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只要讲到复句,就离不开分句。然而,到底什么是分句?迄今语法界对于分句的概念还是不明确的。这样,在复句分析中,就往往自相矛盾,而难以自圆其说。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我们先来看几部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著作关于分句的表述是怎样的。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该书举的例子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和“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认为前者有两个分句,后者有四个分句。张静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意见与上述基本相同:“每个单句形式只是整个句子的一个半独立的分句。”该书的例子是:“我们有五百多斤茧子呢,你  相似文献   

2.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一……就”格式在紧缩复句中使用,它表达的语义相当于顺承关系和条件关系。(见85年修订本444页) 只要仔细研究一下语言现象,不难发现,“一……就”格式不仅在紧缩复句中使用,也在一般复句中使用,例如: ①杨小梅和牛大水一结婚,就怀孩子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取舍复句用来“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一件,舍弃另一件。”(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使用是很常见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称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说:“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数’表示数目.‘量’是单位”: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写道:“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最词是名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的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笑着说”“扛着锄头下地”一类的结构如何进行句法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认为是连动词组,举例有:“大家扛着锄头跑来了。”(见该书363页)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则认为是状中词组,举例有:“剑波微笑着启发大家多提意见。”(见该书上册146页)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这种现象没有明确表态,但在“连谓式”句型中没有举这种例  相似文献   

6.
从述语和补语的意义关系给补语分类,一般都分出一个“程度补语”。然而,关于什么样的补语是程度补语,各家却颇有分歧。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些实例: 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把“你听得清楚吧?”看作“形容词作补语,表示程度”。江天在《现代汉语语法通解》中把“这一来,人们笑得更厉害了”中的“更厉害”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单句复句的划分是讲汉语语法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而停顿与复句的关系,又是这个叫人挠头问题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怎么看停顿?停顿与复合句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笔者在学习前人成果、学习专家们的科学论述基础上,结合汉语实际,谈点体会。一、从句法结构上看“停顿”性质作为语法单位之一的句子,其内部结构关系不论多么纷纭复杂、变化多端,归结起  相似文献   

8.
谈“一样”——兼谈“似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似的”是什么词?在句子里出现时如何分析?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汉语教材,对此所作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一样”和“似的”都被作为“比况助词”①,但却没作具体分析;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  相似文献   

9.
初学语法者,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复句时,颇感苦恼。其原因之一,就是绝大多数的语法教材和语法书籍都是把复句分成“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而隶属这两大类的分句之间的关系,又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分法,各家有各家之说。比如:天津师范大学所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部分》将复句的“转折关系”句归入“联合复句”,又另立“让步转折关系”句归入“偏正复句”。北京大学所编《语法修辞》将“转折关系”句和“让步关系”句都列于“主从(即偏正)复句”中。有的语法书将“取舍关系”句分在“偏正复句”  相似文献   

10.
紧缩句蠡测     
关于紧缩句,语法学界众说纷云,这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人主张紧缩句是单句;有人认为是复句;有人认为既不是单句,又不是复句,而是一种特殊句型;有人认为紧缩句中既有紧缩的单句,也有紧缩的复句。我们认为要统一对紧缩句的认识,有几点必须首先统一看法。其一,对句子要坚持二分法,即句子分单句和复句。不要在单复句之外给紧缩句另立一个门户。其二,紧缩句只能属于单句或复句,不能“骑墙”,也就是说,不能既是单句,又是复句。  相似文献   

11.
词组,也叫短语。它是由若干词构成的造句单位,是语义上和语法上能逐层搭配的没有语调的一组词。词组和句子的一个重要区别:词组没有表述性,句子有表述性。而语调是表述性的重要标志。例如: ①阳光灿烂(词组) ②阳光灿烂。(句子) 近几年来,一般语法书都重视词组的介绍。例如《提要》加强了词组(短语)的内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词组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讲清语句的结构规律。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提要》都讲了词组的结构类型和词组的  相似文献   

12.
主语≠话题     
就汉语而言,什么是主语,历来说法不一。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汉语口语语法》P45)朱德熙先生也持这个观点,认为从表达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陈述。(《语法讲义》P17)这种看法影响很大,以致使现代语法把句子的主语定义为陈述的对象。吕叔湘先生不赞同此说,认为这个定义“没有实用的价值”,“空洞而不切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语气助词通常被认为是个难点。“呗”便是其中一例。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涉及到“呗”字的文章、著作很少。除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外,比较详细地解释“呗”字的当数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刘月华等先生编写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以下简称《实用语法》)和北大中文系55级、57级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虚词例释》)了。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以上三本著作对“呗”字的解释时,发现有些地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搜集了大量的生活中出现的“呗”字句(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姑且这样称呼)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方家斧正。一关于“呗”字句在表达功能类型上归属于哪一类,《八百词》明确指出“呗”“用在陈述句末尾”。《八百词》对于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在表达功能上的归类措词是很严谨的,统一的。这里的“用在陈述句末尾”中的“陈述句”不难看出是指包括“呗”字在内的句子整体。比较起来,《实用语法》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非主谓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解释是:“由词或主谓词组以外的词组形成的句子”。(398页)黄成稳的《新教学语法系统阐要》的  相似文献   

15.
“凡”、“凡是”的词性,颇多争议,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语法知识短文中认为“凡是”是副词。(P 264)邢福义(1981)认为“‘凡’常常和‘是’结合成‘凡是’。‘凡是’相当于‘凡’,也是个表统指的数量代词。”黄伯荣、廖序东(1985 P 328下文凡注页码的均见黄著)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认为:“‘每、各、某、另、别、凡、本、其他、其余’也都是指示代词。”朱德熙(1984)认为:“‘光、就、单、凡’一类副词直接在名词前头出现的句子应该看成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宋秀令(1979)认为:“凡是……就(都)”是关联词语,同“只有……才”、“无论……都”一样,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句,如递进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分句之间具有一种牵制性,说了一个(或一些)分句,一定要说出另一个(或一些)分句,否则就是说半截子话,给人一种话未说完,甚至莫名其妙的感觉.比如,如果谁说了这么一句“曲波不仅是作家”,那么听的人一定还等着下句.因为这句表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后面呢。语法上要求这类递进复句说出“不仅……”部分,还要说出“而且……”部分,也就是说出了  相似文献   

17.
紧缩复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的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但其内部结构却比较复杂,里面包含有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相互之间不存在动宾、并列、修饰或被修饰关系,一句话,它们之间不存在组合关系,而是一种非语法的纯逻辑的前后排列。例如:  相似文献   

18.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探讨了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 ,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 ,其结果为“原因→结果”。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在没有关联词的语法提示条件下 ,读者在理解汉语无关联词的因果复句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其语义内容按照“原因→结果”固定方向进行系列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9.
含有“…犹…,况…”关联词语的复句(以下简作“犹况”复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型,这种复句形式简练、富有论证力。现在的语法学者都将“犹况”复句归入递进复句,这是无可非议的。为了表明它和“…不但…,而且…”句子的区别,也有人提出“犹况”句含有“反问语气”,这也是对的。但是如果要弄清这种复句的逻辑意义,就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必须作更细致的分析。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在结构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四字格”。正如郭绍虞先生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强调指出的:“四字词组是汉语所特有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没有象汉语四言词组那样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又是在汉语中特别发展的。”四字格成语的产生源远流长,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经过历代文人加工,人民长期习用,不断地选择、提炼、创新、成为固定词组。四字格成语风格庄重典雅,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