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灵感问题曾经是我国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学术刊物发表了几篇专文,给灵感恢复名誉。1980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封信中明确把“灵感”看作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初,他再次著文,把灵感  相似文献   

3.
《五岳真形图》在晋代就已作为道教修炼的重要物质材料,后发展出多种抽象的视觉形式。本文从文献和图像出发,分析其视觉特征;其次阐释“真形”乃是道教生命本真的状态,显现为千变万化的“气象”,道教徒借助特殊、神秘的符图实现与“洞天”世界的互动;在美学意义上,《五岳真形图》体现了道教的抽象思维和象征思维,道教徒企图通过特殊的视觉形象控制超自然的力量,维持体内小宇宙与身外大宇宙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有人戏称:创造学将把人们引入一个“三无世界”,即:无中生有;无奇不有;无所不能。这些观念对于“定势思维或思维定势”是一种挑战。正由于此.百花才能争艳,视野才能开阔,创造思维才能穿廊八厅,登上财代的舞台.一展她的风采。一日:无中生有。例士。教学上的“黑洞”。我们随意取一个数.如9288759,经过扫描得到其中有偶数3个,奇教4个,总数为人这347中,再找出偶数1个,奇效2个.总数为3。依d巴共推。仍为123,4已即为一个数学上的黑洞。人们可以以任何一个数学上的数列.无论这个数列如何巨大,最后一次重复程序得到的仍是”12…  相似文献   

5.
关于“抽象”和“具体”这对范畴的涵义,人们的理解很不一致。在辩证逻辑研究中,有的同志把它们当作思维形式的范畴来使用,认为抽象具体律是思维形式的规律;有的同志则把它们当作思维内容的范畴来使用,认为抽象具体律是构造理论体系的特有规律;此外还有“抽象同一”、“具体同一”的说法,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前者是形式逻辑的规律,后者则是辩证逻辑的规律。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真理不仅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持这种意见的同志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具体性理解为特殊性,而把抽象性理解为普遍性,另一种则认为真理在形式上是抽象的普遍性,在实质上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左翼的认识论批判语境中,“现实抽象”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从交换抽象到抽象劳动再到资本抽象的流变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将现实抽象理解为交换抽象,虽然推动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批判,但对抽象劳动的否定却导致其未能彻底完成认识论批判的任务;将现实抽象定义为抽象劳动,虽然触及了马克思关于现实抽象论述的核心,但未能把握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抽象结构;而把现实抽象界定为资本抽象,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这一“具体总体”是自主的、单向度的、封闭的、抽象的统治结构,但由于其方法论的限度,又未能彻底完成认识论批判和社会形式批判的任务。实际上,现实抽象不只是单一的社会形式抽象,而是包括了社会存在领域多种关系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的现实抽象理论应是认识论批判、社会形式批判和主体解放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发展和中西哲学观念比较的角度考察古代儒学,阐明了传统儒学精神的实质和特征。西方哲学把人的主体意识理智化,导致抽象分析的思维方法及哲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对立。儒学则把人看作一个整体的存在。因而儒学是人学以实践理性为核心统摄理论理性,在对人的整体理解中确立道德至上的价值观念、直觉整体思维方式,把宗教建立人存在根据的功能内在地包容于哲学,并提升为哲学精神,这是儒学人学体系的总体特征。儒学体系的逻辑内容主要是“性与天道”。这两个方面在儒释道合流过程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澄清,宋明儒学对它作了系统发挥。宋明儒学的理论贡献是:把“气化”观念引入本体论,揭示了道作为道德形上学本体的整体性、创造性、超越性的意义;把气质观念引入人性论,确立了心、性为一的人性整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是整体思维的前提。整体思维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浑沌抽象的整体加以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并使之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客观整体在思维主体的显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由各个部分机械相加构成的;另一种是按其内部固有的特性构成的。前者不能在思维中逻辑地再现客观整体;后者则能,而它正是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属于辩证思维,也就是辩证逻辑研究的内容,在思维层次的划分上应该属于辩证思维层次,而不是什么更高的思维层次。整体思维在辩证逻辑中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其特定的原则和规律可归纳为三:第一、连续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确定后,思维主体就要从许多纵的方面去反映客观整体,把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不要人为地中断整个思维过程;第二、立体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  相似文献   

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在六十年代有过一次讨论。当时的讨论主要围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叙述的方法还是研究的方法而展开的。这一讨论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近几年来,随着对辩证逻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讨论也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方法。章沛主编的《辩证逻辑基础》一书表现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意象抽象运动,其实也是意象变形运动中的一种。意象变形运动主要是“情感表现性特点”的变化所引起的拓扑之变;而意象抽象运动主要是主体内在“秩序要求”所引起的“具象形式化”,  相似文献   

