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程散文的出现,给散文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从美学的角度看,刘亮程散文独特深刻的哲理美、真挚充沛的情感美、沉静质朴的语言美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部分诗词散文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有着特殊亲近与钟爱,每到一地,总会留下许多关于当地风景的佳作,至今仍为后世吟唱。苏轼的诗词散文无不体现着山水地形美、气候天象美、建筑艺术美、色彩音响美和联想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旅行文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题材。台湾女作家陈玉慧自20世纪80年代起书写了大量有关旅行的散文,成为台湾女性旅行文学中的重要一环。她在旅行书写中探讨了有关故乡与异乡之间的悖论,在人生行旅的途中经历着成长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旅行文学作品透过她与他者、与自我的心灵对话,表达了她对生命历程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4.
美,诗歌之魂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它以鲜明而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审美角度切入,剖析诗歌的魅力所在:1.音乐美 2.建筑美3.意境美4.个性美。  相似文献   

5.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是一种以唱、念、做、打为主的综合性的文艺表演样式,是一种舞台文学,相较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案头文学而言,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戏曲作品当做案头文学来看,还应该充分注意其作为舞台文学的特质。在如今这个教学思想、方法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可以结合观看戏曲电视剧来把戏曲文学的教学搞得更有声有色一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戏曲的魅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4年底,我的邮箱中收到一篇撒拉族作家的散文。先前我对撒拉族文学的印象,一向停泊在诗歌一隅,所熟知的几位作家都是以诗名世;论及这个民族的散文与小说,则寂寥许多。可以说,视野不够宽广的我,已经想当然地把诗歌与一个民族画上了等号。因为上述背景,突然跳出的这篇散文稿着实使我心头一震。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诸多学科的理论渊源。作为语言的《古兰经》,它是阿拉伯语第一部见诸文字的典籍,规范了阿拉伯语言,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南北方言,对于散居半岛各地的阿拉伯部落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作为文学的《古兰经》,它不但因自成一体的"古兰体"成为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经典,而且因语言精炼、文体优美、风格独特、修辞超绝等文学品质而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最高典范,对推动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经中的寓言比喻和故事典故等具有文学性质的题材,始终是伊斯兰文学家创作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本山传媒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优秀的小品风涌而生,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语体修辞学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本山快乐营》中的小品独有的语体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宣传,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文化生活之中.道教的美学观念与许多文学艺术形式相结合,由此得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艺术表达."苦-乐"的道教美感转化论通过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否定了功名、事业、家庭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人应超越浮生,及早修行,获真成仙才是人生之大美大乐的道教审美思想.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思想在明清文学小说作品中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文艺美学判断-"德"的美(道之美)才是更高的、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 ,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 ,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 ,就散文艺术而言 ,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 2 0世纪的《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 ,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与前瞻。  相似文献   

12.
"设计"是个具有抽象性的现代概念,设计活动也被称为艺术创作活动。从表面上看,设计师的活动和艺术家的活动很相似,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在设计活动和艺术作品中表达着思想和情感,甚至在专业基础训练上,设计师和艺术家也有着相同的经历。然而设计美是一种功能美,一种实用美,设计美是功能与美的结合。设计美扭转了自康德以来的艺术活动方式,重新诠释了艺术和生活的相互关系,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生产方式和艺术观看形式,使艺术活动更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陈染的作品把诗和散文的特点融进小说,构筑出轻灵诡异、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她的这种独特风格与先锋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染笔下怪异的意象、诡谲的氛围、匪夷所思的词句组合、出人意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焕发出奇光异彩.陈染面对现实不从俗不苟同,坚持独立的精神立场.她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感受,对身体经验进行感性而诗性的书写……这一切,使她的作品给人一种追求美好、追求生命自由的强烈感受.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8-128
《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真实再现了历史原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对于后世文章无论散文还是小说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中包含的灵异内容描写、思想倾向性和艺术上的追求对于后世魏晋志怪小说有一定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五年制师范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说明》在《语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现代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质”。由此可见,在“五年制师范特教专业”语文教学的任务中,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担负着文学鉴赏的一大课题。文学鉴赏是由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知识经验与想象,重新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从而获得新的感知的活动。它“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是在作品所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文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散文的感染力量在于其美的意境。意境,亦称境界。有人说,境界是“景与情的契合”,这是不错的。但是,在一篇散文中,景与情究竟如何“契合”,才能产生优美的意境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广阔的平原上,孤零零地出现一座小山,自然也能为生活添色,给人以美感。但它比起层峦迭嶂的崇山峻岭,却显得兀突、单调。缺乏层次,一览无余的景色往往只给人以暂时的快感,而不能给人以美感。因此,散文所创造的美的境界,不应该是单层  相似文献   

17.
<正>文学与书法相辅相成,汉语言文学是书法家必修课。在书法作品中要呈现文章的意境美,书法艺术中文章意境美与书法线条美相契合,形成书法作品的神采美。书法家的技法学习、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等因素形成其个性书法风格,彰显出不同的文学韵味与书法神采气象。一、文学是“土壤”,书法是“花朵”,土肥花艳古往今来,书法家的成长与文学的熏染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文学修养,就谈不上书法的造诣。孙过庭《书谱》论道:“书之妙道,  相似文献   

18.
葛玮华 《美与时代》2007,(4):104-105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出现了很多佳作.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的佳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风格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一、道教咒语文学性的提出 道教咒语的文学性指的是道教咒语所具有的文学特质。在道教咒语中,无论是咒语诗或是咒语散文,道教中人在创造中绝不是把它们作文学中的诗歌或散文来对待的,因为道教中人一向认为咒语具有神谕的性质,不容许文学中的虚构,不允许随意的更改。但道教咒语的文学性却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道教咒语创造者们的文化素质(包括文学修养),对咒语文学性的产生的确起着相当程度的作用。试想,如果只是一些文化水准较低的、缺乏文学修养的道士为之,那就难以领会咒语中的无穷奥秘,难以用咒语的形式表现对道体博大幽…  相似文献   

20.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