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各位居士发心来这里参加佛七,因缘很殊胜。我本人对各位的精进心、勇猛心、向道心感到非常敬佩。不少居士希望我能经常给大家讲讲佛法,但由于教务工作比较忙,所以各位这种愿望没有能够及时满足,很抱歉。今天已经是佛七第四天了。前几天,明哲法师等已经给各位开示了很多,而且有许多人经常在这里参加佛事活动,经常听各位法师讲法。我今天仅就念佛与修定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佛祖的言教,同各位谈一点体会。我们这次举行的是念佛七,严格地说,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大家每天念的回向文中就有“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话。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 相似文献
6.
7.
一、十念记数法的形成印光大师(1862-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与虚云、太虚、弘一,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是近代中国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印光大师通过考察前贤的念佛方法,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创发了更为方便易行的十念记数法,即从早期的随息法数息法,演变为随念随听的十念记数法。 相似文献
8.
9.
<正>佛教净土宗因其修行方式易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逐渐成为佛教信众重要的信仰和修行方式。从心理治疗角度分析净土宗的仪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净土宗修行所带来的心理转变,也可以进一步反思当代佛教如何发挥积极的心理疏导功能。据天亲菩萨《往生论》,净土宗的修持仪轨一般包含五个步骤,又称"五念门":第一礼拜,即"身业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义故";第二赞叹,即"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第三作愿,即"心常作愿,一心专念, 相似文献
11.
12.
14.
15.
16.
《佛教文化》2005,(4)
佛家谓“世事无常,转眼即空;生死不远,旋踵即至。”其着眼者,无非谓一切存在刹那刹那变化,欲求一眨眼的停留都不可能,只有愚痴之辈才会苦苦巴望,要想保持永远的荣华富贵、永恒的年轻美貌、不逝的文治武功、不变的福禄寿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任何人如果不能真正渗透这个朴素的真理,就会永远生活在困惑与怨艾当中,总是与烦恼痛苦为伍,总是被焦虑与失落追随,总为恐惧或忧愁的阴影笼罩。人生的存在带有无始以来的缺憾,业力如山,任何外力,无法抗拒。为明日计,只有即时修善,当下做起。古德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无非就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恶扬善之功,莫大于归心净土,称诵弥陀。此期我们有意选登了永明延寿大师的《劝世念佛歌》。延寿禅师,临安府余杭(今杭州)人。初参雪峰法嗣翠岩令参;后嗣天台德韶之法,为禅家法眼宗三祖。广顺二年(952)入雪窦山资圣寺。后因吴越忠懿王之请住灵隐寺,旋移永明寺。时人尊为慈氏(弥勒)下生。谥号‘智觉禅师’。高丽王敬慕其德望学识,遣其国僧人来华习学。法眼宗以后因得弘扬于高丽,成为彼国禅净解脱之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