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界对马丁·路德的研究综述李长林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结束了天主教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他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教会改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路德成为了震撼欧洲、并...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教奠基者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1518年的海德堡辩论会议中,首次提出"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的名称。他不仅是为了与当时中世纪倡导的荣耀神学划清界限,而且向忠实于《圣经》的教会指明认识神的真实道路。本文主要首先分析路德十字架神学形成的因素,接着阐述路德十字架神学的要点,最后反思路德十字架神学对今日教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卫英 《天风》2017,(7):38-39
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8,(21):48-48
路德会启动"路德10年"庆祝宗教改革500周年近日,路德会在德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个纪念新教宗教改革10年的庆典活动,在未来几年直到2017年,基督徒将会庆祝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推进与其他信仰对话和更深的神学交流。近日,  相似文献   

7.
若霖 《天风》2010,(3):60-61
想要了解或研究基督教新教者,无人能跨过马丁·路德。因为路德的经历与思想对新教神学影响甚巨。路德的中文书籍有《路德脱离天主教前后》,香港浸信会出版的《黑暗中的亮光:马丁路德一生有趣的事迹》(在1975年三版时改名为《马丁路德伟大事迹》),  相似文献   

8.
马丁·路德的婚姻家庭观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马丁·路德本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路德的婚姻观、路德对离婚的态度与观点、路德的家长制传统观点等四个方面对路德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并指出路德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清超 《天风》2018,(1):42-43
'婚姻中的双方应当互爱,互相尊重,爱情才能滋养婚姻的幸福'马丁·路德是伟大的神学改教家,他的神学观点使他的婚姻观也发生改变并且在他亲身实践的婚姻生活中证明和恢复了婚姻的尊贵地位。路德与他的妻子凯瑟琳·冯·波拉的婚姻几乎成为新教典型的模范婚姻,他的婚姻观也奠定和影响了16世纪以后整个欧洲世界的婚姻观。本文从路德时代婚姻观演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黄金斌 《天风》2007,(13):36-39
引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曾经令千万人激动不已的人物,但在死后仍能持续震撼人心,感召后人的,恐怕数目就少得多了。马丁·路德无疑是这少数人之一。马丁·路德也许是近代被谈论最多,被了解最少的人。虽然我们记住了路德名字的人很多,对他似乎了解的人也不少,但这若是比起对他误解的人数来说还是少数。当然,刻意歪曲者毕竟很少,更多的还是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和浅薄。路德的作品众多且涉猎极广,对于当时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有所提及。虽然他不是一个很有系统的神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认为天主教的七圣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礼是耶稣基督亲口设立的,应该作为教会的圣礼来持守,而弥撒应废止。路德通过对圣经的专心研读,认为人神之间已有耶稣基督做了中保,不再需要一个祭司阶层,信徒人人都是祭司:‘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对当时天主会的善切得救、守圣礼称义的信条,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书1:17),因为基督徒信仰的来源和标准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13.
姜晓文 《天风》2017,(7):40-41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对尤图宁相关论文的翻译及编译者的分析综合而成,旨在探讨芬兰学派的尤图宁博士关于马丁·路德"性观念"的神学研究。首先分析了他指出的路德生活之中世纪后期关于性与婚姻的四个特点之后,其次,全文着力分析了他的七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路德"性观念"思想框架背后的这些神学要点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性观念与婚姻观的重要影响。第三,探讨了路德是否比他的先驱者们对性更加肯定。就路德研究的学术历史而言,尤图宁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基督教会发展的两千年历史中,尽管政教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优秀的基督教神学家都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无论是在教义理论、在教会实践还是在信仰生活中,因为政治其实就是集体生活的事务。神学家可以不是政治家,但不能逃避政治。马丁·路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基督新教的鼻祖,宗教改革家,基督教神学家;虽然路德不热衷政治,也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基于他在当时的特殊地位,他无论如何都无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明史和路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路德的学习、教职和改教生涯来看,他对人文主义学术基本上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人文主义学术对路德的圣经注释、改教发现以及教牧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不能过分地强调路德与人文主义之间的一致性,还必须注意到这种一致性是建立在深刻的分歧之上的。作为一位宗教改革家,人文主义对他来说更多的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路德对待人文主义的态度、认识和立场,反映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林辰欣 《天风》2017,(9):31-31
你对宗教改革推手——马丁·路德了解有多少?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我们借此重新认识路德——这位外号“火山”、教会史上杰出的先辈。经常在英国、西班牙基督教杂志撰稿的传道、作家威尔葛雷汉(Will Graham),揭晓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这位基督教信仰改革先驱的七项事迹:1.路德成为修士的原因多数人都知道路德是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  相似文献   

18.
文革 《天风》2017,(10):38-40
一、引言 马丁·路德倡导欧洲宗教改革至今已有500年。众所周知,路德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会内在的教义反思和道德重建,也为欧洲进入现代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两个方面可以同时在路德具广泛影响力的神学突破之一——对基督教天职观念的理解上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刘若民 《天风》2017,(10):33-35
经过长时间的研经、默想与经历反省与挣扎之后,1517年10月31日,神学博士马丁·路德(Matin[us]Luder,1483-1546)将“九十五条条论纲”递交给马格德堡大主教阿尔布勒希特·冯·美因茨(Albrecht von Mainz)并署名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相似文献   

20.
正一、前言1517年10月31日,大锤发出沉重有力的敲击声,马丁·路德把一张长长的羊皮纸,钉在德国威登堡大公城堡教堂大门的木板上,难道是路德在敲门吗?其实不只是路德,还有基督教界的全部良知,和路德一起来敲响了罗马教会之门。被钉上的《九十五条论纲》,条条都是路德十年的内心痛苦、恐惧以及全部的希望。他说:"假如我有一百个脑袋,我也情愿让人一个一个地砍下来,但我决不收回任何一条论纲。"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这些论纲像蔓延的大火一样不可收拾,传遍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谁知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远近传诵,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