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言非洲象亚洲一样,乃是“活”语言数量最多的大陆。欧洲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在近两个世纪里遍传整个非洲。但是,对这些语言的使用迄今通常仅限于高等教育、政治和商务等特定领域,以及较少数人。根据斯科通的估计(见其1982年的论述,第68页),只有1/10或者更少的非洲农村居民通晓外来的语言,尽管这些语言在许多情况下是他们祖国的官方语言。非洲的本土语言一般不存在被欧洲语言取代的危险。不过,我  相似文献   

2.
如果非洲哲学不是一种由非洲思想家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并以此种经验为手段,在此种经验的范围内表述的哲学,那么所谓非洲哲学又是什么呢?但是,进一步的考察表明,这种显然有理的说法,仍值得细加推敲。我们当代的一些哲学家——非洲人或不是非洲人,致力于以西方的语言或者西方化的非洲语言表述思想的要义;在读这些哲学家的著作时,我们确会产  相似文献   

3.
一些语言学家不知道世界上有任何一种活的语言,能象阿拉伯语一样,给那么多的语言以如此突出的影响。 这种语言是阿拉伯时代的语言。在公元七世纪时,它以自己的威力、暴力、活力为动力,冲向了东方和西方,开拓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广阔地域。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们对非洲诸语言怀有一种出自职业角度的兴趣,所以丝毫没有必要掩饰存在于我们希望中的利己主义动机:即希望这些语言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继续保存下去。就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而言,一种非洲语言(不管是哪一种)消亡了,便意味着一种以观察为依据的重要资源遭到了决定性的和无可挽回的损失,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是如此,对人类的文化史研究也是如此。然而在大学范围之外,对非洲语言的消亡感到某种忧虑的人实在是凤毛磷角。相反,在非洲,许多人十分重视保持他们的(民族)认同和他们的文化遗产,而其中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5.
争取第二次独立的斗争:非洲空间的社会-政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比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更为明显地表明 ,2 0世纪是一个空前大变革的时代。这样的变革在任何一个生活领域里都比不上非洲大陆社会 政治组织领域里那样激烈。在 2 0世纪初 ,非洲绝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 ,刚刚出现前封建或者封建的社会结构。稍后 ,欧洲殖民冒险家们来到了这里 ,他们对于征服和殖民地的贪欲 ,随着产业革命完全展开而拥有的技术能力增强以及欧洲繁荣的资本主义新经济市场的扩张主义需要 ,急剧膨胀 ,他们的到来改变了非洲的面貌。在 2 0世纪末 ,可以说这些冒险家已作鸟兽散 ,正如他们初来时一样。尽管他们在非洲…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突尼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以阿马齐格人为主的当地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而且该国伊斯兰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地处非洲、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地,许多群体曾经来往于突尼斯,为当地带来了多样的语言、宗教、哲学、艺术等。突尼斯容纳了这些互动交融的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多元、平等、温和的伊斯兰文化。本文将呈现突尼斯的多元文化环境,探讨突尼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语言污名化——污名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来探讨对尊严的损害问题,文章列举了三例来指出语言污名化是最善于制造排斥和边缘效应、从而损害尊严的污名化形式之一。第一个例子是"疾病"隐喻的污名化;第二个是"反同性恋"——非洲语言中的语义渐变案例;第三个例子是塞内加尔对"世俗化"含义的争论。通过上述三个案例,文章提请人们重视为杜绝语言污名化现象而采取的预防和惩罚措施及实践,并指出,尊严政策应该以平等和互助、差异和共同善伦理为指导原则,同时要承认和尊重身份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今日非洲哲学和哲学家的作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中的作用——是最近在贝宁人民共和国科托努举行的国际哲学讨论会的主题。关于是否要单创一种非洲哲学的问题,讨论中发生一些误解和不可避免的分歧,在此姑且不谈。我打算论述一下,为了促进非洲哲学的发展,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当被观察的“对象”称做非洲 ,而观察的主体又是非洲之时 ,观察者不能不提示一切同非洲相关的观点乃是集合了下述几个问题的观点的交汇 :谁在观察非洲 ?非洲在观察什么 ?谁在观察非洲观察者 ?由此而生产了两个题目 :认定主体和区分这些观点领域里选出的各个对象和主题。如果关于非洲的观点 (或者说非洲的观点 )是各种视角的交汇 ,那么这些视角只有同正在生成的非洲历史联系起来 ,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脚点。而非洲的历史是多元的 ,因为地理的多样性、社会政治角色和组织的多元性赋予了非洲历史以“变化无常和多样”的特点。这就是说 ,对于非洲人…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非洲是最早认识伊斯兰教的大陆。在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的第五年(公元615年),第一支阿拉伯穆斯林移民就在非洲大陆定居下来。若非殖民主义统治阻碍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广泛传播,非洲原本会是一个纯粹的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教在进入非洲大陆之时,便打上了深深的阿拉伯的烙印。非洲的语言也受到了阿拉伯语(《古兰经》的语言)的影响。人们甚至认为,一些非洲部落,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非洲东部的部落,实际上是“非洲化”了的阿拉伯部落,或曰:“阿拉伯化”了的非洲部落。非洲大陆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伊斯兰文明遗产。许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迄今所采取的路径是将欧洲置于科学讨论的中心位置,因而损害了其他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后者被降至知识反思和知识生产的边缘。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宗教领域是显而易见的。非洲与欧洲的关系就是发人深省的例证。最近的危机不仅是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是文化和更普遍的社会危机,反映出由于试图将世界上各种文化标准化造成的意识丧失。这种标准化是由加速的全球化所引发的,而全球化导致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去人性化。通过重构人文社会科学来进行一种范式转换已是刻不容缓。这种范式转换的视角是一种基于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多中心主义,这种多中心主义能够加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因而巩固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
(一)“女性诺贝尔奖”奖项下首次写上中国人的名字 2003年2月27日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节日的华彩,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非洲、亚太地区、欧洲、拉美和北美的五位女科学家有幸获得殊荣。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非洲、欧洲、亚洲三个不同种族的面孔照片,探究异族效应与加工方式的关系。行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非洲面孔的反应时快于欧洲面孔,且两者均快于亚洲面孔。ERP研究结果显示,亚洲面孔的N170波幅显著小于非洲和欧洲面孔的波幅,后两者的N170波幅没有差异,而且亚洲面孔的倒置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说明相对于异族面孔,本族面孔更多地使用构型编码的加工方式,且N170成分表现出右半球优势。  相似文献   

