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徵散论     
王徵(1571─1644)是明末天主教徒、维新派和机械工程学家,但长期以来为旧史学家所忽视。本文认为宋伯胤先生《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一书,对王徵的科学成就和宗教信仰做出了公正的评价,恢复了他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并从王徵的思想、政治经历,探讨了天主教信仰对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第一人——王徵,始终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点.王徵墓葬原处于陕西三原县杨杜村东北五里辘辘把塬上,近日在迁建之中.笔者有幸从王徵后人那里得到出土的王徵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的文字资料照片,现整理出来以提供于学界同仁旨在共同推动王徵的学术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王徵生平著述贡献及研究现状,重点在于对出土的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进行点校,同时做了初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以引起学界对这份资料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方旭东 《现代哲学》2023,(3):141-154
在晚明奉教士人中,王徵以其“畏天爱人”之说独树一帜,基督宗教原有的信爱论在他这里变成了“畏天”说。论者一般认为,这种“畏”的宗教情感,是王徵以儒释耶的结果。本文挑战了这种流行观点,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王徵“畏天”思想主要来自善书。通过对王徵所用“畏天”一词语义的考辨,作者确定,其用法与善书最为接近。而王徵从小所受的善书教育以及他本人对善书从未间断的修持,证明这种相同不是巧合,而是王徵从善书那里习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搜求完备、体例合理、编校精审的王徵著述及研究资料集成——《王全集》(2011年12月第1版)(下文简称《全集》)由陕西师范大学林乐昌教授编校整理出版了,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承担了此部扛鼎之作的出版任务.这部装帧考究的《全集》,共二十二卷,另有附录五种,200多幅插图,近71万字.研读之际,颇感厚重.  相似文献   

5.
<正> 《说文解字义证》是清代学者桂馥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约二百万字。桂馥字冬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进士。他生逢乾嘉盛世,受一代学风影响,极其重视朴学。从录为诸生起,一直到进士及第,四十年间日取《说文》与诸经文义相比勘,写成《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说文义证》的主要方法,是徵引古籍中有关材料以疏解《说文》。徵引的范围极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有为一字而引证十数条的。对所引材料,桂馥颇下了一番择别爬梳的功夫。清代  相似文献   

6.
四、王徵谢官归田后,于明崇祯11年秋(1638)将以往聆听汤若望神父的修会内修奇迹等辑录成册,写序并刻印为《崇一堂日记随笔》一书行世。现国内有向达先生1936年3月抄本,台湾有影印明刻本。 在书序里,王徵首先释解“崇一堂”一词之所指和意义:“盖天主十诫首云:‘一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故尝谬拟一联:‘自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以来,两间无两主  相似文献   

7.
王徵略传王徵,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4月19日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镇王家堡。字良甫,又字葵心,号了一道人,又号支离叟,天主教圣名斐理伯(Philipe),乡人私谥端节先生。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乡试中举,后困公车近三十年,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登文震孟榜进士。王徵饱读经典诸书,才富五车。名理渊涵,躬行砥砺。任直隶广平府推官,辨清白  相似文献   

8.
包兆会 《天风》2016,(5):46-47
正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陕西西安府泾阳鲁桥镇人。机械工程学家,其译绘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力学和机械工程学的书;曾担任直录广平府推官、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他也是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第一人,留下诸多基督宗教文献,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一起被称为晚明"四贤"。  相似文献   

9.
明代科学家王徵,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隆庆五年(1571),生于陕西泾阳。父应选,号浒北,通经算,教学乡里,著有《算数歌款》和《浒北山翁训子歌》等。王徵从小秉承父训,又受业于学者张(钅监),为后来成就奠下初基。16岁补弟子员,24岁成举人。但由于志在经世致用,醉心科技,无心追逐科举功名,直至天启二年壬戊(1622)五十二岁时才考取进士。一、器物研制成就在中举至中进士这一漫长的岁月中,王徵芒履蔬食,力田著书,研制器物。先后造有虹吸、鹤饮、轮壶、代耕、自转硙、风硙,水铳等等,大有裨于农业生产和民生日用其中“虹吸”、“鹤饮”“水铳”最有实用价值:虹吸,引之既通,不假人力,而昼夜自常运矣。鹤饮,虽用人运,然视他水器则犹力省而功倍焉。”在虹吸、鹤饮图说后并附有铭。《虹吸铭》曰:尔躬匡梴,尔腹渊然。一孔气宣,厥瀵斯泉,载沃载涟,惠我(田)田。祝尔万年!“《鹤饮铭》曰:“冽彼下泉,泽蔑及亩,尔奋尔力,遑恤濡首,载沉载浮,  相似文献   

