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词的舞蹈思考是一个节日,人类由此通过其思考力体验其思考的社交结构。人们在思考、宣讲和聆听之时,边听边讲并有他人为伴。柏拉图,这位善于交际者,正是这样滔滔不绝,让人洗耳恭听:“你对思考的看法是否与我相同?”这一问题是柏拉图在一篇以泰阿泰德命名的对话中借蒙格拉底之口提出的。当时苏格拉底正与泰阿泰德对话,泰阿泰德反问道:“你如何阐述?”苏格拉底回答说:“阐述为心在考虑任何话题时所发之言……但是我认为,心在思考时只不过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立自破。””’我们在思考时并不孤独;因为我们在思考时我们听着…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康德哲学思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 1 )我能够认识什么 ?( 2 )我应该做什么 ?( 3)我可以希望什么 ?( 4 )人是什么 ?它们分别由康德在“三大批判”和《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几部书中作了回答。假如我们不是囿于康德的框架 ,而是从更广义的哲学形而上学高度来思考康德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那么 ,它们其实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假如进一步明晰化和加以疏理 ,它又可以展示为如下问题 :( 1 )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人的生存智慧 ;( 2 )假如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活水     
玎茈 《天风》2003,(9):23
全能至上的主,您来了,我们听见了吗?您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7—38) 您从我们的渴想中来,仰望中来,切慕中来。您使我们打开了紧闭的心门,释放出新的生命。 生命之主,我们看见了吗?您是真的来了,您是我们的生命活水。您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  相似文献   

4.
陈跃鑫 《天风》2007,(8):38-39
英国作者卡莱称耶稣为“我们最神圣的象征,超越人类最高的理想,具有永存、无限的个性。他的重要性一再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在人的一生中需要群居,但同时也需要独处,去思考个体生命的价值取向,去探索生命更深层的意义。丹麦哲学家及神学家克尔凯郭尔曾在他的日志中这么写着:“要认识我自己,就是要知道神要我做什么,去发掘对我来说具真实性的真理,并去寻得让我可以为此而活或为此而死  相似文献   

5.
林孔华 《天风》2001,(11):24-25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相似文献   

6.
第一种,维持生计,求得温饱,保证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这是物质的功利境界。俗话讲:“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凡此种种,讲的就是这种功利境界。第二种,活出自己,实现自我,敞亮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精神的审美境界。当一个人活出自己,实现了自我,他如何不感受到一种美感愉悦和人生的幸福体验呢?作家亨·路·门肯说:“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讲:“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革命导师马克思讲,人…  相似文献   

7.
黄幸平 《天风》2018,(12):39-39
人离不开光。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认识、了解光吗?都见过真光吗?我们短暂的人生旅程中能一直有光相伴,直到永恒吗?我们来看几处圣经经文,我念给你听:“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l:9)“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耶稣是世界的光。  相似文献   

8.
沈以藩 《天风》1994,(2):41-42
经文:“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3) 各位同工同道、各位亲友,今天我们在圣堂聚集,纪念我们所敬爱的吴高梓牧师。  相似文献   

9.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哥白尼革命”一词在许多领域都被用以贴切地说明与康德为哲学带来的转变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转变。在《从外面(中国)思考:远东访谈录》[1]一书中对哲学家兼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进行提问的蒂埃里·马尔谢塞写道,这本书“不啻提出了重新启动‘离中心’这一伟大工作的动议,即定义我们的现代性———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哥白尼颠覆’”。[2]朱利安解释说,“中国和西方的对峙是当代最伟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在连贯关系”,它“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理智之后的先入之见”,因此中…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境界     
生命是什么?对人而言,人的生命就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肉体是有形可见的,因此在芸芸众生中,可辨别那一个是“自己”;灵魂是看不见的,但灵魂会思考,当思考到灵魂的施予者———上主时,才真正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死亡又是什么?信仰告诉我们,人的死亡就是灵...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朋友: 你好! 回信已拜读。“象上帝爱人一样地去‘爱邻人’,虽然在‘实践理性’上很难做到,但在‘纯粹理性’上却很难说有什么错。但愿你我能由知之‘易’而易行之‘难’吧!”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此话当为你我共勉! 你信上说,基督教之“原罪”说让你无法接受。你说,且不说我们这类“十等公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自我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自我价值是与其社会价值不同的另一种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而“自我价值” 则是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我把这种观点简称为“自我满足论”,这种观点是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它错误地脱离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察人的自我价值.价值关系只能存在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在一般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而外界物则是价值客体.外界物只有对人而言,才有所谓价值.而当我们考察人自身的价值时,人便由价值主体转化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海浪”双年展中提到“回到过去意味着回到某个时间轴的分叉点,去思考,去念想所有可能。但或许,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恢复过去,而是去理解自己的过去。真正的意义在于对此刻生活的重新审核,去寻找每一个决定‘我于斯’的瞬间。”而在这探索的过程里,涂鸦似乎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它带我跨越时空,让我回看自己的历程,也让我深刻地记录当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心理医生,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个桥梁,去与当事人沟通。因而,不少人戏称心理医生就是“卖嘴皮子”的,亦有不少人羡慕我们“能说会道”、“善解人意”,询问我们有什么诀窍?有什么决窍呢?我的体会是:一、理解尊重为上“医生,如果你觉得我戴着‘绿帽子’,没本事,看不起我的话,你就直说吧!”一位青年男子因妻子有了外遇欲与妻子离婚,妻子却死活不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为此,他内心十分矛盾:离  相似文献   

