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聊斋志异》展示了明清时期社会人生中形形色色的情状,痛斥虎狼官吏,揭露科举弊端,讲述人生哲理。但是,《聊斋志异》世世代代吸引海内外读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聊斋创造了种种刻骨铭心的婚恋爱情。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男权的思想观念深深制约着婚姻家庭关系。在作者的笔下,男性的主体意识无处不在。站在女性角度,通过分析聊斋中的婚恋小说以及其中的婚恋观,来对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与婚外恋对伦理道德的破坏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廊桥遗梦》是两个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两份爱情和传统的爱情是有一定差别的。前者是暗恋,女主人公始终自己演绎却不为对方所知;后者是婚外恋,男女主人公虽相爱却因道德的束缚而放弃厮守。两者都是不完美的悲剧性的爱情,都是重视爱情的自我体悟并且都是非外因而造成的非古典式悲剧。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爱情的至真至诚,体现了主人公对爱情最本质的追求,这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使全世界的读者为之动容,亦使中国读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关咏梅 《美与时代》2007,(12):137-139
"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在其小说中成功地勾画出以潘鹤龄为代表的一批孤独寂寞的人物的灵魂.潘鹤龄先后经历了事业、爱情、亲情三重失落,最后从一个积极的理想主义者沦落为一个虚无主义者.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是因为社会的浊流泛澜和个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4.
从婚姻家庭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婚外恋与社会文明的关系郭学贤婚外恋是我国目前婚姻家庭进步发展趋势中的一股暗流。它虽然表面上是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但实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在婚姻爱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它的滋生蔓延和对社会文明的危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婚外恋是...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支唱不完的歌。《简·爱》一书的作者将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不仅告诉了我们本书的主人公及主题,还向我们暗示了“简”就是作者爱情理想的化身。所以,注意作者对主人公“简”的刻画及心理描写,成了我们透视《简·爱》一书作者爱情理想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颜鸣 《学海》2001,(6):167-170
“爱情”犹如大自然中春天的花草、夏日的凉风、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阳光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情感 ,世界上只要有男女存在 ,“爱情”就会永远存在。在中国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的影响 ,总是把爱情婚恋当作闺阁之事 ,不登大雅之堂。十年动乱时 ,更是把爱情打入冷宫。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有血有肉的自然人 ,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情婚恋生活 ,这是他们革命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能体现出崇高的精神风范。瞿秋白与周恩来是同时代人 ,也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张蕊青 《学海》2003,(5):161-163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 ,是清乾嘉时代一位向往自由、富有个性的文人知识分子。他生性浪漫 ,热爱艺术 ,忠于爱情 ,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他以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和朴素的文词、真挚的情感 ,记叙了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和各地浪游的所见所闻 ,大胆表达了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思想内容上 ,沈复可以说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人物之一 ;艺术手法上 ,《浮生六记》的问世 ,预示着中国小说革新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最近,拜读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阎锡山》。对小说,我一窍不通,不敢妄加评论。但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文艺作品,而是涉及到对民国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作者在小说的  相似文献   

9.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瑢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妇画像》的悲剧色彩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人物。伊莎贝尔过分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使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广泛记录了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轶事,为我们研究魏晋清谈及人物品藻提供了很多材料。魏晋时期,河东装氏是与琅蚜王氏齐名的世家大族,时人以“八裴方八王”。从《世谢新语》中对裴氏人物的记录,我们能够看出魏晋清谈品藻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还魂记》)是明传奇的佳作,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彰显着作者强烈追求人性复苏与解放的进步思想。这是《牡丹亭》的精髓所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根据戏曲《牡丹亭》改编的小说《杜丽娘》,其情节的选取都是以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为中心的,而对于柳梦梅的形象塑造采取的是点到为止的方式,着墨并不多。小说在塑造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改变《牡丹亭》所赋予这一形象的基本特质,而是尽可能地沿着《牡丹亭》的轨迹进行,在传承"至情"这一主题的同时,又赋予了戏曲人物以新的性格特征,使他们的形象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电影《等郎妹》反映出的等郎妹婚姻习俗是旧中国客家山区的一种畸形婚恋形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落后的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等郎妹的人生悲剧同时与封建文化中的男权制度有关,在三从四德思想束缚下,女子无权选择自己爱情和婚姻,因而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但影片所反映的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人物的名号直接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每一个人名都可以看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象征,“小说是人类文化的‘衍生物’被誉为‘人学’”,其描写的人物虽然经过典型化的艺术加工,但仍然切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作者为小说人物选姓命名时总要虑及人物所生活时代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魔小说”作家在布局安排小说情节时,大都采用了天—地—天结构形式,即小说情节以“天界”神仙活动或神仙“创生”神话为起首,以主人公“尘世”活动为主体,以主人公功成圆满,回归“天界”为结局。这种结构方式被众多作家普遍采用并非偶然。通过天—地—天结构,小说作者可以借用神仙的“预知性”来统筹安排材料,使小说情节时空跨度极大却始终有理有序。同时,天—地—天结构也使作者得以利用活跃其间的神仙群来推动故事发展,并丰富小说情节。而天—地—天结构的使用,又是与道教神仙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诸种特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找到一位像毛姆小说中主人公那样的女子做终生伴侣。”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前为推荐其小说而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他巧妙的运用人们在爱情上的好奇心理,以征婚为诱饵达到使小说畅销的目的。可见,广告中的一句奇语,可以招来八方财源。好的广告语言,恰恰是动用了心理学原理,顺应人们的心理欲求,显示出强烈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召力。一、利用逆反心理一家饭店在门口的一个大木桶上写着:“不许偷看!”结果是路过的人们个个驻足窥探,只见桶内写着:“本店出售…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婚恋价值观成为敏感区域。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其具有双重角色(青年角色,女性角色),研究探讨她们的婚恋价值观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仅就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作一粗浅探讨。 一、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轨迹拾零 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即当代女青年对婚姻、恋爱中利弊得失,值与不值、好与坏观念的选择、追求、判断。下面仅撷取女青年在婚恋中的零星轨迹,以现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20.
冷清秋是张恨水先生笔下极具代表意义的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不仅是《金粉世家》的女主人公,也是张先生众多小说女主人公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无奈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