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如何与"美声唱法"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声乐教学的体会,阐述个人的观点,认为这两种唱法就发声方法基本上有四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六个方面具体的分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四种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文 《美与时代》2005,(5):60-61
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与美声和民族唱法相比,拥有最大的自由度,甚至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但是随着三种唱法融合的逐渐加强,通俗唱法也愈加追求科学与文化底蕴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蒋涵 《美与时代》2007,(10):116-118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展及唱法特点上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樊霞 《美与时代》2006,(8):71-73
通俗唱法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越来越具有流行性和世界性。本文从艺术发声的专业角度出发,系统探讨和研究了通俗唱法的歌唱状态及其运用方式,总结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按“美声”“民族”和“通俗”划分唱法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唱法历来只应有一种,那就是目前已被世界所公认最科学的,理论做系最为完善的美声唱法。而“民族”和“通俗”所谓唱法,实际上是指适合中华民族听赏心理、欣赏习惯的演唱风格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7.
杨庆 《美与时代》2005,(5):58-60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在很多方面两者都是一致的。因此,凡是合乎发声规律、发声好听且持久的,我们都应当兼收并蓄,加以研究和吸取。所以,这两种唱法是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在学院派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通常把歌唱方法严格地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三种唱法的分类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和歌唱艺术的发展.然而,在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三种唱法的观念已经开始制约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应从对三种唱法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用科学的和富有时代性的思维来指导声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各声部的音区与换声点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内容,但是流行唱法由于其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的不同,导致其音区与换声点与其他两种唱法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女声各声部。演唱者对音区与换声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对于演唱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明中叶以来儒者复兴古乐、古歌法的历史背景中,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创制了九声四气歌法作为致良知的重要工夫,在讲会及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流传。阳明歌法以春夏秋冬四气互摄的结构,演绎道体生生变化的丰富节律,具有两层唱法与境界:普通唱法通过调适音声,达到平和气机、怡情养性之目的;深层唱法以音声直入心体本原,呈现心体—元气—元声—天地运化一体贯通的生命结构,体现了阳明学“心物同构互摄、同一运化节律”的宇宙观。阳明歌法的义理体现了儒家以先天心气建构本真世界的一脉传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以及西洋声乐艺术的传入,造成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融合,以致于建国初期出现了"土洋关系土洋唱法的激烈争论"和五六十年代关于"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探讨;今天,我们面对土洋结合起来的演唱方法--也是被人们称之为"千人一面"的唱法,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到:她是经过了几代声乐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其中包含着几代音乐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甚至是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空前火爆的当今中国歌坛,作为美声唱法女高音的殷秀梅近三十年来一直为我国广大听众所钟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一定蕴含着她超常的歌唱智慧.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断提炼并吸取其歌唱艺术精华,不仅对建立中国美声学派,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将对丰富当代我国各族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鑫培揣摩各家特长,吸取多家唱法,兼容并蓄,创造出新的唱法。他根据自身声音为中音的特点另辟蹊径,注重在唱腔中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唱调圆柔而悲怆,同时也求醇厚挺拔,因字发声,巧妙衔接;晚年愈见功力,唱腔所表现的感情刻骨,腔简韵长。他改革戏曲的演唱方法,在声腔方面将原本受地方口音限制的各类戏曲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建立了一套可依循的唱腔系统,其对京剧唱腔的改革,应对当代京剧艺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徐牧 《天风》2017,(3):20-21
唱诗班的弟兄姊妹和教诗领诗人在歌唱中要戒掉一些不良习惯以及一些错误的唱法,因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唱诗与赞美。 一、忌方言和土语 据了解,在全世界的国家中,我们国家的民族最繁多,语言也最丰富,方言和土语更是无法统计了。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最能反映人们心态的文化形式之一。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通俗音乐以其内容直白、唱法灵活更受到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欢迎。在中国大陆,80年代柔情蜜意的港台情歌,令刚刚从重重束缚中摆脱出来的中国民众耳目  相似文献   

16.
叙事医学的本质是对注重充分搜集患者信息的临床诊疗传统之回归。其最核心要点在于尽可能探寻"疾病真相"。叙事医学之诞生,与20世纪现代主义盛行,一切讲究证据的纯科学主义思潮有关,它源于历史学的"宏大叙事"和"叙事理论",直接承启了20世纪80年代叙事心理学之学派。要发展叙事医学,可以分通俗路线和专精路线,前者类似于"通俗"唱法,鼓励临床医师为了探究疾病真相,不拘一格,学会听故事、讲故事;后者则类似于"美声"唱法,讲究一定的仪式/程序(如平行病历等),遵循学院式的范本。叙事医学强调当今似应大力促进临床医师注重对话交流(问诊)传统,不拘仪式/程序,学会听/讲故事,借此更好地了解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疾病故事,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水渠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5岁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8.
李双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曾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歌声.李双江娴熟的技巧,真挚的情感,动人的音色,丰富的曲目,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中国唱法的卓越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