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总主教区乌盟分区玫瑰营总堂,自去年圣诞节开堂以来,每主日从五点到六点卅分连续举行三台弥撒。复活节前,每主日望弥撒的教友多达两千余人。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念经望弥撒,迎接耶稣复活。日月不息地运转,时间不停地奔驰,一九八一年的复活佳节终于来临了。为了减轻  相似文献   

2.
感主恩     
祖权 《天风》2001,(10)
明月如钩,群星闪烁。虫鸣草丛,流萤飞舞。风不停,人物静。清婉哀转,独语空谷。试看北斗七星灿烂有序,天上人间咫尺相通。低回首,看万家灯火阑阑,感神恩,人间自有真情在。感主恩@祖权  相似文献   

3.
"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在特别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参阅《启示宪章》21)教会之所以如此要求我们重视这双重圣宴,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爸爸     
关启迪  关启蒙 《天风》1996,(1):18-19
我们兄弟俩今年分别10、11周岁,现在都已是四年级学生了。在主的爱中,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我们家共4口人,妈妈务农,爸爸关荣南38岁,是一个村完小的校长,又是教会里的负责人。看着一年从头到尾整天忙个不停的爸爸。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4,(11)
<正>主不断地在呼召我们,要我们跟从他;我们应当不断地在祭坛上献上自己。你我都是蒙召的仆人,理当步主后尘,得人如得鱼一样,好让基督的心在这里得到满足!主呼召我们跟从他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跟从主?有人说,为的是病得医治:有人说,为的是福气多多;有人说,为的是今生有平安,来世得永生……这个老话题促使我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停地思考。中国近代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  相似文献   

6.
两个果园主     
城郊不远有一片占地十多亩的果园,里面种着樱桃、苹果和一种新引进的糖梨。整个果园为两家所有,中间由一道田埂隔开,左边属苏家,右边属刘家。苏姓果园主雇了两个果农,将果园的大事小事都交给别人打理;而刘姓果园主则是当地公认的勤快人,剪枝呀、施肥呀、除虫呀,每一样都亲自动手。到春天第一茬樱桃挂果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姓果园里的水果比苏姓果园的水果足足多出二成。 正当刘姓果园主开始大筐小箩摘果装果忙个不停,准备送到城里出售时,苏姓果园主却异想天开,在果园外挂出大幅标语,请人前来采摘,每位只须掏五元钱购张…  相似文献   

7.
肖安平 《天风》2006,(7):34-35
作为牧范,教牧人员不仅在灵性上, 而且在道德上、生活上要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是供应羊群灵命需要,带领信徒过好实际生活的牧羊人, 就当效法基督,成为“好牧人”。今天中国教会要想让信徒的生活过得更好,更荣耀主,提高他们的素质, 就应该首先提高带领信徒的教牧人员之灵性、道德等各方面水平和素质。因此为了建设好中国教会,牧养好羊群,树立形象,教牧人员就应该不停地加强学习,追求、操练和提高属灵知识,特别是在各种挑战和试探面前,要经得起考验,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灵性修养,进一步完善自己,见证主,荣耀主。下面我就重点谈一谈教牧人员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沙鼠与草根     
在撒哈拉大沙漠,有一种沙鼠,一到夏天,就不停地把草根搬回洞穴,即使洞穴里的草根已足够安全过冬,它们依然不停地忙碌,不停地寻找草根,不停地把草根搬回“家”。针对沙鼠的这种本性,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生的呼召     
主呼召我们跟从他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跟从主?有人说,为的是病得医治;有人说,为的是福气多多;有人说,为的是今生有平安,来世得永生……这个老话题促使我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停地思考.中国近代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见《金陵神学志》第2 7期、34期)我们基督徒应记得当今时代主在我们身上所寄托的嘱咐与使命.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也就是"蒙召的人",是"道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0.
天上母皇颂     
万福光耀海星, 照吾灵之明灯; 求尔自天垂顾, 护导芸芸众生。 尔乃圣神之宫, 至洁至贞大能; 满被神恩福宠, 安享巍巍殊荣。 尔曾服从听命, 参与救赎大功; 毕生极苦极痛, 偕主奉献牺牲。 四 谦逊诚朴纯净, 常燃爱火在胸; 净化圣化言行, 专务荣主救灵。 五 吾众异口同声, 赞颂母后圣名; 俯首谦躬诚敬, 呈现孝爱真情。 尔亦晓明之星, 能启昏馈愚蒙; 恳祈转达代祷, 使我远离幽冥。 七 尽力善用圣宠, 主训牢记心中; 效尔义德之镜, 追随慈母芳踪。 八 更愿持之以恒, 克己修德立功; 今世奋勉不停, 日后获享永生。天上母皇颂@张公显~~…  相似文献   

