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今俄国哲学(续)贾泽林二、宗教唯心主义哲学的复兴近年来到过俄国的人都会得到一个突出的印象:宗教正在这个国家里复兴。人们看到的是大小教堂都被整刷一新。红场一角,喀山小教堂正在原址重建。大街小巷、公共汽车、电车、地铁,到处张贴着各种宗教组织印刷的传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几次赴俄罗斯,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几乎随处可见、坚实牢固的石头建筑—一东正教教堂。有人说,东正教教堂是几百年来这片“西风可以自由吹入,东风可以随意袭来”的土地上“不变的看板”和“永久的名片”。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建筑继承拜占庭式风格又独具特色。从建筑外观看,一般呈多面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到较为完整的形状。尤为显著的是其葱头形穹顶揉进民问帐篷顶式样,显得更加浑圆饱满,而且色彩十分华丽夺目。穹顶数目均为奇数,小教堂常见一个或三个,大教堂多为五个或七个(俄语习惯用语中七喻意多)。每个穹顶…  相似文献   

3.
欧洲的教堂     
走一趟欧洲,你会有“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的感觉,参观教堂几乎成了每到一处的重要项目。在德国北部的卢卑克的圣玛丽教堂,我静默坐了十几分钟,体会到了那种神圣虔诚的感觉;走进巴黎圣母院。在黝暗的大厅里,但见人们擎着十个法朗一支的蜡烛在穿行、朝拜;而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那优美、整齐的唱诗班的歌声,让我不禁驻足聆听。整个欧洲有多少教堂我没统计,但可以举两个例子:荷兰的一  相似文献   

4.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焦艳美在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征是宗教。教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各种教堂的建筑布局最初是罗马式的长方正会堂,而后变为哥特式大教堂。罗马式建筑是10-20世纪教会流行的建筑风格,有的译为罗曼建筑。这种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巴席利加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3,(5):62-62
现在,在北极圈也能上教堂敬拜神!专门盛产“木教堂”的挪威境内,最近出现一座现代化的新地标Northern Lights Cathedra(北极光大教堂),其位于素有“极光城市”之称的Alta,距离北极圈以北500公里。新教堂正式对外开放后,吸引众多参观人潮。  相似文献   

6.
带着国家教育部“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研究”的课题,我南下至有东南亚四大教堂之一之称的莆田大教堂作实地考察。 虽已近初冬,可是南方的天气依然温和舒适。11月14日,我踏着明媚的阳光来到莆田市宗教局,在那里朱局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大致听取了莆田市  相似文献   

7.
海外消息     
晓爱 《天风》2018,(9):62-62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购回中世纪历史文物《林格菲尔德圣经》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募集资金购回了《林格菲尔德圣经》(Lyghfield Bible)。这本圣经成书于13世纪,并以其所有者——一位修士的名字命名。16世纪,当英王亨利八世下令解散坎特伯雷大教堂之后,教堂的三万本书籍就此散落民间,而《林格菲尔德圣经》也是其中之一。该圣经包含很多精美的插画,记载在690页精致的羊皮纸上。这本圣经现已收入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世界记忆名录(UNESCO UK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并将置于大教堂新的展览区域中做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8.
顿设计的救世主大教堂初次竣工(1883年)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救世主大教堂是当代俄罗斯的圣地。“俄罗斯的心脏在救世主大教堂里”———俄罗斯中央电视台现今最为流行的广告词,突出强调了这座教堂在俄罗斯精神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正在进行的救世主大教堂重建工程牵动着亿万东正教徒的心。救世主大教堂在俄罗斯可谓命运坎坷,它的沉浮反映了俄国19—20世纪历史的沧桑变幻。自远古时期起,罗斯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当战争胜利后,总要建一座教堂,以报答上帝的厚爱。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把胜利归功于上帝。…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的悠闲、悉尼的美丽,早在未去之前就已略知一二。在遍览悉尼名胜之余,我常常漫步悉尼街头,被它特有的宗教文化所吸引。在悉尼随处可见建筑风格各异的不同教派的教堂。坐落在海德公园旁侧的圣·玛丽大教堂是澳洲最早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它的葬有早期传教士的地宫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尤其令我瞩目的是,在一些欧式哥特风格的教堂门上,有醒目的用中文写着的宗教活动安排,并可看到大量华裔信徒的身影。澳洲作为一个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以白种人居多的国家,既有与欧美文化相似之处,又有其独有的特征。宗教的多元化 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0.
1996年9月,经郝瑞教授的举荐,我有幸获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项目的资助,来到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了解美国宗教与宗教徒,在离开北京前就列入了计划。当时我想,要了解宗教,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与信徒生活在一起。我的宗教田野考察就从我住进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单身女士安贝SB#相 深入“田野” 第一个星期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要求跟安员到教堂去做礼拜。安贝的教堂名叫西雅图第一自由卫理公会教堂(seattle First Free MethodistChurch),英文简称为FF…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其中,以中世纪艺术高峰与末期盛行的哥特式建筑为典型之一,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在哥特式建筑中,彩色的玻璃花窗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哥特式教堂台廊、楼廊的取消与侧廊窗面积的增加,使教堂大面积采用排窗,而彩色的玻璃花窗赋予了教堂光线与色彩,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和光幻。智慧的工匠以彩色玻璃镶嵌出一幅幅画作,新的艺术形式绽放在哥特式教堂中,为教堂的内部空间营造了浓重宗教氛围和艺术气息,也为中世纪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主教》2010,(4):49-49
印尼去年有30座基督宗教教堂遭到不同形式的攻击,或被当局关闭。印尼雅加达“基督徒传讯论坛”(Christian Communication Forum)主席贝拉(T.Bela)称,这些教堂遭到焚烧、攻击或恐吓。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底,我应邀赴台湾进行宗教考察。其间,到了中法师创办的玄奘大学参访。这所刚创办一年以玄奘冠名的大学,以倡导玄奘精神为办校宗旨,实际上是面向俗家子弟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是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令人瞩目的是,这里不久将从南京灵谷寺迎...  相似文献   