10.
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陕西泾阳人。16岁补弟子员,24岁中举人,52岁考上进士。寻补广平推官、扬州推官,在登抚孙元化推荐下,任山东按察司佥事,监辽海军务。嗣因登州游击孔有德等叛,登州失陷,元化被执,王徵只身逃归。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入关,罗致缙绅,在李自成的特使面前,王徵坚决不从,引佩刀自誓,由其子永春代为应命,乡人以身赎者百人。永春得以平安回家。王徵与西洋传教士多有交往,且因性好格物穷理,与教士所言相契,由崇信科学而皈依天主教,洗名斐理伯,成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其超性生活颇为充实,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1.
徐晓鸿 《天风》2010,(3):52-54
在明代基督徒士大夫中,王徵(1571—1644)的名气远远比不过有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但若论基督徒在科学上的贡献,王徵则是除徐光启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不二人选。古时候,人们对科学研究一直不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七、除以上所引各著书外,王徵在他的其它写作中也多次流露出了他对信德,对恪守圣教诫规,对进德求永生的赤诚意、拳拳心。如《山居咏·简而文自记》中有:“远离市尘,渐扫三仇浊累;潜伏洞壑,永遵十诫清修。此余素怀;而今计可幸惬耳。”。“糊涂账,何须算,神明境,乐有余,分明认得来时路。半生潦倒从人笑,百样  相似文献   

13.
尽管阳明本人很少结合《周易》乾卦的象义来阐发其思想,但其弟子王畿、王艮、季本,及其后学陈嘉谟、王时槐、唐鹤徵等人则经常借助乾卦来发挥其性理、良知学说。王畿、王艮是阳明最有影响的两大弟子,二王虽都以良知为现成,但两人的学术旨趣实际上差别很大。就两人关于乾卦及对孔子形象的诠释来看,王畿是"潜龙"派,认为天下无道,可以选择潜藏隐逸;而王艮是"见龙"派,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个体"龙德"精神的崛起,"无首"寓象所体现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有思想启蒙与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一种上人之象徵或德相(一)妒忌和骄慢微小乃上人之象徵。(二)贪心微小,安贫知足乃上人之象徵。(三)不爱装饰,无有我慢,从不盛气凌人者,乃上人之象徽。(四)无诳诈,不隐藏者,乃上人之象徵。(五)自己...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史德"就是历史学家在著述历史时所持的态度,也指史家本身所具备的道德修养。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中专列"史德"篇讲述史家的修养与心术,对章学诚、梁启超的史德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并强调"治史以畜德"的重要性。柳诒徵的史德思想有助于我们借助历史进一步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刘海天 《现代哲学》2022,(3):147-154
《群书治要》是一部系统总结唐前历史文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匡政巨著。魏徵既是《群书治要》的核心编撰者,亦是“贞观之治”的首功之臣。魏徵位居宰辅,其政论涵盖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且多为唐太宗采纳,其政论与《群书治要》的相关度甚高,可见《群书治要》的历史作用。《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的影响主要关乎治体的引领,体现在以经典人文理念实现高屋建瓴的指导,以数千年历史兴衰作为鉴戒垂范,以统一与多元兼容的政治格局和权变思维推进大一统盛世出现。《群书治要》既是贞观君臣施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今人深入理解“贞观之治”成因的重要文献依凭。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明末进士、中西学巨子、我国西北天主教奠基人之一,爱国爱教先贤王徵 逝世三百五十周年,谨撰此文,缅怀先生,以启迪我辈效法先生努力步于爱国爱教之道。  相似文献   

18.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重令》),“制天下”(《事语》),从而“可以为天下王”(《轻重甲》、《戒》),称为“帝王”、“天子”(《枢言》、《五行》、《轻重己》)。如此等等,《管子》全书竟有数十处之多,我们概括称之为“王、霸”说的词语。这么多的“王、霸”,说词语,以科学态度研治《管子》全书,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轩辕本纪》乃唐高宗时人综合前代道典外书中的黄帝事迹而编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黄帝传记专书。晚唐王《广轩辕本纪》对少数条目作了增补,仅重新抄出几条常见古书的原文,没有利用其它唐代道书。《黄帝内传》则完全模仿《汉武帝内传》,内容以西王母与黄帝的交往为中心,约出于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与《连山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与《连山易》王德敏《管子》是由管冲学派相继编撰、陆续完成的一部御民治国的经略全书,是齐文化的代表作。它的成书经历了自春秋桓、管霸业至战国末年约四百多年的时间。此期,也正是《易经》被广泛地运用并逐渐发挥为《易传》的时代。作为中国文化重要源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