11.
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虽已告一段落 ,但长期以来困绕着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 ,一些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评、质疑和否定 ,明显表现出对这一理论所应用的方法的误读和曲解。更为遗憾的是 ,一些着力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人 ,对马克思的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和曲解。一、作为“思维抽象”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和科学体系的起点 ,无疑是思维抽象的产物 ,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抽象”。它首先由一系列包含一些最简单规定的概…  相似文献   

12.
略论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和语言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人们说话,你所听到的是语言;人们用文字把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数量遗传的奥秘,廓清数量遗传领域中的讹误。方法:通过数学抽象,直观地显示出基因决定性状的客观舰律。结果:1.提供了等位基因平衡图;2.描述了单基因性状的形成;3.描述了多基因性状的形成。讨论:1.不宜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述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状;2.不应该用“变员数”或“频数”(即人数)表示所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连续”与“不连续”;3.单基因性状不是“2—3个峰”,而是2—3个点;4.多基因性状变异分布不是所谓的“正态分布”,多基因性状与基因型之间是线性关系。5.“正态分布表示性状的连续”是一种误导。  相似文献   

14.
阴阳:中国传统的思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以易经邮世界观与方法论》和以易经则儒、道两系的影响广文中(分别载于《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夏之卷和1995年秋之卷),已论述了“阴阳”观念在偶经冷的产生,及其对儒、道两系的直接影响。其实,“‘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说到底,它曾经以一种更加潜在、更加抽象、同时也更加隐蔽的方式铸造着整个民族的“思维结构”,从而制约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作为一种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结构”同“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一样,也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15.
“性善论”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自孟子首倡“人性善”,历代以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诠释与再论证。进入近现代,钱穆基于稳健的史学立场,开始大量运用历史思维、进化论思维来阐发“性善论”内涵,并从“平等”与“自由”两方面使传统的“性善论”命题同现代思维接轨,使得这一古老命题焕发了现实的生机;不仅如此,钱穆沿着传统的空间进路、时间进路、层次进路向前推进。并一反传统的从正面立论的方式,采取了反面推论的做法,即主要通过归谬法论证“性善论”的合理性。由此,钱穆就把主要从本体论、工夫论角度解读“性善论”的传统进路,转向到从认识论、价值论角度看待“性善论”;相应地,“人性善”的内涵也从原本的主要是说“人性本善”和“人性向善”,转成了说“人性应善”与“人性必善”。  相似文献   

16.
《推背图》是一本迷信书,但“推背”一词却是有道理的。有好些玄物玄事是需要背向推理,即推背思维才可以知晓的。古代民间有个故事,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上面竖板留字“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则写上“隔壁阿二不曾偷”。这个故事只要稍稍推背思维一下.便命人捧腹不已。然而.现实商战中,象“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事还在不断演绎,诸如“跳楼价”“挥泪大甩卖”“滴血的优惠”,之事,有多少真如广告言中所说?!只要推背思维一番.便知这多半是骗人的把戏,大可以一笑置之,将此权且当作市场中的小幽默;倘若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佛教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中道”进行了专门研究。重点考察了这一观念在早期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表现形态。认为早期佛教虽讲“中道”,但在实际处理许多问题时往往不能把其作为原则较彻底地执行;大乘佛教的“中道”观念在早期大乘经、中观派、瑜伽行派中都有表现,但在理论上的发展高峰是在中观派中,“中道”在中观派中真正成为佛教学说中的核心观念。文章重点要表明的是:佛教的“中道”观念虽然是在否定或批驳与该教并行发展的其他派别的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形成的,但这一观念在思想渊源上又与其他派别(特别是婆罗门教)的哲学思想有关联。佛教在吸收吠陀及奥义书中婆罗门教有关思想的基础上,把与“中道”有关的思想材料加以归纳、提炼,使之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语言智力落后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当不发达,这给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轻度的痴呆儿童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用概念思维。但是,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已形成的概念,常常表现出不稳定和不完整。例如“树”这一词,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柽、松、杉等词);“动物”一词,也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牛、狗、狼等词)。对形成运动反应的受试儿童来说,“树”意味着右手按橡皮球,“动物”意味着左手按橡皮球。那种穿插呈现的词,既不属于“树”,也不属于“动物”的词,而成了非言语的信号。智力落后儿童形成了对“树”和“动物”比较正确的运动反应。他们的局限性是只按  相似文献   

20.
理论思维有两个环节,即知性和理性。在整个理论思维活动中,知性思维只是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只能实现单个概念的抽象(第一个抽象),而未能构成系列的概念。尽管这种抽象不无深刻,可总只能表现丰富复杂的对象的某个侧面。“知性是不能掌握美”的,因此,知性思维的结果还不足以产生某种完美的观念形态。所以知性思维有待过渡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