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各种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和流行,“民族”“种族”“国家”等一些新的社会学、政治学概念逐步引入中国。国内学术界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内部的知识群体也因此经历着巨大的知识变革与更新,他们渐次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中国的民族问题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文化论”、“深层文化论”在日本思想,文化界颇为流行,引起日本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日本深层文化论的产生和流行同70年代“日本学”的兴起、80年代“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筹建密切相关。自70年代起,由于现代化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所以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西方,作为“日本现代化论”的延续,接踵兴起“日本人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目前,它不仅流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紧紧抓住了科学技术日益成为首要生产力这一时代特征,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批判。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现将其批判性理论概述如下: 一、对“技术理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须作具体分析,它不仅是人类控制自  相似文献   

4.
“性解放”的浪潮正在西方和东方的一些国家蔓延。这种思潮在我国少数人中间也有所感应了。讴歌婚外爱情的文艺作品的出现,“第三者”问题的增多,不能说与此无关。 我们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又具有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悠久传统。西方国家为“性解放”而制造的种种“理论”,在我国是吃不开的。于是恩格斯的半句名言,突然引起了某些人的特殊兴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海内外流行一种说法:——直到19世纪末,由西方传来卢梭《民约论》等学说,中国知识分子才开始追求民主,讲究人权,似乎民主和人权是西方“舶来品”。民国初期,一些清朝遗老遗少中的“国粹”派曾把它们作为洋货一样来抵制。晚近又有人说这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云云。 其实这些都是曲解和误解,毛病出在不数典而忘祖。在民主和人权制度方面,西方一些国家虽较早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其中当然不无缺陷。但说到思想、主张和学说,中国也  相似文献   

6.
社会质量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兴起和流行的重要社会理论,它与礼仪建设之间有一种伦理契合,使其对于礼仪建设有重要的互助意义.本文分析了西方“社会质量理论”与礼仪建设的契合性、西方“社会质量理论”视野的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同时探讨了基于社会质量提升目标的当前我国礼仪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一庞蒂的用法,即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即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1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用法的一种毫无道理的综合,将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显然不是“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8.
<正>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各种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和流行,"民族""种族""国家"等一些新的社会学、政治学概念逐步引入中国。国内学术界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内部的知识群体也因此经历着巨大的知识变革与更新,他们渐次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中国的民族问题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9.
卡通(Cartoon),源于西文,本意是“草图”、“漫画”、“使漫画化”。中国卡通一代是指比中国新生代(50年代末—60年代出生)晚一代出生的、与中国电视时代、商品经济、卡通大众流行文化同时成长的一代,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基础究竟是指生产关系还是指生产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就有过争论。王子野、孙叔平等同志主张;经济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包括生产关系的方面,也包括了生产力的方面。”但多数同志则认为,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我国理论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近年来,在党的“解放思想”的精神鼓舞下,有些同志重新在内部的和公开的刊物中发表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从90年代初开始,“全球化”理论首先在西方紧接着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迅速流行,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主流话语。它描述的是一种现实状态,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即全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交流日益发展情况下的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全球化进程的逻辑指向应当是作为民族国家精神支柱的民族主义的日渐萎缩。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全球化的时代潮流非但没有造成民族主义的式微,反而是催发民族主义在理论和行为两个层面的勃兴。例如,阿根廷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这个词是六十年代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今天已成为中外报刊上常见用语之一。它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新名词。政治现代  相似文献   

13.
辩证思维在骨科疾病诊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和哲学都是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学科,两者在历史上和逻辑上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我国曾经流行“医学辩证法”的名称,前苏联常称“医学的哲学问题”,而西方一般就叫“医学哲学”[2]。辩证思维作为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医学中闪现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自觉地将辩证法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作者关于辩证法在骨科诊疗中运用的一些拙见。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骨科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同一疾病有多种分型。因此,要做到正确地把握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就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做出具…  相似文献   

14.
穆新同志: 你提出现在西方有些国家流行“试婚”,我们 国家为什么不可以试行的问题,这是当前我国部分 青年中存在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婚姻关系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 不同阶段,标志着人类进化的一定程度。当前我国 实行的一夫一妻制,通行的对婚姻采取的慎重态 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和精神文 明,是健康的、进步的,她给个人带来幸福,给社 会带来安定,是行之有效的、适合时代与人民要求 的制度。而西方某些国家流行的“试婚”,是对婚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冲击以后,虽有一些曲折,但“东道西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之论争,东亚依托其身于“西化”河流,而建立了西方思想为主的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国家。又如今有的洋模鬼样所谓“世界化”招牌,秘密地促进美国化,因而他们主张“新自由主义”。在此,不必详论资本主义的变形而隐藏着美国霸权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毛病,但非论不可的是,新自由主义之下的人生目标为金权,因而使人陷于无限竞争的涡旋的情况,以及“朴散而为器”的现代含意。庄子说“道术将为天下裂”,在现代西方社会中,宗教讲“道”,科学讲“术”。但因其特有的二元论思维…  相似文献   

16.
正在崛起中的六种西方哲学思潮范燕宁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些原有流派继续发展,但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哲学思潮、流派迅速崛起,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又叫合理性哲学,最近十几年来在欧洲大陆和英美国家广泛流行,已成为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中的一个新热点。目前西方各国哲学出版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有进一步发展之趋势,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中讨论更为热烈。合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试图扬弃传统理性的产物,也是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渗透、接近的产物。它起源于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抨击,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危机的哲学反思。本世纪前50年,“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会聚点奔去,”并最初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特点。柏格森、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以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形式,确定了哲学合理性的界限。60—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崛起,波普尔、库恩、拉卡  相似文献   

17.
最近法国流行着一种名为“新哲学”的思潮。特别在1977年秋,B·H·列维的《人面兽心》和A·格鲁兹曼的《大思想家》两本书出版后,“新哲学”在法国电视台、无线电、报刊和杂志上争论得十分热闹,甚至在欧美其它国家的报刊上也有所反响。1978年起,欧美一些哲学杂志开始进行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8.
吴凌云 《天风》2013,(3):44-46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披露:“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性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反契约论──评诺奇克的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理论。三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一直是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国家理论是“社会契约论”。长期以来,“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国家理论的正统“范式”似乎是不可动摇、不受挑战和不可替代的。一、契约论的理想“社会契约论”最经典的表达首次出现于霍布斯的《利维坦》(1651年)之中,后来经过历代政治思想家们(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和康德等)的补充、调整、磨确和完善,造成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说法,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按“自然法”行事。“自然法”赋予每…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童世骏1某某东西的“终结”(theendof…)就象某某东西“之后”(post-)一样,可以说是当代西方思想界的最热门话题之一。从50年代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一直到70、80年代的“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启蒙的终结”、“个人的终结”,甚至“人的终结”、“西方文明的终结”;越靠近20世纪的尾声,上一世纪下半期出现过的所谓“世纪末”(fin-de-siecle)心态就越是明显。所有这些“终结”(ends),就象无数的“之后”,其核心就是一些所谓“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所表达出来的所谓“乌托邦的终结”──19世纪思想家所提出的人类解放的理想似乎已经失效,以合理化作为核心的西方现化化过程的潜力似乎已经枯竭。所谓“乌托邦的终结”,说到底,是对于理性的信心的丧失。严格地说,西方社会的这种“信念危机”并不是新现象。上一世纪末的狄尔泰、本世纪上半叶的胡塞尔,都曾号召克服这种危机。但本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的这种危机,不是同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历相联系的,而是同所谓“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经历,同“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经历,以及同全球性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