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域歧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歧视自古有之。现在,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地域歧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这种趋势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不协调。地域歧视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反地域歧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地域歧视。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地域歧视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消除地域歧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对前半句似无人反对,而对后半句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哲学只是科学的工具,不具指导作用,另有人认为任何科学活动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显然,这两种意见都把哲学看成了一种既成的东西,而忘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从历史上看,宗教孕育了哲学。宗教提供了哲学所依据的思想资料;反过来,哲学在一定条件下,又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同时,哲学和宗教有着共同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对人生和世界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是比较完整的世界观。任何宗教都要探索人类与世界,人生与自然界,以及社会的各种关系,反映这种理性思考的便是宗教哲学。宗教哲学是在其基本信仰的支配下展开的一种研究宇宙和人生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论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一个最重要也最富特色的时期。在半个多世纪里,各种哲学思潮风起云涌,极不同色彩的哲学学说如雨后春笋,它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无情的批判,刚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瞬息之间就为另一种哲学体系所代替,而等待着这另一种哲学体系的也同样是被取代的命运。在  相似文献   

5.
1 研究社会发展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整体性的视角是其中之一。对于整体性视角,一种理解是把社会的发展问题放到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反对只以经济增长为标准。这种整体性视角是把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看作全方位的。 对整体性视角的另一种理解,是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它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叶闯 《哲学分析》2023,(1):100-111+198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语境。在此类区分下,可以论证,不同涵义或语境下的“不能正确解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但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上没有看出有任何实质不同,而且,自然语言所具有的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正确地解释在不同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文本总是可能的。因此,并没有一种自然语言是本质上优越的“哲学语”。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哲学正处于困境之中,如何把中国哲学引出困境,走向繁荣,是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一些哲学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教会中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属灵的,指斥他人都是属世的;另一种人是自己在灵性上不追求,反而批评那些在属灵上追求的人,认为他们都是假冒为善。  相似文献   

9.
今日世界上哲学思想的主流应如何以适应本研究精神的方式得到确定呢? 本介绍的目的是要说明这些领域或loci(地域)的地志学,并建立可用来检验它们的方法。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应首先用最概括的语言规定和区分各学派哲学家自己所形成的哲学的主要概念体系,其哲学的本质渴望和方向,以及在我们时代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哲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门古老的科学能否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当前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不愿迈出哲学神圣的殿堂,充耳不闻改革开放的雷声闪电;另一种是简单地用哲学概念套在具体问题上,一切都是“对立的、统一的、转化的”,于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都使哲学游离于改革开放之外。要使哲学真正成为改革的哲学,哲学必须倾听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朱子学"有广狭两义,朱子理学为狭义朱子学,而朱子后学及后世学者对朱子哲学的理论解释与创新发展则属于广义朱子学。13世纪末,传入日本与朝鲜的朱子学经与当地文化的冲撞、对话、吸收与转化而发展出来的日韩朱子学,是广义朱子学的典型形态。不过,朱子学在江户日本经历了一番乖舛的命运,传入伊始便出现了朱子学与反朱子学等多重势力交错缠斗的现象;由于江户日本属于武士国家,缺乏科举制度对儒士身份的保障,故朱子学在江户社会的地位显得十分微妙,历来以为朱子学是德川幕府政治意识形态的看法无法成立。然而日本朱子学也有独到之处,如崎门派朱子学在"智藏"说等方面对朱子学有理论推进和思想转化,值得我们进行批判性反思。韩国朱子学则有另一番奇特的景象,在朝鲜时代,朱子学获得了独尊天下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地位;与此同时,有关朱子学的义理辨析而引发的思想论辩也极为激烈,例如"四端七情"之辩便是一场贯穿整个韩国儒学史的思想论辩,从中可以发现对中国朱子学的重要理论转进。可以说,东亚朱子学已构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朱子学在东亚地域的传承、发展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哲学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中国哲学现代化刘进田中西哲学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比较都能够启发我们去承认中国哲学的主体独立性。中西方哲学在其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发生过同其他民族和地区哲学相互交流和比较现象。如古希腊哲学同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及印度诸民族的哲学接触和交流,中世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领域中渗透着酉方哲学的内在精神,而在近代,意大利、英、法、德诸民族国家的哲学的密切交流等。中国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文化和哲学交流。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佛教的输入,第二次是十七世纪后西学东渐,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每次输入.中国文化和哲学在外来文化和哲学的挑战面前,既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又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哲学抑或是中国哲学,保持本民族哲学的主体独立性是一种共有的、普遍性的规律性现象,是不同哲学系统交流和比较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中国哲学主体独立性同以排外和自发封闭为特征的传统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观念是根本不同的。同时,中国哲学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结果也不应是自我毁坏,而应是积极的重建和再生。这样,中国哲学现代化这一问题就提到了我们面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竞争的背景下。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地域文化,使之极具自己的特色从而立足于自己所处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根植于地方土壤的传统地域文化与西方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产物的冲突也愈发明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景观设计者担负着将地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因为不间断的探索,高清海的著述相对来说呈现出一种过程性与未完成性。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人”的哲学觉悟》(见《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第3卷,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下引此书只注明页码),却是另一性质的:它有明显的系统性——对哲学家本人而言则有相当的完成性。作者特别申明:“2000年以来,我试图把我形成的思想集中起来做一系统的阐发,这就形成了本书的构思。”(前言第1页)显然,作者是要系统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从而展现一种相对完成的高清海哲学。因此,这部著作应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和讨论。本文现依据这一著作,…  相似文献   

15.
我们祖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变关头。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顺利地实现这个转变,项工作,就是解放思想。全党全国都在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我们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前十年,社会学在苏维埃国家的社会思想发展中也曾是核心问题之一。它对于同资产阶级复古派的思想搏斗,对于意识形态的主要活动以及高等学校的改造,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革命前,社会学及社会学教育的历史命运,在西欧各国和在俄国是大不相同的。在西方,上一世纪的最后三十多年,社会学一方面作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主要学科,另一方面又作为  相似文献   

17.
布耶娃(哲学科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我们认为,人的社会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辩证法、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和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过渡时活动的主体之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特征、意识和世界观在历史创造中的积极作用的增长,这些都是具体科学和哲学思考和解答的最迫切问题。在现有的哲学文献和具体科学文献中,最重视的是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译者所处的地域(国度)、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前理解和视域就相应地有区别,表达的角度、方式也各异。即使处在同一时代和同一国度的译者,由于具体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文化取向、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也不尽相同。而这些因素又会影响到翻译的目的、策略、原则、方法等方面的选择,最终影响到译文。换句话说,译者主体性必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一种永恒价值,它已不再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心灵美,它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人性美.在我们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而不应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迷失本心,要让心灵之美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放下的姿势     
正因为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性格、才华、眼光等等差异,进入职场的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参加过许多次同学会,发现曾经在大学里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毕业五年左右开始出现差异,毕业二十年左右出现重大差异,毕业三十年左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且不可逆转。如果一个人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老是对自己的境遇这也不满那也不平,估计一辈子都会活得磕磕绊绊。我欣赏另一种人,他们也经受过许多挫折,也遭遇过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