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菩提叶下因缘起大云法师最早接触叶画是在九十年代。那时他居住在广东,尚未出家,俗名刘以刚。因为佛教信仰、对寺院很有感情,空闲时间经常去住处周边的寺院。其中最常去六榕寺,于是寺院中来往的人们总能见到一人,似僧非僧、久久盘坐在树下静思。  相似文献   

2.
佛教来华,禅亦来华。南北朝时,禅与般若、涅槃蔚为大观。一是鸠摩罗什及慧皎、僧肇、道生等,假庄、老对禅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开中国禅宗思想,即中国禅学之先声;二是以少林寺主佛陀为代表,重在修持的北方禅法,二者名同实异,分途并进。僧稠乃少林佛陀之嫡传,并以四念住、十六特胜法,即以定、静、止、息为特征的禅法享誉北方。僧稠禅法之广为传播,亦有赖于皇权之推重。前有魏文帝对佛陀的支持,后有北齐高洋对僧稠之膜拜,在至无定轨的乱世祸福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艾茶 《佛教文化》1995,(6):37-39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对茶与佛教之间的因缘亦多有传说。茶与佛教的关系中当属与禅宗的关系为密切,笔者从中日两国历史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撷出几片小叶来,浅谈一下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与禅之关联。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的寺、僧依所属宗派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唐宋以来"禅"、"讲"、"律"三分天下寺院,乃为定式。所谓"禅",指禅寺、禅僧,由禅僧住持,代表禅僧宗尚虚寂;所谓"讲",指讲寺(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诸宗寺院之通称)、教僧,由教僧住持,代表教僧精研释典;所谓"律",指律寺、律僧,由律师住持,专门学习和弘扬戒律,代表律僧严行戒律,此  相似文献   

6.
何静 《学海》2005,(2):135-139
关于王阳明的良知说与佛教的因缘 ,国内外或是认为阳明对佛教的融通主要是对禅宗的融通 ,如侯外庐先生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日本久须本文雄先生撰述的《王阳明の禅的思想研究》 ;或是像曾其海先生的《天台佛学》一书所言 :天台宗对阳明良知说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本质的”① 。我们以为自唐宗密首倡教禅会通 ,宋元以降 ,禅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 ,而阳明的良知说所韫的佛理也正是这种会通的产物。换言之 ,阳明良知说中所韫的佛理不是单纯的禅宗或天台宗抑或华严学所能涵盖的 ,它们是阳明会通禅教的结果。如阳明的良知本体论就是天台宗、华…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佛教兴学之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松涛 《法音》2008,(2):34-38
清季佛门萎靡不振,在外且有庙产兴学压力。高僧大德试图改变旧有僧伽教育模式,仿效教外开办新式学堂来造就人才,扩大影响以培养慧命。不少佛教学务公所(1906年改名僧教育会)因缘而起,发挥组织作用,为后来全国性佛教团体的产生奠定  相似文献   

8.
宋代,包括辽金与南宋南北分立时期,全国盛行佛教。在佛教诸宗中以禅宗最有影响,但比较而言,禅宗在南方比北方更加盛行,禅宗中的临济宗也是如此。北宋时期,临济宗从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法系形成两大禅系;一是黄龙慧南的黄龙派;另一支是杨岐方会的杨岐派。前者曾盛极一时,然而进入南宋后逐渐衰微,而杨岐派后来居上,发展为临济宗内的主流禅派。在宋末元初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临济宗禅僧,在社会上最有影  相似文献   

9.
邱环 《法音》2013,(8):27-34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修持方式、生活方式及制度的层面上,一直随顺着外面的因缘条件而改变着、调整着,显示了佛教自身广阔的创造空间。而禅宗,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充满创新活力的宗派,在禅学思想、禅修方式、禅居方式上,至道信、弘忍时期,又有了一次新的转变。其最重要者,是  相似文献   

10.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佛教教育问题百年来一直受到教界、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关注。今天,这一问题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愈发重要。因为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离不开佛教文明的要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佛教文明的力量;而化解当代世界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更离不开佛教的智慧。一、当代中国佛教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初窥一是清末以来佛教界人才匮乏稀缺的状况愈发严重。传统的僧教育中宗门(禅)教育如龚自珍所言的"禅门愈降愈滥,愈诞愈  相似文献   

