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莉 《美与时代》2007,(8):93-94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展示表演者才华和技艺的平台,更是一门充满着想象的艺术.想象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生命之源,想象为乐谱语言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声乐表演的再创造离不开想象.因此,声乐表演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一门艺术学科,是通过歌唱的技能、技巧、方法与思想情感表达有机结合的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4.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耘 《美与时代》2006,(11):87-8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性格、意识等对歌唱的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和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5.
武霄 《美与时代》2004,(11):69-71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声乐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师为了把自身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相对的提高,依据声乐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地探索,创造了大量的教学语言.根据声乐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将其分为形象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叙述性语言和口诀式语言.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声乐演唱不仅需要科学的运用气息和共鸣,更要求“字正腔圆”以及不同风格歌曲所需的情感的变化,只有这四者互相兼顾,彼此结合,才能展现出声乐演唱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重视声乐教学中的人文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是歌声和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组合,声乐课教学就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在培养学生科学地发声歌唱的同时,以期对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和体认。而这种感悟和体认又是与一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文化修养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包含着声乐的源流。音乐起源于劳动,而音乐的最早形态又是声乐。严格地讲,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就是从原解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的形成,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等,直到歌唱活动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最易触动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声乐艺术的美学规律,把精妙绝伦的演唱技巧完全融于丰富的音乐表现中,在忠实于原作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独创个性,牢牢把握作品的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力求演唱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前提下,承认西方音乐渗透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开发上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切实可行的。落实到声乐小组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第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第三,传统声乐作品在声乐小组课中的应用与开发。优秀的声乐教材应体现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声音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音乐文化中选用和发掘声乐教材,使民族声乐作品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声乐教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技能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融入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其唱出来的歌曲能够感染自己、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13.
孙萍 《美与时代》2003,(9):90-91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把声乐发声技巧训练与音乐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高师声乐教学走出纯技巧训练的误区,体现声乐教学应有的美学品质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充分实施其美育功能,是高师声乐教学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唯一具有语言的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产生美妙动听的歌声是每个学习声乐者梦寐以求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在谈到演唱歌剧需要什么条件时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也是声音".由此可见,美的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歌唱者展示技艺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张律 《美与时代》2004,(1):45-46
声乐学习,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学习者既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心理的调节、嗓子的保护诸方面也不可忽视,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心理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感觉与知觉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三、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马腊费奥迪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伊·卡·那查连柯也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 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心理学将其划分为心理过程(含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很多,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两方面谈谈心理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师的素质是声乐艺术发展和延续的关键,关系着声乐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期的声乐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优秀的教学艺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并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推动声乐教育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有赖于对歌词的理解、歌唱者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  相似文献   

20.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声乐演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演唱者的亲密合作伙伴,更是其客观的艺术指导。笔者通过对声乐钢琴伴奏定义和特点的深入解析,深刻揭示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根据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和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作用,指出了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