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独特的意义。3月2日在中国道协"巩固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推动道教文化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特别强调了整合力量对于推动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塑造了毛泽东独特的政治形象,是毛泽东形象的基础元素。毛泽东在国外研究视域被认为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传承者、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实践者、基于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创新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外学者视角下的毛泽东形象的深沉底色。国外学者的毛泽东研究呈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对于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推进治国理政实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也是两岸道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道教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传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文化与儒家和佛教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上了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好原生态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抢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卓新平 《中国宗教》2014,(10):32-33
今天,中国国运昌隆,我们的文化已经到了走出去的最好时机。而境外世界率先接受、最容易吸纳的则是我们的宗教文化。为什么中国宗教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中可以为先行者呢?我们至少可以论及如下三大理由:中国宗教的文化底蕴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深厚、久远之本体的是中国宗教。中国宗教有着深刻的文化蕴涵,反映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之所在。我们谈论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其宗教传统,则会显得单薄、贫乏、空虚。谈论中国宗教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正座谈会大致达成了几点共识:一是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二是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找好定位,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11.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拓展中国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齐文化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智慧资源,其所阐发的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兴亡的重大作用、为政爱民、重视民众利益的价值法则,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品质,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然其君主论的专制主义实质,价值观上的人治传统、官本位意识的流弊却遗害至今,妨碍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以达到超迈以往的"新"境界、新水平,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型态、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齐鲁文化包括齐鲁圣贤文化的研究,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界定“齐鲁十二圣”文化概念,推出齐鲁圣贤群体,是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新的切入点;研究“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开发利用“齐鲁十二圣”文化资源,可以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益借鉴和发展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明生 《中国宗教》2017,(5):40-41
一、和而不同,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相似文献   

16.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担负着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犬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应用内容和主要方式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充满着精神灵韵和思想蕴涵,汇集和凝聚着极为深邃而厚重的精神形态和文化遗存。五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化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风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独特的自然遗产、宝贵的文化遗存、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近年来成效显著的五台山研究、专门的研究人员等,有机构成了"五台山学"的基石。积极构建"五台山学",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必将对三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研究、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必将对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赢得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集上述优点于一身的古诗自然成为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