14.
非洲哲学     
博登林教授的《非洲哲学问题》(载英《Philosophy》1981年四月号)一文,既否认非洲哲学的存在,又是为西方哲学辩护。就当今海德格尔、尼采以及欧洲大陆哲学家们的作品而论,哲学是形而上学的,是欧洲人的,最终是希腊人的,甚或可以说是以希腊语言为基础的,也就会赞同该文作者的这一观点,即土生土长的非洲思想体系不是哲学的。然而,他们不会赞同他为评价哪些思想是否哲学而提出的判断标准。他们也不会凭借他们给哲学(欧洲人的,等)所下的定义就赞同他指出的这一特性,例如,哲学思想对所有人都是有关系的(第117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是论述近来影响非洲哲学的某些主要演化。这些演化的标志是班图时代有关自由、解放、进步的理想的衰落。由此推断,非洲未来肯定会成为战略主导力量之一。从这种观点来看,哲学和社会科学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一种共识认为,哲学可以作为自由和解放的工具,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全球化及其文化逻辑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出现了新范式。比如,这种情况导致某些思想家以解释学、解释和语言替代基于现实的可理解性和改造现实的必然性的理论。这一方面说明了现代性的某些主要范畴如理性、历史、民族、国家、解放、进步等等丧失其合法性的原因;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新的替代者如欲望、流动性、杂交性、多样性、民族性等术语得到肯定的原因。在本文中,作者努力去正视非洲哲学中这些新近趋向,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早期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出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十年来,哲学主要是研究了语言,而这就引申出许多新的见识。但是,一个似乎并未加以考察而值得注意——这种状况至少发生在欧洲——的问题却是不言语,换句话说,也就是沉默。然而,沉默是一切言语由之产生、最终又回复到其中的起源和归宿。这正是我要在这篇文章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讨论会,于1988年9月11日至17日在郑州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欧洲大陆语言哲学及与英美语言哲学之比较“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这一名称为本次讨论会第一次使用,主要是和英美语言哲学相比较而提出来的。从会议的讨论内容看,其范围包括从现象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等流派中所产生的关于语言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但也有人反对这一提法,认为欧洲大陆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哲学,即使大陆哲学家们谈到语言,也不过是将语言看作表达意向或显现存在的重要媒介,这与英美语言  相似文献   

18.
欧洲大陆为何对极富理性的语言津津乐道?对语言的论述与英美的语言哲学又有何区别?人们至今都未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然而这却是认识当代欧洲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9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研讨会即为解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与会者普遍认为,语言问题是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何谓“欧洲大陆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叶,有些语言学家对亚述——巴比伦语、希伯来语、腓尼基语、阿拉马语、阿拉伯语和埃塞俄比亚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些语言有亲属关系,并且发现这些使用亲属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有相互联系,它们都是同源的语言,因而确定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闪米特语族的各种语言,就其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成分来看,都有历史的类似点,这个语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动词  相似文献   

20.
一、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思潮的兴起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从14—16世纪,曾出现过一个欧洲人民深以为民族骄傲的伟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3世纪),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一大批文化名人,包括管仲、孔丘、杨朱、墨翟、孟轲、老聃、庄周、荀卿、韩非等,应运而生了。而他们这些人,又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以人为本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