11.
怨言要不得     
喋喋不休的怨言让人感慨和无奈,那些目光短浅的不负责的窃窃私议,对已对人都不利。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圣史上,所有的怨言都站不住脚,都只能证明窃窃私议者的幼稚和偏情私欲。以色列人从仓林启程,来到厄林和西奈之间的欣旷野时,就因为食物的缺乏而抱怨梅瑟和亚郎。其实一路上他们就没停止抱怨。尽管上主始终驾着云头在队伍前面引领他们,保护他们不受侵袭,如此无怨而悔地为他们为他们工作,以色列人还是不停地理怨。当队伍进到上主踢给的阿摩黎人的山地,梅瑟由十二支派各选一人侦探那地方,并得回报说,“上主我们的天主踢给我…  相似文献   

12.
我嫁到婆家将近三年了。三年来,回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不得不感谢我们的恩主。因为主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和睦的家庭;尤其是给了我一个相敬相亲,待我如同亲生女儿一样的婆婆。 婆婆不到50岁,可因为长期操劳,头发已过早地发白了。每当看到整日忙碌不停的婆婆时,我便祈求主赐给她一个好身体。婆婆的话不多,但她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祈祷     
清晨,做个短短的祈祷,蒙恩度过了一个良宵。把新的一天向主交托,时时刻刻求圣灵引导。无论是清晨的祈求,还是晚上的祷告,只有闭上属世的双眼,才看得见天父的微笑。晚上,做个长长的祈祷,解除了一天的疲劳。依偎在天父的怀中,把一天的事,向主汇报。灵命在祈祷中长大,身量在祈祷中增高。一面向着标杆直跑,一面不停地祷告、祷告……祈祷@庄久余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敲鼓,他可以一整天不知疲倦地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很多人想方设法想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安静下来。第一个人告诉男孩,如果他继续这样不停地敲鼓,他的耳膜会被震破。这个人是一个医生。  相似文献   

15.
“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这句话这些天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的出现。我也在不停的想,不停的问自己:“既然天主的话是有效力的,能直穿人人的灵魂和神魂,也可以辨别人心中的感觉和思念”,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圣歌     
百鸟在枝头拨动晨羲的音符,流动的云朵送来清新的空气,人间所有关于善的思想都在圣殿优美的乐曲中萌芽,早祷的兄弟姐妹早已跪满经堂,我们在永远温暖的太阳升起时清醒,迫不急待地在瞬间即逝的流光中颂扬我们生命的爱者,圣歌就在我们激动的胸中充满生机,我们的圣歌在心灵深处回旋,使我们的歌喉似有麻辣之椒不停地爬动,我们知道我们的圣歌里面蕴含着我们对天乡故园的无限眷恋和对生命的缤纷想象,使人们的灵肉之躯欢悦在主的无限宽阔的爱中。  相似文献   

17.
保惠师     
赞美你,与神一体的圣灵为表达上帝的慈爱本性来到世界繁忙地运行感谢你,奇妙完美的作工又让一个走向地狱的脚步扭转重新踏上了通往天堂的途径理解你,担忧焦急的叹息那是在真诚地忠告我主的话语时刻记心中依靠你,抵档邪恶的利剑有你陪伴,让我充满必胜的信念相信你,永生路上的甘泉当疲倦时,会有你供应力量能源恳求你,不停地将我呼唤免得我在中途懒惰自满警醒我要热心奉献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直到进入那生命永存的天家乐园保惠师@康晓瑞  相似文献   

18.
正儿子贪玩,下课的时候往天空中抛书,落下时碰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班主任说:"最好带那孩子去医院看看。"赶到学校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在了,看上去年岁都大了。一问,孩子的爷爷七十九岁,孩子的奶奶七十六岁,一个不停地咳嗽,一个浑身不停地微抖着。孩子的爷爷见了我,不停地说抱歉,说他们年纪大了,现在上个医院又要填单,又要刷卡什么的,自己实在搞不明白,真是麻烦你了。我说:"不是你给我添麻烦,而是我儿子给你们添麻烦了。"两位老人一听,说:"小孩子又不  相似文献   

19.
分享     
“分享”原为教会中常用的词,但这词已经成为社会上常用的名词,其意义也许可用下面的故事说明: 天下雨了,几个小贩无生意。饿了,卖饼的、卖瓜的、卖辣香干的、卖杨梅的各自吃起了自己的东西,反正也卖不出去。雨不停,他们吃也不停。这样,4个人各自感到渴死、胀死、辣死、酸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停前进,不停蜕变,不停地呈现着每个年岁人们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及性格爱好,至今我们无论从任何角度研究、鉴赏,都不失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全球化文化融合以及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面临着遗失和传承的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如何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下生命延续不失活力,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语言中去。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独特的传承,决定了我们要寻找一条独自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有力地发挥出那份迷人的色彩,铸就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