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社区养老服务因环境便利、收费低廉、服务广泛等优势受到老年人青睐。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入手,比较三种不同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而分析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问题,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康养社区即将迎来重大机遇,关于康养社区的景观设计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以理论结合实践项目设计的方法,研究关于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思维与方法,遵循实践结合理论研究的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满足景观设计功能性、创意性、人文性、艺术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钱宁 《学海》2015,(1):94-10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治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在中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和"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压力和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对社区居家养老作政策分析并探讨这一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对老龄化问题的治理功能和社会政策意义,对完善和丰富这项政策的内涵,推动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福利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将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的人群考虑在内,不断降低环境设施对使用者的能力要求,使户外公共空间能更有效地满足大众的需求。从包容性设计入手,通过分析老年人养老现状,结合国内外包容性设计的优秀案例,从强调基础设施功能的普适性、兼顾空间步行网络与配套设施的可达性、体现交往互动空间的共享性方面探讨社区养老模式下的景观设计策略与方向。希望通过包容性设计,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提高社区景观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以此促进社会环境的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4.1亿人,而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则达到了2.64亿。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愈发凸显。而养老社区能够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一系列生活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从而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发挥养老社区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养老社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迅速发展,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社区居民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期望。以社交需求为引导,结合江苏常熟琴川城市公园更新项目,以“邻里共享、文化聚合、绿色社交”为理念,进行“社交+”景观设计探索,激发公园的社交属性,将环境和社会行为共融,建立“特色、健康、友好”的社交环境,营造和睦的社区氛围,以达到从“社交+”到“社区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区养老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老年人作为居住区环境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频繁、也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活需求在环境空间设计中也日益引起关注。为了在社区中给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以重庆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为例,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特点及其活动需求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既有居住小区在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年活动场地较为缺乏、活动设施不足且类型较单一、活动空间安全性较差等。在此基础上,从规范完善、设计优化、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从而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城市景观更新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传统工业城市正在找寻着新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各种问题。从“双碳”视角出发,结合城市遗留下来的工业场所,在传统工业城市景观更新设计时把低碳理念贯穿其中,在保留传统工业场所精神的同时,缓解温室效应,建构低碳城市,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研究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介入“网红”景观策略与景观建构形式,构建参与性、互动性的乡村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实现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以江苏省淮安市龟山村为例,通过场地景观重构、文化形式转译、多维主体认同构建,探讨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乡村旅游村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开始加强,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适老性景观等也都成为热点话题,适宜的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能有效提升周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湖州白鱼潭公园适老性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的发展问题,探究老年人对适老性景观的需求,探索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运河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出基于运河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对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呼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当下,现代化工业社会存在过多地使用化石燃料和化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土壤污染与贫瘠化危机。“愈园计划”诞生于“人类世”的背景下,是朴门永续理念的践行。愈园是一个社区生态花园的优秀设计范例,在生态花园设计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其中的一系列生态艺术行动独具代表性。以堆肥项目为引子,引出愈园的设计策略,为后续的社区生态花园设计提供一定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规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与式设计理念强调用户参与其中,将其运用于社区空间设计中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如何有效运用参与式设计理念成为社区空间设计的重要问题。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吉祥巷片区为例,探讨参与式设计理念在社区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为参与式设计理念在社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为我国的参与式社区空间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严莉 《美与时代》2023,(3):55-57
大花园建设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与大通道、大湾区和大都市区建设并称浙江省“四大”建设,海岛大花园建设是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陆海统筹推进“全域大景区、全省大花园”的重大举措。立足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梳理宁波海岛建设的现实条件和存在问题,深入剖析、总结国内外海岛建设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提出建设宁波海岛大花园的路径,助力宁波生态文明建设和海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对养老问题逐步重视起来,但养老景观设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文章以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为例介绍了其设计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使养老景观设计彰显扬州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渐兴起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候鸟式”养老。当下,生态养老、森林康养等养老模式比较流行,西双版纳风景秀丽,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称,海拔较低,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是天然的氧吧,所以很多人开始选择去西双版纳生活。西双版纳民宿接待的群体主要是“候鸟老人”或者进行亲子游、家庭游的游客,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以西双版纳三生·源民宿设计为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该民宿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以打造出集娱乐、居住、休闲、交互体验于一体的民宿。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7,(5):208-212
国家老龄委提出"以居家养老为主,集居社会化养老为辅,与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老年居住养老体系,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空间作为我国支撑养老服务的基础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空间优化配置策略是建立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的基础上的,通过对影响空间性能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和分类研究,运用实验模型论证了构建多目标性能化改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空间的科学配置,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叙事手段并非仅仅限制在文学范畴内,现今叙述理论融入电影、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随着景观设计理论的日益革新,叙事手段开始渗透到景观领域并有所进展。经过对叙事景观有关概念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后,将之运用于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的景观设计,讨论打造比较富有新意的高校叙事景观。  相似文献   

19.
缓压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宣泄为突破口进行的景观设计。以城市压力为研究切入点,力求在当代城市环境中塑造一个相对于自然环境与特定场所而言更便捷、快速、通达的空间,以此改变当下城市居民精神、心理层面的不良状态。以重庆市彩云湖为设计的空间载体,结合当下城市中常见的空间形态,通过缓压行为引导、空间序列、五感设计等多个维度,探索城市中户外解压行为的多种可能性及缓压景观的打造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境域很早以来村落庙宇众多。繁峙位于五台山佛教道场北麓,当地村落庙宇多为佛教寺庙。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民众也频繁地进行佛教寺庙的修缮。在明清修庙碑刻记载中,凡参与修庙的民众皆被称为“善人”。从“善人”群体的社会构成及其修庙“善举”可见,对于当地佛教信仰而言,“善人”的称呼是佛教话语对民众修庙行为的认可,更是民众接近佛教的通行证;对于当地村落生活而言,“善人”群体的实质为民众,“善人”是沟通佛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纽带。“善人”称呼的泛化及“善人”的修庙行为,体现了明清五台山境域民间信仰佛教化与佛教信仰生活化的特征,有助于深入分析村落佛教信仰的内在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