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活上会如意。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你的辛勤努力。 尊重别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相似文献   

2.
“全球文化战役”,是介于那些接受现代科学之自然、人文内涵的人和另外一些排斥这种观点的人之间的争斗。有人说我们正处于这样一场争斗之中,而且有可能在以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这种争斗带来的紧张不安还会持续下去,对此我不敢苟同。这场争斗的要点在于:何谓现代科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的医学和技术方面的科学价值,是勿庸置疑的。然而,现代科学只是在新近才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人类进取行为,并且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能真正领悟它的哲学内涵。二百年前,当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很少有人(包括那些当时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了解或…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10)
正只要趁父母在世的时候,为父母多做些小事,父母的心就能得安慰早晨灵修时想起一段经文:"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3)上帝的话语真实可信,经历过了,才能真正领会到其带给我们的祝福。  相似文献   

4.
你能信任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两端的人互相发泄了生活的压力和时社会的不满,得到了一种解脱,但主人公因为“人心叵测”,或者是城市人特有的警惕和防范使“我”惊恐万状,一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7,(2):16-17
本文系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博士的见证与分享,为读者提供一个寻求真主的路径.旨在引导读者.认清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做人方向,今世得平安喜乐.来世得天堂永远真福。  相似文献   

6.
荐者语:本文系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博士的见证与分享,为读者提供一个寻求真主的路径,旨在引导读者,认清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做人方向,今世得平安喜乐,来世得天堂永远真福。我的转变在学校里,我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参加工作后,我在一位同事家中看到一本《科学家的宗教信仰》。打开一  相似文献   

7.
8.
单谓祥 《天风》2002,(11):48-49
重视基督教伦理道德提升中国教会整体素质圣经是强调道德的,十诫里面有六条是有关道德的。“在整本圣经里,从旧约到新约,高举伦理道德的经文极多极多”,“基督教和它的前身犹太教都有非常重视伦理道德的传统……圣经是一  相似文献   

9.
赵娜  周明洁  陈爽  李永鑫  张建新 《心理科学》2014,37(4):1002-1007
信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其相关研究不能脱离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个体在一般信任水平,信任的建立方式,信任的种类及信任修复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信任存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对线索的提取方式不同、所处社会文化情境不同及文化的变迁。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信任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其中卡片分类与深度访谈相结合法、“桌面游戏”法最受研究者的青睐。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查信任的本土化概念,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下个体的人际信任建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讨论外行(或新手)应该如何评价专家的证言,以及如何在两位或更多的相对立的专家中确定哪一位专家的证言最可信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新手根据下列五类证据作出判断:(1)支持一方的观点和批评另一方观点的专家所提供的论证;(2)某一方得到了其他一般认定的专家的认同;(3)对专家们的专长的"元专家"的评价(包括由专家们获得的正式证书反映出的评价);(4)专家们关于所讨论问题的利益和偏见的证据;(5)专家们的过去"记录"的证据。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应用的"社会认识论提出了实际挑战。例如,什么类型的教育能实质性地提高新手评价专家的能力;什么类型的互动调节有助于使新手—专家关系成为比盲目信任更能得到辩护的信任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志祥 《天风》2003,(9):12-13
经文:约叁2 主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太9:12)那就是说,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就医用药,而健康的人,则没有这样的需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人是自以为健康,他们身体健康而灵魂却缺乏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说,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这个定义,不但包括身体的,还包括道德的。一个人若道德不健康,整天想入非非,思想低级趣味,就会萎靡不振,睡眠不佳,最终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一个人的道德很重要,我们国家现在提倡“以德治国”,教会也提出“以德治教”,这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我们从圣经看到,十条诫命的后六条就是讲伦理道德的,是对人的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灵性健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法兰西斯 《天风》2011,(5):48-48
主啊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人机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个体在人机交互中并不总是持有恰当的信任水平,也可能会出现信任偏差: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信任偏差会妨碍人机合作,因此需要对信任进行校准。信任校准常常通过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两条途径来实现。信任抑制聚焦于如何降低个体对机器人过高的信任水平,信任提升则侧重于如何提高个体对机器人较低的信任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校准效果评估的测量方法、揭示信任校准过程中以及信任校准后个体的认知变化机制、探索信任校准的边界条件以及个性化和精细化的信任校准策略,以期助推人机协作。  相似文献   

14.
真诚与信任     
在机关工作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同事可以一起开会、出差,但很少串门;可以一起神聊、调侃,却很少谈心。宏观归结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了解、学习、接受的世故人情,强调的多是理智、控制和约束。越是有教养的人,应该越是理智、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于是,“有教养的人”逐渐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含蓄与文雅,真诚和信任也就成了外在装点。  相似文献   

15.
风险与信任     
现如今,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国外有些学者把当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满足需要的方法引出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更多的问题。但是,不管是在宏观还在微观层面上,信任显然比不信任的管理成本低。信任(trust)与信心(confidence)又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信任包含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信任缺失的情况又普遍存在。不管政府或者个人,其实都需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这些策略会帮助政府或者个人看清潜在的危险,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心与信任     
梁林天慧 《天风》2010,(3):45-46
<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微妙,据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森(ErikErikson)提出的理论,人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要建立对人的信任,0至6个月大的婴孩若定时获得食物供应、清洁、与人交流,便会对周围的环境存着信任,这有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68名大学生对随机生成的300张面孔进行是否值得信任的评价,结果显示评价者对陌生面孔的初始信任程度不同,表明由结构特征所决定的面孔可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评价者对其信任程度的高低。随后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在"不值得信任面孔"评价中表现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面孔可信度和信任倾向两因素对于初始信任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维生素的重要作用,现在已家喻户晓。人们不但注意从食品中摄取维生素,在防病治病时,还会服用一些维生素制剂,只要对症,效果是很好的。但对于“精神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许多人可能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其实,“精神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同样很大,一旦缺乏,也会致病。“精神维生素”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自编《大学生内-外信任问卷》,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的现状,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男生的信任半径大于女生,信任水平低于女生;(3)学生干部的信任半径小于非学生干部,信任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4)大学生信任半径随着消费水平的升高而减小;(5)高年级学生的信任半径大于低年级学生,信任水平却低于低年级学生;(6)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