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3月至11月,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巴中市文管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巴中市境内的摩崖石刻造像作了全面的调查。本文即是此次调查结果的综述。文中认为,巴中石龛的开凿始于隋代,绝大多数均凿于盛唐。对研究佛教以及儒教、道教和民俗造像有资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贺捷 《中国宗教》2023,(2):64-65
<正>摩崖石刻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而许多摩崖石刻的书法精美,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年代、不同形态的摩崖石刻,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道教文化是古代摩崖石刻的重要内容。道教摩崖石刻记载了道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5.
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王重阳悟道后,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收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大通、孙不二为徒。王重阳带全真七子在山东半岛传道、修炼,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群众性修炼团体,这在道教内丹修炼史上是一次创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足迹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方城香山摩崖造像是否与丝绸之路有关?开凿于何时?具体内容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其摩崖石刻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造像题材和内容的比较研究,认为它与丝绸之路没有任何关联,造像应该是五代以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孙娟 《法音》2023,(9):35-39
沿河县蛮王洞藏文摩崖石刻,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沿河县)新景乡牯牛盖桃山村左侧下的蛮王洞口右侧,洞下即是乌江龚滩。这块摩崖石刻被当地文物局定名为“无上金刚大曼荼罗”摩崖石刻,是目前贵州省内仅有的一块汉藏双语的藏传佛教摩崖石刻。对此摩崖石刻的文字和内容进行解读与研究,有助于佐证民国时期汉藏佛教交流的历程与成果,补充贵州佛教发展史中关于藏传佛教在贵州传播发展的内容,并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晶 《佛教文化》2011,(6):96-97
在江苏最东北部连云港市的孔望山,保留着一处汉代摩崖石刻.有专家说,这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内容石刻,按照年代推算,比敦煌石窟还要早两百多年.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年代和内容认定,不仅充满戏剧性的一波三折,并且一旦如有些专家所言"建于汉永平四年",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都要被改写……无人认识的"圣贤群像" 一段时间里,孔望山石刻一直都被...  相似文献   

9.
盛唐尚大,泱然大佛屡见雕造,数得上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卧佛是四川安岳卧佛院的“释迦牟尼涅圣迹图”,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以前刻造在离地7米的悬崖壁间,佛像长达23米,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浩劫毁损了国内无数泥石佛像,当地有名的黄桷大佛等造像亦被炸毁,圣迹图幸在村民柴草遮掩下逃过大劫,安然无恙。冉冉岁月非等闲,而今圣迹图竟在风侵雨蚀中伤痕累累,悬崖上的渗雨冷泉长时间流蚀而下,整石刻造的卧佛由此横腰蚀裂开一道罅隙,水渍洇漫,污迹斑斑,有时还长一圈野草,荒凉景象油然生发。前两年县…  相似文献   

10.
岳阳三日记     
《法音》1992,(12)
岳阳市,古称巴陵郡,岳州,现在是湖南省八个省辖市之一。辖市区及汨罗、平江、湘阳、华容、临湘、岳阳六县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名闻海内外,岳阳楼畔是广阔无涯的洞庭湖,这些都是令人响往的。据说,市区之内,解放初期只有12万人口,现在增长了三倍有48万人口,发展是迅速的。1992年6月28日到30日三天,因为当地要成立岳阳市佛教协会,我应邀请去那儿祝贺,见闻所及,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2009,(4):1-1
  相似文献   

12.
臧华 《思维与智慧》2022,(20):34-35
<正>刻经书法,笔墨雍容,积淀着人们对于天地神灵的虔诚,对艺术人生的真诚,被奉为震古烁今的“绝诣”,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朵亮丽的奇葩。北朝山东地区摩崖刻经中的特殊书法现象对中国书法宝库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主要可列为两点:一是字径和书写崖面的空前宏大;二是北朝摩崖刻经书法艺术,开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雄强书风的书法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一、四川道教与石刻艺术广汉县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巨大铜铸神像(高约2.8米),确证早在蜀王杜“宇时”(相当于商末周初),蜀地已形成高度的神灵信仰。巴蜀人祭祀“三皇”,“五方龙神”;蜀“开明王朝”有“五色帝庙”。巴蜀巫师使用着示意“符箓”,一种吉祥图画的“巴蜀图语”。蜀王铜印上有祖妣祭酒图像。约在公元一世纪,张陵(34—156)用“黄老之学”改造古代巴蜀的“五斗米道”为天师道,道教正式建成。考古遗迹有:简阳县岩洞石壁上刻有“汉安元年”(142)“会仙友”三个大字。芦山县“建安十年(205)〈樊敏碑〉提到了“米巫”。“熹平二年”(173)的〈米巫祭酒张普碑〉记载了“道正一气”传教情况。张陵在四川建廿四治教区。张鲁在陕西南部建立  相似文献   

14.
15.
许逊的传说     
一、许逊济贫相传东晋初年,江西洪都郡城里,许逊之母因吞食了凤凰嘴衔的宝珠,而生下了许逊。许逊少年时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又喜欢舞刀弄剑,骑马射猎。有一天,他在郊外跑马射箭,失误射死一只小鹿,只见那母鹿回过头来,舔着小鹿身上的血迹,哀鸣不止。许逊见了,非常后悔和伤感,  相似文献   

16.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仙话。他们经常云游人间,扶贫济危,除暴安良,奖善惩恶,施药治病,济世度人。在古典文学、戏曲、绘画、雕塑作品中,不少都是以八仙为题材。在“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图景中,人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神采俊雅,手持一朵荷花,飘逸脱俗的妙龄女郎,她便是八仙中唯的女仙——何仙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说,何仙姑是唐代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住云母溪。何仙姑出生的时候,紫云绕室,头顶生有六毫。十三岁的时候,她跟女伴人山采茶,走失了伴侣…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剑阁县境内现在保留着很多道教石刻造像,有的在四川很有名气,在全国也有影响,有的却鲜为人知。现将剑阁道教石刻概要介绍于后。 剑阁县鹤鸣山道教造像在城东鹤鸣山顶,有道教造像二十三龛,共八十八尊。白塔东起第一龛是长生大帝,是在长1.7米,宽1.6米,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1,(9)
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佛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雷音洞顶礼,写诗作记庆此胜缘。上方山的佛教活动始丁何时?碑碣、史籍记载不一。有说始于陈(实应为北齐,陈的辖地远未及于现今北京地区),有说始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