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基督徒来说,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权威,也是神学的规范。圣经是神的话,凡不信或违背圣经教导的,就是不信神或违背神。圣经是神藉人的文字而传达给人的特殊启示。神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也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因此,我们要打开圣经,藉着圣经与圣经所见证的那位耶稣基督相遇。圣经是基督教一切宣讲和教导的根据和准则,因此可以说是神特殊启示的文字部  相似文献   

2.
舒义 《天风》2005,(1):10-12
经文:耶1:10 圣经中记着"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耶1:10,18:7-10),这是神要先知耶利米传出的信息,也是神给他的托付。这个信息中所要拔出、拆毁、毁坏、倾覆的,当然是丑的、恶的、假的,为神所憎恶的。今天我们的教会正在建造中,应拆毁些什么才能让教会建造得更好,是我们要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3.
以利亚和以利沙是《圣经》记载中最伟大的师徒先知。这一对师徒堪称古代信仰传承即古代神学教育的成功典范。今日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可以从以利亚、以利沙的师徒制传承中得到借鉴,结合中国教会的实际情况,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神心意、也能办好教会的领袖人才。  相似文献   

4.
岳清华 《天风》2016,(8):8-9
正经文:太21:12-15;弗5:26-27"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一些原本很属灵、富有意义的事情都有变质的可能,在神的家里、在敬拜神的地方和时间,同样也会发生一些得罪神、亏欠人的事情。圣经中讲到耶稣发义怒,就是因为有人借着神圣与慈善之名以达到自私的目的,因此耶稣推翻了他们的桌子,洁净了圣殿,恢复信仰  相似文献   

5.
张姚 《天风》2016,(10):38-39
正旧约时代,上帝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十诫是以色列人与神、与人、与物等的根本关系准则。后世无论是以色列的613条律法以及摩西五经中留下的诸多戒律,还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是建立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摩西十诫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卓越的根本。健康的生活与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原则之上的,根据摩西十诫的原则,也借鉴了教会中先人的启发,按照圣经所启示的夫妻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规划出"夫妻十诫":  相似文献   

6.
项锡安 《天风》1996,(12):2-3
经文:赛7∶14;启21∶3—4 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迎来以马内利的盼望(“以马内利”是圣经原文译音,意为“神与我们同在”,见太1∶23)。以马内利是因着主耶稣的降生而开始实现的,这也是主的名字。以马内利的神是令人亲切亲近的神,他克服了旧约时代神人分离的局面。以马内利表明神主动与人和好,与人来往,这乃是藉着人的心灵与诚实。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5)
正耶稣的教训不仅给当时代的人以教诲,也指出了很多关于教会和信仰不可忽略的真理(参太24章,25章;可12:41-44)。"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5:26)。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本应该是荣美的、圣洁的,但因为人的软弱与不足,教会存在"玷污、皱纹等类的病"(参弗5:27)。圣经中已经让我们看到神的旨意、教会的典范,同时我们也可以间接地看到教会存在的危机及扭转危机的方法。我以为,当下教会存在着三大危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6,(5):100-104
中世纪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在其两部主要的哲学-神学著作《迷途指津》和《律法再述》中,就宇宙生成论和先知论问题作出了两种相互歧异的观点表述。就前者论,《律法再述》持宇宙永恒观,而《迷途指津》则系统批判宇宙永恒论而支持从虚无创世说;就后者看,《律法再述》暗示先知是人类理智与道德德性完善的自然结果,《迷途指津》则着重指出神握有阻止具备资质之人成为先知的否决权。实际上,两书的宇宙生成论-先知论表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分别代表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一神论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理论立场。迈蒙尼德为何在两部著作中持不同观点,他究竟倾向于何种立场,则成为中世纪哲学研究界长期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教会自身建设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制度建设,这是关系到教会自身行政管理的事工,是教会建设的基础,是教会事工进展的组织保证;二是生命的成长如何使教会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这既包括如何带领信徒个人灵命追求和如何走侍奉神的路,又包含将教会金灯台的见证显明社会之中,使教会成为荣神益人,造福社会的教会,成为荣耀的教会献给神。神藉着圣灵向人和教会启示他的旨意和真理的方式不是绝对的。他以相对的、渐进的和不断更新的方法引领我们进入他丰富恩典。教会历史和圣经明训极为充分证明了这个极为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们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13.
律法与信仰———试论新、旧约宗教观念的演变王学成本文主要从律法和信仰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新、旧约圣经进行思想分析,阐述了新、旧约中所反映的宗教观念的演变。作者指出,以色列宗教经历了一个神权政治宗教、先知的伦理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文章在对律...  相似文献   

14.
说“自省”     
读书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处于巅峰的问答,而这两次问答,都是"答非所问"。一次记载在《圣经.新约》中。一群自以为合乎神的人,捉住一个犯罪的女人,问耶稣:"这女人犯了罪,按律法,应该用石头打死她,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8)
<正>今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执行范围之广、控烟力度之强,堪称"史上最严禁烟令"。用北京老百姓的话讲,凡是"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吸烟,这也使得"禁烟"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焦点。说起吸烟,教会算得上一块净土。无论是教会堂点、基督教两会机构,还是信徒家庭,基本都能做到清洁无烟。但谈及"基督徒能不能吸烟",教会中却总有争议的声音:有人认为圣经从未谈及烟草,更没有禁止吸烟的律法规定,所以"法无禁止即可为"。  相似文献   

16.
谭静芝 《天风》2013,2(2):42-43
《诗篇》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 《诗篇》在耶稣口中非常重要,不但经常被引用,而且耶稣也唱颂。他期望门徒们因着他的复活,明白他被父派来的侍奉,能紧紧抓住耶稣属天的身份,发现耶稣的教训、基督的事件都有旧约——就是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与《诗篇》的依据。因此人能借信靠耶稣,明白先前一切指向他的预言,并在耶稣里找到应许的成就,更热切地盼望神指向将来一切应许的应验。单是《诗篇》,在新约就被引用超过一百次,可见它是如何深入新约众作者的心,也能帮助福音的听众明白宏阔的神观并因认识耶稣基督,发现在《诗篇》中一切用作指向与预表耶稣的谜语。  相似文献   

17.
<正>《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王宗泽 《天风》2008,(7):6-7
我们基督徒常常藉着祷告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祈求--因我们的父是全能的神,万有的神. 但以上三处经文所讲的内容却是:"神差先知向人要饼"; "神向人要水"; "神向人要独生子".  相似文献   

19.
复兴的教会     
张冠儒 《天风》1995,(6):2-4
读经:徒1:12—14;2:41—47。 教会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只有将我们的教会建造成为灵宫,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神的心才会得到满足。但我们究竟应如何才能满足神的上述要求呢?使徒时代的教会,就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1707年,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白日昇和其中国助手徐若翰写作了汉语《圣经》(1),在《圣经》汉译史上,这是首次系统地将哲罗姆武加大本《圣经》(Biblia Vulgata)译成中文,译出了约80%的新约,是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汉语《圣经》。而后世"二马"《圣经》很大程度参考了它,可见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神"作为对Deus的翻译,可以说是"白徐"的创举之一,二人在翻译时既回避了教廷所反对的"上帝""天"等译法,也没有使用罗明坚和利玛窦初倡且至今获准的"天主"之译,这种译法的直接影响是新教的"和合本圣经"至今还有以"神"为主名的版本,使"白徐"的译法在300年后广受认可并推广开来。本文通过对白日昇书信的整理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分析"白徐"Deus译名选择的内在因素,还原白日昇译经的背景及译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