15.
人对一件事产生烦恼,其实原因往往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以及从这些想法当中感觉到的情绪。担心的情绪也是一样,担心背后必然有许多担心的理由,不管是什么理由,其中一定有某些想法不合适(否则也不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临床上可以由心理学中的认知学派称之为“认知扭曲”的几个方面,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二分法思考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事情只有“好与坏”、“有与无”或“对与错”两极,不能接受中间的灰色地带。例如:“我心跳得这么快,一定是又要发作了。”“我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完,就是一个失败的人。”这种想…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这样对你诉苦:“老师,我总爱胡思乱想,想的全是不着边际的事情!”“我很容易‘异想天开’,让人头疼!”“我的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了,总爱幻想!”由此可见,爱幻想的人在学生中不算少数。根据调查可  相似文献   

17.
罗纲 《哲学动态》2012,(10):23-28
异化问题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伊格尔顿认为,当前西方的社会危机仍然可归咎为异化,需要求助于马克思主义:"人类不断异化,社会生活愈发‘商品化’,我们的文化鼓吹贪婪、攻击性、不加思考的享乐主义和日益严重的虚无主义,我们正逐渐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对上述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明确地讲过:“原始共产主义不知道什么是价值”,价值概念“只适用于能够谈得上价值的那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马克思<资本论)书信集》)“人在给一定的外界物打上‘财物’的印证后,就逐渐在这些‘财物’之间进行比较,并根据自己需要的等级加以归类”,于是就形成“价值”的概念,作为交易中力图实现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第410页)。因此可以认为,“人的价值”正是在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关于人的“价值”及其比较的概念。因为:第一,历史表明,“尊重人的价值”的口号,是在高度  相似文献   

19.
学会质疑     
“家园”栏目及网站已历三载,从师兄之手又传至我这一届。当“青年思想家”网站改版,我征求导师贺立华教授的意见时,他说:“家园可否搞一话题‘质疑青春’?”他还说:“我们是没有资格宣称‘青春无悔’的一代, 那么你们呢?”这问话直指要害,让我们无处逃避;反思本是人类保持清醒的一种态度, 可长期以来我们却宁愿选择遗忘,这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既然无法逃避, 索性就去直面逼问,连同我们的青春一道,交与良心来审判。搞这样一个话题,我们要倡扬的便是质疑的精神:一种打破思维惯性奴役的独立思考,一种不贪恋安逸享受的反思性格,一种面向自我灵魂的苛刻拷问。话题的组织,我们力求找准、抓稳、打狠,不隔靴搔痒,不虚张声势,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5年第七期有一篇通过对“雪”的逆向思考来训练学生进行反常思维的文章。文章中的一位学生的“口头作文”给人印象深刻:“雪,把我们这个城市变成了冰雕工激的世界。我凝望着天空中飞舞着的白色‘羽毛’,不禁想到,有多少人为她的纯洁而咏叹高歌,有多少人为她的晶莹而赞美不止。但是,朋友,你是否想到,那白雪掩盖了人世间的肮脏和丑恶,它似乎变成了它们的保护神。那一堆堆垃圾,一片片污水,一道道断壁残墙,一处处粪便……都被雪美化了。正因为她美化假、恶、丑,是见不得人的,所以,她最怕阳光,太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