月风暴”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前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场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相联结的新型抗议运动。它反映了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决策权集中到少数技术统治论精英手中以后出现的日益加剧的官僚化趋向,以及广大群众都经历着的社会反常状态和异化革新情况,同时,它又使人们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生产、高消费的繁华景象后面看到了它的局限和矛盾,因而被人们称作“适应于现代资本主义状况的第一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除此之外,“五月风暴”还为诸如生态运动、女权运动、争取参与民主运动等等一系列新型的社会运动在70—80年代的崛起廓清了场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中心”预告说,它将于一九六六年三月九日至十五日举行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周。这次讨论的题目是:“民族解放运动、新殖民主义、发展”。五个晚上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各种民族的解放运动(这个问题可以重新联系到十九世纪,联系到今天的法国,还可以看看这些运动的国际主义意义); (2)新殖民主义; (3)发展的道路(独立和社会主义,国家民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真理思想伟力在中华大地的实现,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去创造,这是"行"的关键所在。只有把这两方面的规定性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由这两个规定性,决定了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只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基础、是关键,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前一个结合在文化层面的延伸、发展与深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掌握群众、影响社会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改变民族面貌的程度,同时又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提供着深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没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文明制高点,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话”辛景亮(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235000)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流派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但是,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宏大视角,科学地分析、预见了人类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曾根据生...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建筑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都市马克思主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理论部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都市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线索、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市社会理论的现状”“城市、空间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市社会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介绍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持批判的态度。近年来,不少同志开始就“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评价。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股客观存在的思潮?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我国可以说是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 1、“客观思潮——非马克思主义”说。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概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五个具体特征:反对教条主义;存在两种相反的倾向,各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的一面或科学实证的一面;强调利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脱离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彼此缺乏联系和交流。并且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思潮,这股思潮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在近年的争论中,徐进一步强调和发挥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目前,它不仅流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紧紧抓住了科学技术日益成为首要生产力这一时代特征,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批判。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现将其批判性理论概述如下: 一、对“技术理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须作具体分析,它不仅是人类控制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