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联片羽     
君冈 《佛教文化》1994,(2):38-39
主持寄语 时下有很多大众化期刊,都时兴在刊物中向读者透露一些自己这“编辑部的故事”,以期常与读者保持情感沟通。《佛教文化》当然也有自己丰富活泼的编辑部故事:一如您在电视片中已经眼熟的那样,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闹中取静的这座典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2.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们往往喜欢I听故事胜于枯燥的讲授课文。在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面前,学生们无需调动自己的注意力便可以在“无意注意”的影响下专心致志的听讲,进而对课文本身产生浓厚兴趣,马上进入故事情境,甚至愿意主动探求文章精髓。这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总爱听爱看人间故事,平生不知过耳过目多少故事,但记住的不多。许多故事或长或短,或悲或喜,都匆匆在眼前上演,在耳旁一过而落幕,似风吹白云般,在印象中了无痕迹。但总有一类故事能给人在流年中烙下深深印记,比如《圣经》中约瑟的人生轨迹。约瑟的故事以苦难开始,以悲情敷陈,以华丽结局,让人一气读完,似乎瞬间就改变了自己,纠正了人生,拯救了灵魂。  相似文献   

4.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他小学还未毕业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渴望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从十几岁开始,他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曹圣洁 《天风》2016,(7):5-6
正如果我们检视自己印象中很美的内容,譬如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人间美满的故事或者自己最美好的回忆,就会发现大多是与爱有关的。这说明人们渴望被爱,享受爱的甜蜜。然而在当今世上,人们的内心往往充满功利思想,遇事先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致子女可以把父母赶出家门,婚姻可以以房子车子为条件,于是,人们感叹真诚的爱何等难觅!  相似文献   

6.
一、厌学的故事 故事一:不久前,一位初二女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哭泣着说,自己开始厌学了,“因为学习真没意思.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好不容易盼到“十一”假期,还得去上提高班,活着真累.自己已学不下去了,只想找个人尽情哭诉”;  相似文献   

7.
张玲 《天风》2004,(12):i015-i015
有人说,基督徒的一生,是信靠上帝走十字架道路的一生。因为上帝无条件地为我们舍了他自己,使得今天我们的信靠变得更有意义而充满祝福。一则故事,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永运的起点     
我是一个永远都不愿也不想过安闲与安分日子的人,一个永远都祈求在人生岁月里随时都会有故事发生的人,一个永远都在期待着让自己的双脚有一个新起点可踏的人。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缺陷     
刘行 《天风》2004,(5):19-19
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有裂缝,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是把水从远处小溪运到主人的家,而那个有裂缝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漏得只剩下半罐水了。那个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和完美感到骄傲。 而那个有裂缝的水罐为自己天生的裂痕而感到十分惭愧。两年后的一天,它在水溪边对挑水工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问:“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水罐答道:  相似文献   

10.
乍一看,没有比总结一个人一生的历史更容易的事了。每个人的一生,正如那老生常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人人都应该能写他自己一生的故事。显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那些因职业或行政需要不得不写的个人简历,在那种简历中我们只谈重大的甚至引人注目的事件。这里讲的是那种比较长的、更为详尽的叙述,是作者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的著作,是自传。写自  相似文献   

11.
至于被绑架者故事,也并不新鲜。比如,关于仙女被飞龙绑架,后被一个勇敢的剑士救回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传说。乡间传说的被绑架者也只不过是每个民族都存在的这种故事的组成部分。骑着巫师的扫把或被仙女用马车带走,也是许多不同民族中流传的民间故事。所以,在我们自己的时代遇到这样的故事也一点都不奇怪。  相似文献   

12.
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介书生,是个孝子,待人友好,可连续几年考试落榜,心情十分沮丧。一日,他慕名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并向其诉说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相似文献   

13.
晨阳 《思维与智慧》2014,(12):12-13
梁晓声说她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的风格,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泰晤士报》说她是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而她自己却说,她是一个极端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2):36-37
本期中这位居士的处境,我感到似曾相识。我们生活中也有些盲目贪求奢侈的人,不认识自己的无明,反自以为“天经地义”,视正常生活者为“有病”,是“傻瓜”。为这些人生气固然有理,但也大可不必。 小和尚讲的故事出自《杂譬喻经》。故事中的国王确实多智,当他发现众臣食恶雨而发狂后,能理解他们,也能容忍他们。在群臣醒来之后,再开导他们。这看来荒诞的故事,却实在是含意深刻,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5.
任远 《宗教学研究》2006,(4):96-100
本文以佛典中关于宝髻的故事为例,论述了佛教施舍自己身体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读过两个故事,至今难忘。故事的主人公,很特别。两位,一位是不知饥饱的牛顿,一位是把墨汁当蒜泥吃的王羲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牛顿有天请一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还久久沉迷在实验里抽不出身。眼看吃饭时间早已过去,朋友就自己到餐厅吃掉了一只烧鸡,鸡骨头留在了碗里。一会儿,牛顿来吃饭,看到碗里的鸡骨头,惊奇地说:"我以为我没吃饭呢,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8.
哈金以"中国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即从以"文革"前后的中国大陆为背景,变化到以在美国的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除了这一明显的时空上的流变之外,故事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等待》和《自由生活》两部小说为例,可以看到哈金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探讨了更具普遍性的精神困境问题,同时也与他自己的创作历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己的苦恼     
苗蕾 《思维与智慧》2011,(12):39-39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迷头认影     
《法音》1991,(11)
这是《楞严经》里所说的宝罗城狂人演若达多的一则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演若达多是个从来不爱梳洗的人,蓬头垢面,古代没有镜子,他也无法认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一天,他口渴了,走到河边喝水,河水清澈见底,当他俯下身子的时候,看见水里有一蓬头垢面、挣拧可怕的影象,演若达多转身就跑,逢人便告,说河里有一鬼魅,是如何如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