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梅宁钧 《天风》2002,(4):44-45
知名的旅法画家梅宁钧女士于2002年2月25日遭遇车祸,不幸罹难。作为旅居海外,有着不凡艺术成就的女画家,她的绘画作品曾多次在日本、奥地利、德国获奖,作品亦被法国里昂市政府、国家博物馆收藏。1980年以来,宁钧女士曾应邀多次为《天风》设计封面,其艺术才华及热爱中国教会之情尽显笔端。求主记念这位竭力为艺术奋斗的女画家。本刊特转载2001年她为江苏社联《天风甘雨》一书撰写的文章,以表示我们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管子》《经言》组包括《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乘马》、《七法》、《版法》、《幼官》和《幼官图》,共9篇。就其政治理论、政治体系、方针政策而言,《经言》集中体现了齐法家管理国家的系统学说,该学说的核心可以称之为“牧民”学说。它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色:1、它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密切传承。2、它体现了法家政治的法治精神;3、它体现了道家对齐法家思想的哲理基础作用。本文就这三个特点作浅陋的阐述,以求大家方正。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变异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国家一直是从社会中分化出…  相似文献   

4.
作为哲学范畴的"和"--"和"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观念,早在《尚书》、《诗经》、《国语》等文献中,已出现了“和”这一名词及相关思想。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也有人道观的内涵。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被理解为事物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和方式,史伯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便是指事物的形成要以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为前提。这一思路在尔后的中国哲学中一再得到了发挥,从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淮南子》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到董仲舒的“和者,天地之所生成”…  相似文献   

5.
一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称《鲁文》)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鲁克俭同志既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又误解了我的思想。我在与段忠桥教授讨论的两篇文章(《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的《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中,确实把马…  相似文献   

6.
"明德慎罚"是西周初年周公提出的重要法律思想。从《周易》古经中的类似表述来看,其已有明显的"明德慎罚"观。"明德"思想反映在《恒》九三、《益》九五等爻辞中;《临》卦中有对人民实施德教的内容。《周易》古经的"慎罚"观在西周刑罚适用原则中也有体现。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后来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政治和法律理论之中。研究《周易》古经中"明德慎罚"的法律观,探究它所涉及的西周法制,不仅能为我们研究西周法制提供宝贵的史料,也能更好的梳理商末周初法律思想的变化脉络,进一步印证这一思想对西周社会、政治和法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斗成 《管子学刊》2004,(4):5-9,42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其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思想,可谓远绍周、吕,近承管、晏,下启苟、董,在中国古代正统刑德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是重要一环。《管子》刑德思想还打上了齐地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相似文献   

8.
李海龙 《现代哲学》2007,(1):123-129
王弼注释经典文本《周易》,借助《周易》的丰富内容,利用自己相当渊博的知识,注释时进行发挥。王弼在时中、法制、改革、军事、婚姻家庭、决策、隐逸、境遇、教化、“位”的思想诸多方面,拓宽《周易》的内涵,表述出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思想史上,《管子》一书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管子》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本”和“民本”两层含义,并且着重点在后一层意义上。在《管子》一书的作者看来,人民对于政权稳定、国家富强、战争胜利和称霸天下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统治者必须做到“顺民”、“富民”和“爱民”。《管子》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尽管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落后的东西,但在许多内容上,都达到了同时代的著作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陈霞 《管子学刊》2005,(4):83-86
《论语》各篇材料看似任意罗列,仿佛没有任何秩序,其实不然。孔子评论《诗经》日“思无邪”,该章被编排在《为政》篇的第二章,十分耐人寻味。实际上,“思无邪”被排在这样的位置,也影响到了人们对《论语》的认识。其实,《为政》篇以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为主旨,孔子《诗》教思想的本质是“政教”,从新出土的上博竹书《诗论》便可以看出孔子《诗》教思想的“德教”内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思无邪”的含义,也可加深我们对《论语》内在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举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这是宗教工作与宗教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尝试,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研究理论创新的共同努力,也给学术界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次接触宗教工作实际及其相关的方针政策,向党政部门宗教工作干部和相关机构宗教理论研究者请教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嬗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学术概论》的文本世界。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这一身份嬗变,使得梁启超在生命的最后十个年头成了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奠基性的思想观念,大一统的内涵异常丰富。从《公羊传》的最早提出,到董仲舒的引申发挥,再到正统、统一等重要思想、政治理念固定成形,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聚合。追溯《公羊》的大一统的本义,梳理其流变,有助于我们思考古今变通的法则,为当今传统思想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夏凡 《现代哲学》2006,30(3):45-5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的这部著作。无论布洛赫的生平还是《希望原理》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抑或精神气质,都与荷马史诗有重重关联。而布洛赫有意识运用的碎片化写作策略,又使得《希望原理》成为一部反体系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钱旭初 《学海》2003,(5):164-166
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典型 ,“零余者”(“多余人”)作为具有历史流动感的有生命的动态形象的“共名” ,并不是孤立的固态形象。它首先出自俄国一批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 ,俄罗斯文学中的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罗亭 (《罗亭》)、毕巧林 (《当代英雄》)、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他们的思想特征大致是愤世嫉俗、不满现状、厌倦生活 ;其行为是无行动目的、一事无成、虚度年华 ,游离于时代与现实 ;他们的性格或忧郁、空虚、敏感 ,或麻木、颓唐 ,对一切都失去兴趣而处于自我苦恼之中。这一形象系列的组合 ,给我们提供了最早的关…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黑格尔说:"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直觉的方式,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颜色."[1]艺术作品是画家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外化形式,而情感作为一种能够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细小涟漪的载体,无疑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尤特里罗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张力的画家,他在创作时将自己的内在情感因素置于其中.  相似文献   

18.
朱松峰 《哲学动态》2006,41(6):57-61
一时至如今,国内外研究海德格尔思想的著作和论文已是数不胜数了,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的论题都是关于《存在与时间》及之后的思想,对于《存在与时间》之前的思想则少有人涉及,而研究海德格尔1919~1923年的早期弗莱堡讲座的人就更少了。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很长时间以来,研究者们很难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起初,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海德格尔思想只是在他的学生中间作为“隐秘之王的传闻”而盛行。虽然阿伦特(HannahArendt)说这个隐秘王国的居民比人们想象的要多,但这似乎更多地是由于“传闻”本身的引人性质所致。所以,阿伦特…  相似文献   

19.
欧美学界一般认为,胡塞尔本人出版的著作代表了他的现象学思想。这种看法几乎成了解读胡塞尔现象学的标准。但是胡塞尔本人却一直把他的研究手稿看作其思想的主要代表。随着胡塞尔手稿在《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的陆续发表,欧美一批学者开始努力通过他们对手稿的批判性研究扭转这一局面。本文就是对“胡塞尔标准解读”的分析批评和对这一正在进行中的“非标准的”胡塞尔解读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20.
《反伪“三剑客”传奇》是一套丛书,共三本,分别是《两栖学者——何祚庥》, 《科海求真——郭正谊》, 《铁齿铜牙——司马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刚收到由该书执行主编祝永华女士送我的这套书时,仅看封面便不禁眼睛一亮:好一个“三剑客”!把这三位传奇人物一并作传,谓之“反伪‘三剑客’传奇”,不仅新颖、响亮,也是贴切之至。待读罢书中内容,更是感慨良多,因为该丛书不仅是三位“剑客”个人的传奇故事,还几乎就是近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上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同伪科学及各类迷信的一部斗争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