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日本成文法律目前尚无关于安乐死的明确规定,但是一些典型的判例已经对安乐死合法的条件做出了界定.日本社会和民众绝大多数能够接受消极安乐死,但是强烈反对积极安乐死.积极安乐死属于日本刑法上的杀人罪行为,但是量刑较轻.  相似文献   

2.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安乐死的研究和讨论,《健康报》于1988年4~8月进行了专栏讨论,90%的读者支持安乐死。广大群众对实行安乐死的愿望越来越高,多次出现自发安乐死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和保障,往往发生纠纷没有相关的法律准绳来处理。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期间,北京、上海的60多位代表提出两个议案,要求尽快立法制定《安乐死实施条例》。在我国依法实施安乐死,标志着安乐死研究开始进入立法阶段。199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领导的安乐死课题组提出的《安乐死暂行条例(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以下简称“祝氏《草…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重庆医科大学(630046)刘利安乐死,作为一种安详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它的提出,无疑是人类死亡观念的重大革命。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70年代以后,安乐死更是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丹麦、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杭州平凡律师事务所(310002)朱强安乐死立法的意义医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疾病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和功能。但是医学总受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同时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又可使无希望治愈的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虽然目前全世界仅有荷兰等极少数国家通过了有关安乐死的法案,但安乐死实际已经在许多国家悄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体行医者赵某还声称自己实施过几例"安乐死".我们实在不知道这种"违规"操作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这些事实提醒我们不应再就安乐死问题采取回避和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正视它,并尽快制定出明确的法规,在认可安乐死的同时,规范安乐死的实施,作出符合人类理性的选择和符合人类法的精神决断.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自由———人权性、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济性。1 自由———人权性法律的制定、运作都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主旨并最终使主体获得自由与平等。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 ,是人的价值的最终体现 ,而肯定人的价值的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就是人权价值的法律化。法律肯定人权、保障人权 ,唯有如此 ,才能最终获得人权并实现人权。对人权的肯定或抹煞、保障或践踏 ,构成法之善恶的分水岭。安乐死立法 ,具有自由———人权性的法律价值。尽管目前尚有“人有无选择死亡权”之…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立法的社会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无意参与安乐死概念的讨论 ,只是从安乐死应是由个人的意愿决定的基本前提出发 ,将视线集中于支持安乐死的社会实证和价值角度的分析 ,从而希望引起对安乐死立法的关注。1 安乐死的实证分析1 1 安乐死的医学角度反对安乐死的理由大多源于人们对于医学的依赖和信任。但是 ,正是由于医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安乐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医学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目前不可治愈的疾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 ,这一切都不能将治愈率绝对化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顽疾带给病人的巨大痛苦。正是基于这一点 ,给予…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11.
388 Japanese religious groups—143 Shinto, 157 Buddhist, 58 Christian and 30 others—were asked to answer questions regarding several forms of euthanasia and extraordinary treatment during the dying process. Passive euthanasia and indirect euthanasia were accepted by around 70% of the respondents. Active euthanasia was favored by less than 20% of them. Christians were less supportive of euthanasia than practitioners of other religions. Shinto and Buddhist corporations advocated being natural, when medical treatment became futile at the terminal stage. Religionists' views may deepen the discussion of end-of-life issues.  相似文献   

12.

德日司法机关对于消极安乐死整体上是持容许态度,认定其合法化的核心根据在于是否符合患者的主观真实意愿。其中,德国司法判例的传统观点是通过区分“作为”与“不作为”来判断能否构成法律所容许的消极安乐死,但当前正朝着直接通过患者的真实同意或是推定同意来阻却安乐死违法性这一趋势发展;日本则是综合患者的自主决定权与医师的治疗义务界限来加以认定。上述司法实践启示我国可以藉由患者的真实同意或是推定同意作为消极安乐死的正当化根据,并以临终状态的认定与患者意愿的获得作为判断消极安乐死能否成立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学理上,安乐死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意愿安乐死。自由主义的伦理学分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自由主义哲学观来审视两类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自愿安乐死体现病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人格尊严之自主性的结果;无意愿安乐死是由利益相关人代为选择,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严格立法来规范安乐死行为,也应成为我国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悟践疗法与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本土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开本土化之先河的是悟践疗法.从悟践疗法的发展可以了解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早期特征.悟践疗法的人性主义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强调人性是由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三方面融合的全方位、全息的整体.悟践疗法的认知与行为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理论和实践证明:悟践疗法具有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把在荷兰福利体制下狭义的安乐死概念移植到中国是不适当的.对于临终病人医疗上的缺陷不能用他们临终时的体面、尊严这一标准来衡量.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迅速地结束生命,而是要通过中国卫生医疗决策中的分配公正来提高生命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跨国框架来讨论安乐死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6.
对136例无救治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问答式调查,旨在分析安乐死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结果,只有2.2%的患者欲选择安乐死,家属均不选择安乐死;95.6%的患者和97.8%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或姑息治疗。因此,安乐死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概念提出后,围绕其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安乐死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安乐死的正当性、合法性,从刑事理性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现实境况下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可行途径。从安乐死事实上的非犯罪化,进而提出对安乐死案件审查的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