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农村继脱贫攻坚之后的战略选择。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而且应当建构内容涵盖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又能有效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成果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德治。新型乡村德治的建构整体上应立足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具体实情,瞄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继承中国传统乡村德治模式、近现代乡村建设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为基本遵循,启迪全体村民的伦理觉悟和道德良知,实现乡村德治与善治、法治的有机结合。新型乡村德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基层组织和全体村民,建构的路径是共建、共治、共享,建构的方式主要有合理吸收传统德治的成果并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总结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土地革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制定与乡村振兴目标相适应并能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并激励其扎根乡村敦风化俗,合理利用和借鉴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优秀成果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作为海南旅游产业相关的一部分,品牌的建设是不容或缺的。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是海南省积极响应并落实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结晶。乡村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美丽乡村景区品牌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建设、推广与传播,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将成为海南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海南旅游产业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重要策略,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建设乡风文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帮助农民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存在着主体性缺失、教育对象难以组织、缺乏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复杂等现实困境。因此,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要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优化宣传教育环境,力争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构成,有利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对乡村文化建设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沿着城乡一体化的趋势,这也是社会进程不能改变也不能逾越的历史阶段。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乡村的自我改善,更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如何探索出一种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建设美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风貌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是乡村特色文化的核心体现,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改善乡村设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播乡村特色文化,营造乡村美好形象,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根据设计案例对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挖掘乡村本土文化,构筑乡村精神,发挥乡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王刚 《美与时代》2023,(3):130-132
传统村落传承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美好家园,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始终是我国各族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我国已经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并且正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断地奋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努力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以和谐思想为引领,以之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升级。一、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的根1.“和为贵”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目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多地文旅局长相继出镜代言家乡美景,获得一众好评。可见,文旅发展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政策使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探索文旅创新融合模式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沿线有着大量的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古村落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当下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境地。以江苏省常州市邹区镇安基村为例,从建筑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根据对京杭大运河苏南段古村落的现状调查,探讨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使乡村景观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规划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对于乡村景观风貌的表象的设计,而应该建立在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要素的整体控制,为乡村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对乡村各要素的分析总结,实现乡村土地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自然景观合理开发与保护,引导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巩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的战略思想:发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群众主动性,奠定乡村社会改革治理群众基础;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提升乡村改革治理的组织化成效;强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夯实乡村改革治理人才组织基础等内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来看,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与实践对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优质的生活,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但需要注意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关注乡村经济发展,还要将乡村历史文化遗迹、非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在保障乡村长远、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文化、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及制约因素,结合美丽乡村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涵与原则,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武汉市乡村住宅建设经历了原址立面整治、异地迁村并点、空闲房屋利用的几大阶段,使乡村住宅得到了更新和利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文章在分析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程基础上,重点关注乡村住宅建设和更新利用,总结了三类实施模式,以促进乡村住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中国,媒体越来越多地报道"乡村振兴",而"建设美丽乡村"是全世界多年来一直在谈论的话题。因此,我们必须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审视目前乡村建设的现实情况并思考相关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阶段,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以重塑城乡关系,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陈思雨 《美与时代》2023,(12):104-10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开发是践行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梳理绍兴市乡村的地貌、文化、经济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总结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提出优化品牌、整体规划升级、优化人才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绍兴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张梦  方芳  符蓉 《美与时代》2021,(2):48-49
针对海南美丽乡村导视设计存在特色不鲜明、同质化严重、符号堆砌、杂乱等问题,基于在地性设计的角度,文章分别从人、地、文、产、景五大路径探讨海南美丽乡村在地性导视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赵珂 《美与时代》2023,(1):91-94
近些年,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之后,我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繁荣,资源配置不合理、品牌建设缺失、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各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现象不断涌现,旅游地之间的近邻正负效应同时存在。针对此现象,从旅游地空间竞合理念出发,分析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助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