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形式逻辑如何现代化?怎样认识传统逻辑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如何理解形式逻辑、辩正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关系?怎样修正、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体系?如何建立新的普通逻辑体系?围绕着这些问题,最近一个时期我国逻辑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同意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种意见认为传统逻辑过时了,应该将它放进逻辑史的內容里去研究,现代逻辑就是数理逻辑,应该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使形式逻辑全盘符号化。  相似文献   

2.
1987年2月至5月,人民大学逻辑研讨班围绕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关系以及普通逻辑教材中引进数理逻辑的可行性和适度性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逻辑教师参加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逻辑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健问题,是如何认识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或现代形式逻辑)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本质上是一致的。数理逻辑是传统逻辑的发展,它们都是透过自然语言去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但二者手段不同: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去研究自然语言,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不完全的;而数理逻辑把自然语言符号化,  相似文献   

3.
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传统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建国以来,它一直是我国高等文科院校一些系科的基础课程。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学点文法和逻辑”。此后,广大职工和干部纷纷要求学习形式逻辑。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学习形式逻辑的人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形式逻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形势下,许多逻辑工作者都在考虑形式逻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于形式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在逻辑工作者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形式逻辑的发展,也就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化。如果再说明确一点,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我国逻辑界对科研和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逻辑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兹将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部分省、市和地区有关逻辑学术活动简介如下。九月,在安徽屯溪召开了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在讨论如何改造传统形式逻辑体系时,出现五种意见:一是把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纳入一个体系的统一论;二是当代的数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的取代论;三是对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进行合取的合取  相似文献   

5.
广东逻辑研究会1984年年会,于1985年1月25日至28日,在中山市举行。参加年会的近50人,提交论文39篇。年会注意到,1984年本省约有七万人比较系统地学习过形式逻辑,预计今后两年还会增加。但是逻辑教学与这种新形势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改革逻辑教学,已是势在必行。现就年会对该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普及与提高问题一些人认为,改革应包括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对于全日制本科主要应抓提高;而一般高等成人教育,如电大、业大、函大以及专修科的学员,则主要抓普及。“提高”应与逻辑发展史联系起来,才能看清方向。此外还要使逻辑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逻辑教学主要还是普及的问题。怎样正确对待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以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取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逻辑工作者认为,几十年来形式逻辑的讲授,基本上是一百多年前的内容,虽有点修正和改革,但都没有突破传统逻辑的老框框。1984、1985两年又出版了不少形式逻辑的教材,自学辅导读物等。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数理逻辑的初步内容,探索着改革的道路。这些读本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开始用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来改造传统逻辑教材。如陈宗明、黎祖交的《干部简明逻辑》(浙江人民出版社);徐元瑛、沙青的《普通逻辑纲要》(河北大学教材科);夏兴有的《形式逻辑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  相似文献   

7.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证明的科学,它有悠久的历史。到了近代,也常常叫做形式逻辑。一百年前形式逻辑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新逻辑——数理逻辑(符号逻辑,逻辑斯蒂)的基础开始奠定。旧逻辑现在习惯上叫做传统逻辑(古典逻辑);而新逻辑也称作现代逻辑。本世纪卅年代中叶现代逻辑已经完全成熟。传统逻辑究竟有哪些局限?为什么传统逻辑必然要发展到现代逻辑?底下我们试图通俗地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传统逻辑没有考虑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逻辑就是形式逻辑,以数理逻辑为代表,而辩证逻辑是不能成立的。任何辩证矛盾,作为一种有中介(矛盾承担者)的矛盾,都是一种间接的,表现在不同坐标程度上的矛盾,因此都可以在遵守同一律的基础上表述出来。举两个被认为超越了形式逻辑规律的判断形式为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数理逻辑——一个需要商榷的提法在我国,人们习惯上称传统逻辑为形式逻辑,称现代逻辑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那么,什么是数理逻辑呢? 一种通常的提法是:数理逻辑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这种提法需要商榷。首先,什么是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与严格性。用更本质的概念刻划,就在于它的逻辑性。因此,用“运用数学方法”来规定数理逻辑,难免有循环定义之嫌。事实上,用推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命题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直言命题作为“命题形式”。其逻辑语义没有规定清楚,逻辑结构尚未完全定型,因而至今还存在种种逻辑理论上的同题.诸如: 第一、主词是否可空?这个问题在传统形式逻辑界迄今还有争议.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特称命题要求主词S存在.认为,当S为空词时,特称命题便假.可是,照这种意见,“有些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者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今年三年成立的。它的绝大部分会员都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在会议期间,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他们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逻辑与语言研究和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开展逻辑与语言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与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理逻辑是古典形式逻辑的发展,它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推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和原则的科学,也被称为符号逻辑、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创立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数学家莱布尼兹所提出的宏大构想:建立一个“普通的符号语言”,即类似数学符号的“通用语言”,利用它来进行“思维的演算”。十九世纪初,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一书,他用代数方法处理逻辑问题,建立了逻辑代数。  相似文献   