14.
吴志福 《天风》2018,(5):16-17
中式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外在表达,能够消除外界对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印象,更好地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几年前,曲阜教堂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我所在的一个文化群里,也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樊 《中国宗教》2023,(6):48-49
<正>宗教建筑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传承着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信息。保护好宗教建筑遗产,有助于宗教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据统计,在国务院已公布的八批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古迹就有近千处,如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湖北武当山金殿、广州怀圣寺光塔、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北京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  相似文献   

16.
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家庭是第一重要的,其次便是教堂,排在第三位的是咖啡馆。据估计,有近95%的意大利人是天主教徒,他们也从没有想过信仰其它的教派。这些人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普遍都受过教堂的教育,并且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或葬礼。虽然许多的大教堂是艺术的博物馆,然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教堂更像是一个避难所,一个精神上、宗教上,也是身体上的避难所。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贫穷的意大利人走进教堂,打开纸包,取出香肠和面包,在那里进行一次自助午餐还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母亲头上包着头巾和手帕,在教堂里快乐地给孩子喂奶。所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末及2000年初,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访问了一些上海和南京的教堂。我高兴地发现中国的教会如百花盛开,茁壮成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最近刚开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我研究的课题是20世纪上海基督教史。虽然我已去过中国多次,但作为一个基督徒,我却几乎从来没有在中国的教堂做过礼拜,所以这一课题对我而言几乎是全新的。这次去中国前,我心里一点也没有数,在中国教堂怎么做礼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6日文章]题:空荡荡的欧洲教堂(作者T·R·里德) 900多年来,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成群结队地来到坎特伯雷这个古老的城镇,来瞻仰这里雄伟的大教堂。在乔叟所著的第一部用英文出版的伟大著作中就描述了这种情形。 但在今天,那些朝圣者的热情大大削弱了。上周日的晨祷中,坎特伯雷大教堂雄伟的穹顶下,总共只有  相似文献   

19.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区,也是宗教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将直接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宗教有哪些特点?宗教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最近专程赴宁夏、甘肃和青海,分别采访了三省(自治区)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本刊将陆续刊载访谈内容。(以下记者的提问简称“问”,吴国才主任的回答简称“答”)  相似文献   

20.
同性恋在美国,早已被视若寻常,见怪不怪,但是在宗教的殿堂里,同性恋者还是为大多数教堂所不容。然而在南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市,却有一座同性恋教堂,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它便是希望大教堂。 星期日做礼拜时,当你走进希望大教堂,首先你会注意到,人们在做礼拜的时候,是两两将手相挽——女人与女人挽着手,男人与男人挽着手。他们挽着手站起,坐下,歌唱,并手挽手走上圣坛领取圣餐。他们似乎是特别刻意地要在上帝之所里保持这种联系。接着,你也许会将目光转向布道坛两边及顶部的窗子。透过彩色玻璃窗的阳光不仅映衬出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