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世称“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人不晓,他过人的智慧却鲜为人知。 王羲之出身名门,其家族与谢家并称“王谢”,为六朝财代的望族。他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与王导、王敦同为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王羲之的这两个堂伯父因拥戴晋元帝有功,均为东晋重臣.王导为丞相,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执掌朝政。王敦则因功升任大将军、荆州牧,久握兵权。少年时代的王羲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得这两个堂伯父的喜爱。大将军王敦经常带王羲之到军营中去玩,有时候王…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lt;卖拐&;gt;维纱维肖,观众一阵阵情不自禁的琅琅笑声,传遍大江南北,响彻九霄云外.观众的开怀大笑无非有三:一笑卖拐行骗者手段“高明“,嘴皮子功夫“硬“,能使黑的变“白“的,使假的变“真“的,使死的变“活“的,设下“诱饵“、“陷阱“竟一一奏效;二笑受骗者经不起行骗者“瞎呼悠“,由反对到默认,直至确信、痴迷;三笑受骗者执迷不悟,将规劝挽救自己的好人当成恶人,将骗人害人的坏人当成恩人,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3.
4.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扇比他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老人看到他这副有些滑稽的模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人生哲学。"正如富兰克林后来他自己所说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功绩卓绝的一代伟人,跟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诲当作他人生…  相似文献   

5.
话说70年代末,四川有个孩子,为了向同学讨根儿烟抽抽,使出了“耳朵认字”这一招。1979年3月《四川日报》对这一“新闻”以中国发现了具有“特异功能儿童”作了报道。真有这样的怪事?如何验证?暂且不表。消息传开,同时发现各地有不少孩子具备这样或那样的“特异功能”。这类好事从哪里来?正直的科学家心里有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北京的一个有“特  相似文献   

6.
『风流』赋     
一“风流”是个古老的词,一度曾因为带有贬义而被冷落。特别是西式的词汇“罗曼蒂克”由汉语音译成“浪漫”之后,“风流”一词就尤其让了位。即使后来毛泽东诗词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语畅行,但做为一个单词而论,颇为流行的仍乃是“浪漫”而不是“风流”,常闻“浪漫主义”而未闻“风流主义”。《红楼梦》中史湘云吃生鹿肉时,林黛玉等小姐嘲笑她不像文化人,她反讥时很自负地说:“名人高士字风流!”看来,风流是个不低的品位,许多故意作雅、刻意作秀、一意作态的人是达不到的。二偏偏“风流”又是个多义词,或褒或贬都随便。上文说的都取…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在西园寺里与法师喝茶.我们正在探讨不同茶的不同作用肘,一位信众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做这些分别没有意义,要学习无分别.随后她甚至用很认真的态度说,喝茶时可以通过观想,喝到想喝的各种味道.我当时有些吃惊,难道是这样认识佛家的无分别吗?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最早关注心灵与身体关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他认为通过对心灵进行涵养,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庄子的养生思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为"安性"与"无情"两个层面,主张顺应原本朴素无争的人性,摒除过度泛滥的欲望,使心灵处于种空灵宁静的状态."安性"是个"顺"的过程,遵循人性的自然状态,不刻意人为,保持人性的本来状态,即可得到心灵的安宁.而"无情"则是个"逆"的过程,剥落那些违背本性的欲望."无情"并不是指没有感情,而是指不以好恶之情伤害到自己的本性.庄子的"安性"与"无情"又是紧密联系在起的,二者相辅相成,安守住自己的本性就是个摒除过度欲望的过程.正是通过"安性"与"无情"这两个层面,庄子在精神层面获得了种逍遥和自由,而这种精神自由对生命的涵养又有着积极作用,这正是庄子养生之道的要义.庄子的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的重要启示就在于,在物欲繁杂的现代社会,注重自己的心灵环保,保持颗宁静的心灵,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10.
大树会“冒烟”?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样的奇事竟然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 1999年6月7日傍晚,安徽省六安市新安镇徐渡村一村民偶然发现,村边淠河岸边的一棵大白杨树树顶在“冒烟”,遂视为神奇。经其传告,顿时谣言四起。有人甚至说杨树冒出的“烟”是“仙气”,是神仙“显灵”。不到24小时,树下竟聚集近万人。只见人们纷纷往树上披红挂彩,许多人在树下烧香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主张"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扣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贯穿着临床医学对患者进行"以人为本"科学救死扶伤的实事求是理念.要使"循证医学"卓有成效,应当抓住二大关键:实事求是,维护"证据"的真实性,提高医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主张“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贯穿着临床医学对患者进行“以人为本”科学救死扶伤的实事求是理念。要使“循证医学”卓有成效,应当抓住二大关键:实事求是,维护“证据”的真实性,提高医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本文对《悟真篇》的作者、基本内容、理论渊源、修炼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医的认知基础是现象,科学、西医学的认知基础是物理实在。中医“实在化”是以科学、西医学为标准将中医知识对标或还原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方法,其违背了中医现象主义的认知基础,通过逻辑演算,该方法得出的现象与物理实在的关系与实际情况相悖,甚至会得出取消中医的结论,其次其有损中医整体论的认知优势。然而,文章也指出中医“实在化”虽不可取,但基于认知基础的不同选择,与中医相关的“实在性”研究并无问题。承接对中医“实在化”的评判,文章最后提出认识论、本体论是中医真理性论证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篇对商榷的答辩文章,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一元科学观和真理观,对有关中医学的经验、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同时对多元科学观、文化相对主义、地方性知识观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夏季的一天,我父亲到邻村供销社买东西,刚走到半路,就听到有呼救的声音,循声找去,原来声音是从不远处的一口井里发出来的。父亲探头往井里看时,才发现有人掉到井里去了,就急忙回家扛来辘轳,把他救了上来。一看,落井的不是别人,正是人们熟知的刘瞎子——刘半仙,刘半仙是我们家乡颇有名气的算命先生。 消息很快传遍了四周八庄,人们感到惊奇,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表演过程〕助手将一瓶人们常喝的北京二锅头和两个透明玻璃杯放在桌上。主持人请上台来一位会喝酒的观众,让他把酒开封,往两个玻璃杯中各倒半杯,并请他尝一尝是不是正宗的北京二锅头?观众饮了一小口,巴达巴达嘴点头称“是”。主持人将酒杯放在桌子的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6,3(8):51-56
由“美的哲学”观之,“美”必定具有某种“真理”性的诉求,“美的真理观”理应得到充分论证。然而,在尼采之前的欧洲哲学史上,美与真的断裂,却一直被视为主流观念。一“真理符合论”缘何拒斥“美”?在“前柏拉图—希腊”(pre-PlatonicGreece)的所谓“大艺术”(theGreatArt)阶段,[1]“真理”一词(aletheia)尚保存着其去蔽、展现、揭示的原初内涵。真理作为一种Unverborgenheit(去蔽状态),[2]并非指对主体(认识、陈述、判断)的解释,而意味着对存在的开显。只是在发展到“物我两待”的思想构架里,真理才脱离了其原初的意义,而被赋予了“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