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以来,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急速提升,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考量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考量中,宗教公共外交正在逐渐兴起。宗教交流作为民族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层面的互动,其影响往往要比基于现实利益的政治结盟和经贸交流等更为深刻而持久,且宗教的公共性、社区性和草根性与公共外交的基本属性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六章明确,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就是要, “防范外国势力干预和支配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防范和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规定涉及我国宗教与国外宗教的关系,是我国各宗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对坚持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3.
世界新宗教研究是现代宗教学研究领域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该文集中探讨了现代韩国新宗教的教理特征。认为韩国新宗教教理主张与传统宗教、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同时也不乏为因应变化中的社会的民众的宗教诉求而提出的新的主张和思想倾向。本文将韩国新宗教的较一致的教理主张概括为如下六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考察。即1.后天开辟思想;2.人尊思想;3.选民思想;4.解冤相生思想;5.统合社会;6.末世思想。  相似文献   

4.
韩国宗教现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调查统计资料,简述韩国宗教现状,企望学者能对当代韩国宗教作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宗教与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模式的政教关系.宗教改革前,在拉丁传统的西欧国家基本上表现为罗马天主教与国家之间的二元较量,在斯拉夫传统的东欧国家基本上表现为东正教对国家的依附.宗教改革后,二元结构的终结,宗教与国家关系模式大相径庭.20世纪后,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和政教分离的精神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冷战结束,欧洲宗教信仰分布上的变化和不同宗教势力的此消彼长给原有的宗教与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神道设教传统,使宗教信仰可以沟通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官方宗教民间化与民间宗教官方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嬗变的两条路径.云南民间宗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综合而成的情境中演化发展,宗教文化生态集合并体现了国家、社会与民间的诸多关系.“国家—社会—民间”三元分析框架,有助于阐释民间宗教生成演化的规律,提升民间宗教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是新宗教迭兴的国家,其教派数量之多,社会影响之深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因此,人们常把韩国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日本称之为"宗教大百科".若把韩国和日本的新宗教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研究清楚,对了解和研究当今世界新宗教发生的原因、特点、作用、影响等当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南省顺势而为,发挥优势,扎实推进宗教对外友好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高度重视,因势利导。2016年,海南省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在国家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支持宗教界开展对外友好交流10余批次,较好地发挥了海南宗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宗教界在国际上积极传播中国宗教谦和宽容的信仰理念,分享圆融中道的传统智慧,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供宗教文化公共产品,支持和平与正义事业,抵制宗教极端主义,促进跨国对话和人文交流,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丰富了我国对外交流的路径。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恒久议题,向来就有主从论和两元论之争。就主从论而言,有的学者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宗教只是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主教》2005,(1):50-50
部分韩国教会人士认为,教会需改变祭衣与修会会衣,才可在现代韩国文化中有效地传达宗教情操。 吾侪神学院及传统韩国成衣制造商"车前子"11月13日,在汉城主办了一个有关韩国天主教会宗教装束的研习会。出席会议的廿名神父、修女、教友和两名传统韩服制造商提出上述看法。 该神学院院长朴永大说,研习会旨在探讨与本地化相关的神学议题,以筹备一个宗教装束展览会。这位教友认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基督教一跃发展成为当前韩国国内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力量。除了在世界范围内宗教力量更趋保守化的大背景之外,韩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为其基督教保守化的复兴创造了一定条件。金大中、卢武铉执政时期"偏左"的政治导向,也引起韩国国内保守派阵营的极大反弹。这导致目前韩国基督教保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些颇具规模和力量的基督教保守派组织相继成立并十分活跃,它们还与近年来在韩国国内不断兴起的新右派力量相呼应,其所产生的社会及政治效应不容小觑。基督教保守派组织通过引导民众投票、组织大型集会、游说政治人物等多种方式,不断参与和融入到韩国政治生活当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保守派政党执政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力。基督教保守派组织在海外传教、美韩军事同盟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也是韩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1,(2):161-163
姜永安(YoungAhnKANG)在韩国和欧洲[鲁汶天主教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完成了关于康德的博士论文)]研读神学、荷兰语和哲学。重点关注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和亚洲哲学之间的关系。著有《他者的面孔——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哲学》(2005年)、《康德论形而上学和表象思想》(2009年)。目前任韩国研究国家基金会的历史、哲学和宗教部主任。电子邮箱地址:yakang@sogang.ac.kr。  相似文献   

14.
韩国基督新教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韩国基督新教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奋起抗争、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迅猛发展和民主宪政时期衰颓不振的历史脉络作出粗线条勾勒,概述韩国基督新教的民族主义、民主性和现代性诉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沧桑情境中的曲折表现,尝试揭示韩国基督新教作为普世性基督宗教与局域性韩国宗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特质及其固有困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4-25日,应韩国穆斯林联会的邀请,中国伊协研究部张广林主任及敏昶先生出席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亚洲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共存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伊斯兰教传入韩国50周年。此次研讨会由韩国伊斯兰教研究会、韩国伊斯兰教文化学院发起组织,韩国穆斯林联会承办,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科威特宗教基金部、利比亚宣教协会、韩国文化与旅游部,韩国研究基金会、韩国基金会、韩国中东协会等协助举办。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最高会议组织主席Bouamrane Cheikh、世界穆斯林青年会议秘书长Saleh Sulaimanal-Wohaibi…  相似文献   

16.
张敏 《中国宗教》2015,(3):63-65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人呼吁应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以便宗教活动场所对内规范管理、对外理顺关系。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需要在充分认识存在困难的基础上,适度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宗教界人士和不同场所的意愿,灵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苏慧廉广泛研究中国宗教,关注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关系,提出以“成全”为总体思路来会通中西宗教.苏氏“成全”论的产生有受时代思潮和他的宗教综合史观影响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他的传教士视域.他以对中国宗教的同情为开始,主张通过“属灵原则”的渗透,以达到解构和重构中国宗教的目的,其文化创新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国家认同再次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化到底是削弱国家认同还是增强国家认同, 不仅与国家认同的具体内容有关, 还受国家的全球化水平影响。同时, 个体对外群体的态度, 不仅受到群体规模的影响, 国家认同内容也起着调节作用。人们越是基于语言、宗教、文化等族群特质来界定国家身份, 对外群体的态度越消极; 越是基于公民特质来界定国家身份, 对外群体的态度越积极。今后应该整合国家认同的内容、厘清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拓展国家认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在南方,两宋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中国对外海域交流繁盛。“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通过江南的港口城市宁波,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且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现在可以通过对那些在中国已侠失却东传到日本、韩国并保存至今的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两宋时期中国南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宁波绢绘《十王图》的成画年代与大足石刻接近,通过两个不同地域“十王”图像材料的比对,能够对蜀地“十王”和敦煌“十王”的传承关系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法"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公民和组织权益、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宗教的制度和规范,是约束教徒和本宗教组织的行为指导。正确认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有利于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宗教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