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是独立的两门艺术,但从古至今有着很深的渊源,陶瓷书法不但能够体现书法结构具有的图案性,也能发挥出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随着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书法和陶瓷结合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陶瓷书法运用陶瓷具有的材质美和书法具有的形式美,将文化形式和内涵自然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为陶瓷艺术开拓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艺术在中华艺术文明的长河当中地位举足轻重,具有重要意义。与书法艺术同时期出现的书法符号应用,也在中华手工业史与货殖史发展的助推上,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这些书法符号大多面向公众,因而形成了公共视野下书法符号的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代书法符号的应用逐渐走向了公共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几乎与社会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书法形态的变化,它既受历史发展的制约,有时也会由于考古发现的影响而引发书体的变革。这种偶然中的必然在艺术史上并不罕见。从文字到书法,从今草到狂草,从帖学到碑学,书法形态的飞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字形发生了质的变化,二是笔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文字的艺术,从文字要变成艺术,看似容易,其实需要走过漫长而艰难的路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作为古老的艺术一直存在于世,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也是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在当今社会依然不断地发展,甚至以不同的形式、状态存在。王学仲先生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在当今书界有着杰出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对现代书坛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不可代替地作用。以王学仲的书法艺术、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为纽带进行了资源整合,阐述在当今书界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性及其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书法作为传统书法新的表现形态,不只是对传统书法审美特征进行革新,更重要的是它给整个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现代书法的审美思潮无疑是近20年来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史上最大的思想与观念的突破。其中,文备先生对现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中国艺术中的天骄,也是世界上罕有其匹的奇特文化现象之一,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而且还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典型的积淀了内容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化功能,这与素质教育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仅仅从书法作为国学文化的根本这一点来说,实施书法教育便是进行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关于书法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来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习阿拉伯书法的一点体会杨东文阿拉伯书法艺术作为世界书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在其历史进程中,经过书法大师的系统规范和广泛使用,才逐渐趋于完善。可以说,阿拉伯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伊斯兰教也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8.
随着清代碑学的兴起,书家对书法与篆刻艺术又有新的追求,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吴让之是中国书法篆刻史上一位重要的大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和篆刻的精品,对清代晚期及近现代的书法篆刻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文章选取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吴让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艺术瑰宝,书法不仅是具有极高美感的欣赏性物质艺术,也是一种承载书法家个人思想和时代特色的精神艺术,它的发展和传承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拓宽我国文化艺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巨匠,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大师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念,为我国艺术界的后来者和一颗颗新星提供了艺术基础和经验。曾熙是我国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学者,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其书画作品对我国书画界影响深远。在欣赏曾熙的书画作品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极大的视觉享受,更能够透过表面的美感欣赏到曾熙的个人书画思想,体会曾熙的艺术境界,一览书画艺术之奇妙,感受书法大家之风采。文章围绕书画家曾熙,探讨其书法思想和书法造诣,体会他的艺术风格,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我们研究艺术的起源、探索人类审美活动、赏析艺术的风格特点、了解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那就是艺术美学,艺术美学对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艺术的范畴多种多样,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符合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学习艺术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对于书法的讨论从古至今仍未停歇。  相似文献   

12.
马一浮从证成六艺之人的目的出发,辨析了具体艺术和六艺之道的关系,强调了将六艺之道作为艺术理念渗透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原则及其实践中,并就诗歌、书法、绘画、篆刻等主要艺术形式的美育功能作了深入的阐述和论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艺 《美与时代》2014,(11):54-54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书法作为一种汉字的艺术形式一直被世人所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门学科互相融合,现如今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来。令人耳目一新,意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们时代历史的发展,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古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的隶书作品欣赏和创作来说,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而是从古代书法的发展阶段中获取精华,在书体、风格、书法的品类、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上等方面的丰富变化和独特追求让当代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当代我们所写的隶书创作有什么特点,与古代隶书对现代隶书技法的创作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我们的不断临摹和实践来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田宇 《美与时代》2023,(6):111-113
碑刻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碑刻书法的历史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碑刻书法的艺术审美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理解和欣赏碑刻书法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此外,也将展望碑刻书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17.
书法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无论其形式、内容、风格、意趣等各个方面,均带有中国文化理念中的伦理特质。它不仅关注艺术表面的笔墨审美形式,也在笔情墨趣的阐扬中深入追寻艺术的精神内蕴。因此,我们在评判书法的质量与水准时,既要注重它的艺术形体、笔墨中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要重视它的意境、个性等丰富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入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各种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传播、创作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与比赛相继举办,书法传授进入课堂,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书法新秀脱颖而出,中阿结合再创辉煌。一、展览比赛,相继举办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有关部门、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全球化的现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结合、渗透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是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国民族独有的艺术门类,代表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海报设计,是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制作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用于宣传的艺术设计,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不断碰撞的今天,文章将中国传统书法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以个别案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对比和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书法在海报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中的新节点,也是书法发展中的新走向;它不仅吸收了西方现当代艺术以及日本"前卫书法"创作中的新观念,还遵循着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书写形式和工具材料的运用,以及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审美原则,试图找到中国书法的民族性与当下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创作实践中,邱振中、徐冰等众多当代艺术家对中国现代书法创作进行探索性实验,提炼出中国现代书法具有回归象形、消解意义和重构形式的民族认同基础,这是中国现代书法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