13.
还是在1953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一封给其友人J·E·斯威策的信中这样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逻辑界关于充足理由律问题的讨论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否定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一是肯定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两种观点争论得十分热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问题上的分歧:(一)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兹作为本体论还是作为逻辑规律提出来的问题,(二)充足理由律能否形式化的问题,(三)充足理由律和形式逻辑的对象是否吻合的问题,(四)充足及由律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五)充足理由律能否在整个形式逻辑中都运用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克足理由律问题,必须从分析它的理论分歧入手。本文试就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逻辑     
一 一门科学的进展,依靠该学科领域学术活动的活跃和富有成果。当前,逻辑工作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逻辑领域的科研活动重点抓什么,主攻方向在哪里?形式逻辑(又称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这三者都各有自己的情况,但是,三者在科研方向上有没有一个协调和统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稍微地分析一下逻辑学的现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上海市逻辑学会举行首届年会,对科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些逻辑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形式逻辑的规律可否违反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形式逻辑的规律虽然是一种思维规律,是人类主观世界的规律,但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具有客观的性质。对人的思维活动有着强制性。这就是说,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活动的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7.
在1980年的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曾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当时大家除对辩证逻辑的性质持有不同意见外,一致承认中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属于(传统)形式逻辑范围的思想和理论,中国逻辑史应当主要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因此,大家一致同意以形式逻辑为范围选编一部《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一部《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现在这两大部著作都早已完稿,著作已经出版,资料亦将出齐。这两年来,由于国外有关“非形式逻辑”、“内涵逻辑”、“语义学”新概念、新观点的进一步引入,一些同志在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等解和论点,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逻辑史是否应当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的争论,理其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非形式逻辑史”;(2)“语义学史”或“古汉语语义学史”  相似文献   

18.
三段论推理有传统的和现代数理逻辑解释的两种基本形态。传统三段论源于亚里士多德,历经扩充、发展、演变而成,内容丰满,现已不能对它再作什么补充了。传统三段论有一个非常繁琐的推理格式系统,本应剔除,但直到今天,人们仍要以它为实际推理的模式。数理逻辑兴起之后,人们纷纷对三段论作现代新解释。现代三段论在理论范围内简化了三段论的格与式,但一到应用领域。人们还是要以繁多的有效式为模式进行实际推理。我国宋代思想家陆九渊说:“简易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这句话当作哲学思想的褒贬标准,很难说是真理,但是,当作思维形式的褒贬标准,却是真  相似文献   

19.
三段论是传统形式逻辑的重要推理形式,三段论规则又是三段论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两千多年来,三段论规则虽然在发展中逐步趋于精确和完善,成为检验三段论的比较可行的标准,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它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思维混乱。因此,三段论规则必须改革。一、三段论规则的现状及其弊端三段论的规则,一般是指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及其特殊规则(或三段论的格规则)。绝大多数形式逻辑著作把两种规则都作为检验三段论有效性的标准;只有极个别著作只提到了一般规则。所谓一般规则,是针对全部三段论而言的,它是三段论公理的体现,因而是判定三段论有效性的标准。规则的内容提法不一,一般认为有五条,即:  相似文献   

20.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明辉 《现代哲学》2006,28(2):114-119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在逻辑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逻辑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两者可以不加区别交互使用。该文首先考察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们分别给出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然后分析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认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共同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