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天风》2011,(5):61-61
不久以前,我和另一位女士约会,其实那还是我妻子的主意,有一天她说:"我知道你很爱她。"我很惊讶,立刻争辩说:"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先爱的她呀!"  相似文献   

2.
角色转换     
计文 《天风》2012,(11):22-22
在某城华侨饭店的门口,有一位擦鞋匠有气无力地在为人擦鞋,看得出,他内心很苦闷。"别这样,朋友,别那么垂头丧气。不就是擦鞋嘛,我过去也曾给别人擦过鞋,可是你看,我今天成了这大饭店的董事长!这个社会,只要你努力打拼,什么都可以做到。"一位被擦皮鞋的中年人跷着腿,信心十足地对擦鞋匠说。"唉!老板,你不知道我的过去……"  相似文献   

3.
雪峰 《天风》2013,(5):63-63
某年高考前的一天,我在教会里接待了一位专程前来找我的老姊妹。她对我说:"请为我的孙子祷告,他要参加高考,祈求上帝帮助他考上好的大学。"我问:"平时成绩怎么样?"她答道:"很差,靠着他自己,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所以才要求主帮助,因为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姊妹的话语中,流露着真情,也充满了信心,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盼望没有实力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可是,因此祈求上帝施行"神迹",在信仰上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委婉地对她说:"我可以为你的孙子祷告,但只能求主帮助他正常发挥,而不能要求上帝必须使他考上好的大学。"姊妹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做了祷告。结束后,我送她走,她再次叮咛我,他们全家都非常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就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1,(5):64-64
问:我是个初信者,近来遇到的一件事让我很为难,不知该做不做?于是询问年长的姊妹,姊妹说:"圣经没说不可以,可行!"可恰巧又遇上另一位弟兄持反对意见,他说:"圣经哪里说可行?不行!"……对同一件事,却有两种明显相反的意见,叫我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5.
约拿单 《天风》2011,(6):26-27
一位年轻貌美的姊妹一心想嫁个好弟兄,但等了好久,他的"白马王子"迟迟没有出现。人问她:"你究竟要嫁怎样的人,才合你心意?"谁知姊妹干脆说:"最好能像耶稣那样的弟兄……"明知这是她的调皮与幽默,可是我并没笑出声来。我在想,假如我真的直接把耶稣介绍给她,她能穿上婚纱说"我愿意"吗?于是,我想象着自己真做一次"媒人",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4,(12):64-64
问:我是一位青年传道人,我发现目前不少青年信徒对本教会缺乏归属感,喜欢做"游民",今天去这堂聚会,明天去另一教会礼拜。似乎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得着,而不太关心对教会是否要尽本分。我曾作过提醒,但他们以"都是主的教会"为由,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朱约翰 《天风》2018,(9):24-25
"牧二代"也都是简单普通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些指代某些特殊人群子女的新名词,例如"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等,同时教会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牧二代"。但我却发现,海外关于"牧二代"的报道多为负面:吸毒、抢劫、出轨,还有诸多与基督化家庭不相称的事件一件又一件地发生在这样一群"蒙福的后裔"身上。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由一位"牧二代"所写的自述,给我极大的触动.  相似文献   

8.
跟从与舍弃     
陈志华 《天风》2014,(11):55-55
在耶稣短暂的传道生涯中,其周围一直不乏跟从者,为求吃饼得饱的人有之,为观看神迹奇事的人亦有之,然而真正明白做门徒代价的人却寥若晨星。有一次,一位文士信誓旦旦地对主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但听罢主耶稣"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的回答后,便再也不见其踪影。或许,另一位跟随者在以上的对话中略微明白了跟随主耶稣的代价和牺牲之大,便对主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4,(6):34-35
多年前,我与同工们到一位新婚的姊妹家里去做客。她谈到与丈夫亲吻的时候,总会觉得很脏。她说:"每次他亲过我之后,我就要偷偷地去洗脸。"未恋爱过的我,不能理解她的表达,但她的话却给我留下一个"脏"的概念。带着疑问,进入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在书籍阅读与专题研究中,我改变初始"脏"的阴影,发现性在信仰、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夫妻关系中的性是圣洁的、亲密的、受保护的。  相似文献   

10.
何牧 《天风》2011,(7):64-64
问:前不久有热心肢体去探访一位患病的初信徒,为其祷告时大有信心地"宣告"说:"你是没有病的,神已经全然医治了!"这样的祷告对于处在绝望痛苦中的人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可遗憾的是,这位肢体最终过了几天后还是离世归天了。事后有肢体再去看望死者家属时,想不到竟然被拒之门外,并说:"别来了,你们骗我们……"对此,我很不解,凭信心宣告可行吗?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3,(11):64-64
[问]我是一位年轻的教会牧者,近年来,教会里不断有人受洗归主,但同时,又不断有人离开教会.所以信徒人数总量变化并不大。为此我遭到一些长执的批评,认为我管理牧养不力。但我已经很尽力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位小牧者  相似文献   

12.
景健美 《天风》2011,(8):46-48
随着中国教会的日益发展,"庄稼多,牧人少"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对于多数平信徒来说,每一次的圣职按立仪式都无比激动人心,送鲜花、拍照,为神的家又多了一位仆人感恩不尽。但也有人说"我只要为主作工,按立不按立无关紧要";也有人质疑"凭什么他能按立我不能按立"?还有人认为,"信徒皆祭司,不必按立圣职了"。如何理解"圣职的按立"?  相似文献   

13.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14.
胡仲华 《天风》2011,(6):57-57
清明时节,我应邀去一个偏僻的贫困村为一位已故牧师举行追思聚会。村上的信徒也都闻讯前来参加,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衣服,顶着黯淡色的头巾。有一个细节让我颇有感触,就是逝者的家人为所有参加追思的信徒每人发一袋包装精致的糖果,这说不上是昂贵的礼物,却表达了丧家沉甸甸的爱意。对这些"一分钱掰二半,一滴汗摔八瓣"的贫困村民来说,他们却很在乎,也许这让他们一天都有好心情。  相似文献   

15.
金颖 《天风》1997,(10):19-2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  相似文献   

16.
刘行 《天风》2018,(6):40-40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称为"美国之父"。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说不出话来。那位前辈这时才缓缓地走出来,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认真地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却是你今天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相似文献   

17.
周志治 《天风》2011,(8):55-55
我好发幽古之思,经常阅读有关历代神学大师思想的书籍,在思想上与古代圣徒远交,我称这为神学上的"扫盲"。我常关心国际新闻、时局动态,为使我的眼光宽广、关怀也宽广。而我在生活上很平淡,秉持一种理性的、入世的禁欲主义精神。一提起"禁欲主义"一词,通常我们联想到的是古代教会的苦修主义和当今主教的修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画家,但很有几位画家朋友,卢中见就是其中一位.我的书房里就挂着中见送我的两幅画,一是《韩愈品茗夜读图》,一是《东坡啖荔晨读图》(画题都是我自忖的).两位大文豪都在吃吃喝喝,但也都不忘记看书,既有生活情趣,又不失文化品位.我想这正是卢中见绘画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金颖 《天风》1997,(1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明明是自家的  相似文献   

20.
想哭就哭     
男儿流血不流泪,有泪轻弹非男儿。 我,就是一位男性公民,虽然没有林妹妹式的多愁善感,但情感之弦却很容易被周边的人或景拨动。曾几何时,让我尴尬有加,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