12.
在六朝隋唐时期的佛道之争中,“自然”与“因缘”的辩论是思想理论层面争论的焦点。六朝道教用“自然”否定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同时又积极地吸收佛教的“因缘说”,但是仍不能克服“自然”与“因缘”之间的矛盾。隋唐道教通过吸收佛教的空观学说,整合自然与因缘的关系,确立以“自然”为中心的调和论,这一说法后来成为道教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佛教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立天 《法音》2002,(3):7-9
一、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支,由于印度和中国两大国家佛教学者的长期学术积累,其著作的宏富,内涵的丰厚,哲学的深邃,实为世界各宗教之冠。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是缘起。缘起说是佛教对存在、生命的根本看法。佛教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都是由因缘即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的集合而生起,因缘集合则成,因缘散失则灭。佛教哲学的根本旨趣是追求众生的解脱。所谓解脱就是从烦恼、痛苦中脱却出来,尤其是从生死流转中超脱出来,以臻于自由自在的境地。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4.
张琴 《中国宗教》2020,(4):64-65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面向。至晚唐五代,以教外别传的南禅宗奇崛突起,此时的佛教中国化则呈现出十六罗汉信仰流行、禅宗门风多样及禅教圆融的特点,这些在诗僧兼画僧的贯休(832-912)及其罗汉画中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佛教难解难分,人所共知。贾宝玉披着猩红斗蓬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身边虽是站着一僧一道,似乎佛道各占一半,但他毕竟剃光了头,还是做了和尚的。这是曹雪芹心境的一种外化。在他的意识中,佛与道的比例大约就是这样有所侧重。所以。研究佛学的人看《红楼梦》,几乎处处是禅、节节谈佛,并非没有道理。唯有一点让人不解的是那个统领全篇的“太虚幻境”,如果说它与佛教  相似文献   

16.
佛教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支,由于印度和中国两国佛教学者的长期学术积累,其著作宏富,内涵丰厚,哲学深邃。 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是缘起。缘起说是佛教对存在、生命的根本看法。佛教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都是由因缘即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的集合而生起,因缘集合则成,因缘散失则灭。 佛教哲学的根本旨趣是追求众生的解脱。所谓解脱就是从烦恼、痛苦中脱却出来,尤其是从生死流转中超脱出来,以臻于自由自在的境地。 佛教哲学的思想重心是人界(人的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27日(丁酉十月初十)16时30分,佛门耆宿、当代高僧梦参长老在五台山圆寂,享年103岁,僧腊87。又一位佛教老人远走,每一念及,百般的痛心疾首。长老年高德劭,道心如磐,毕生讲筵不绝,培育僧才众多;演说大乘,度众法缘殊胜。信众遍布五大洲,摄受弟子无数,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对于梦参长老的生平事迹,目前已有很多的介绍文章,在此不再赘述。仅就与自己研究有关的因缘作一陈述,以表达对长老的一份缅怀。近代以来,国破山河碎,佛教亦随国运衰,寺院沦落,僧众游走,一派凄风苦雨的景象。在风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当代台湾佛教文学研究的几个主要诠释建构者及其相关论述,提出学术史视野下的简明考察,和有关彼等研究特色及其深具学术突破性观点的扼要解说。敦煌学、禅与诗、僧传和经典文学四者,就是本文解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禅是什么?可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但禅源自何处?大家的回答可能会不约而同。即,禅来自东方的佛教,来自印度与中国。如果问,中国佛教最具特点的宗派是哪个?答案可能也会是普遍的共识:禅宗。禅宗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而中国佛学的特质也在禅。禅与禅宗显然不能划等号,但两  相似文献   

20.
方立天 《法音》2013,(6):4-8
大家好!很高兴来此作这场佛教学术交流活动。今天和诸位交流佛法研究心得的题目是《谈"空"说"有"话佛理》。因为在座诸位都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所以就讲讲佛教义理的核心的问题,即"空""有"及其关系,以及如何指导修行实践的问题。一、"空""有"问题是佛教义理的核心1."空""有"理念的涵义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在现象在,因缘散现象灭,因缘不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