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为什么说忠恕二字就概括了孔子之道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语·子路>有一则对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3.
现有对孔子"恶郑声"的理解多是停留在音乐本体上,忽略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本文通过对"郑风"的比较研究认为,"郑声"的产生背景、文化内涵、音乐特点、用乐场合等因素是构成孔子"恶郑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这三句平直易解的话,由于缺失具体语境,在孔子身后的数千年间,语义泛化,被加以最通俗、最一般的解释.学就是学习,习就是温习或复习.由此也产生了"学习"一词.并且,"不亦乐乎"也化为习用的成语,"有朋自远方来"也成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友人的套话.本文运用本证式的语句互见法,以<论语>证<论语>,首先对这三句话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考证.考证结果认为,"学"字,大多是指为了干政"复礼"而进行的学习,"习"是演习与实践之意,"时"则是"适时"之意.又根据前人的训释,将"朋"解为"众".与上述考证结果相应,笔者还从<论语·子路>篇所云"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一句发现了理解<论语>开篇语境的密码.这就是"问政"的"政"字.关于这句话与<论语>开篇的联系,历来无人揭示,因而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论语>开篇的语境.由于这一发现,<论语>开篇豁然开朗,孔子说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为政者言为政.  相似文献   

5.
正富强古语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箴言》曰:"丰富尊荣在我,恒久的财并公义也在我。"(箴8:18)牧者论:富裕华夏彰恩光,强国福民享美梦,祖国今朝新面貌,人人诚心愿承当。民主古语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相似文献   

6.
所谓"孝",指善事父母.<尔雅·释训>:"善事父母为孝."<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康殷的解释更形象:"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1]所谓"悌",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说文>:"悌,善兄弟也."贾谊<新书·道术>:"弟爱兄谓之悌."  相似文献   

7.
不论人们对雅乐与郑声的态度如何,有一点无可置疑,即雅乐与郑声都表现一定的"情".<乐记·乐本篇>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里有两点需注意:一是音乐源于人的内心,由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二是音乐是对声音运用艺术手段修饰的产物,即"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8.
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第十四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予樂[亓辤也,予何]尤於此乎",第十五行的"校"字当依<论语·泰伯>孔子语读为"绞",第十五行中同的缺文当补为"吾告女(汝)<易>之道:良[筮而善占],此百生(姓)之道[也,非]<易>也",第十六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非文王]之自(作<易>,予何[知]亓事纣乎".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这句话实际上讲的就是学风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学习观—以学促德 1.人才选用需要学习.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2.学习的四个层次.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3.学习的内容.在"季氏"篇里孔子教育自己孩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在孔子看来要学诗和礼.4.道德的修行需要以学习为基础.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5.学习的重要性."学也,禄在其中矣."(《季氏》)"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6.学习的注意事项.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日:"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相似文献   

10.
王百灵 《管子学刊》2011,(4):104-106
郑声的兴盛,是历史环境、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也是其自身极具生命力而不断发展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郑声被斥为"淫声"的背景下,郑声不仅禁之不绝,而且越来越兴盛,究其原因,关键是郑声的社会需求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壮大,为郑声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中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城市的发展为郑声的兴盛创造了物质基础,城市社会各阶层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郑声的繁荣,使郑声演艺人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1.
"明"即辨别、验证,"夷"即弓矢的合文,表示弓、矢上面的符号一致."明夷"即"验证弓矢".弓矢是东夷民族发明的工具和武器.弓矢是论功行赏论罪行罚和确认战利品归属的重要凭据,也是确定猎获物所有权和损害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古."(渡)"字中的"去"由弓矢二字构成,表示弓、矢上面的符号不一致."明夷"与《洪范》九畴之"明用稽疑"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明夷"或即"明疑."这种方法由于曾经被殷末箕子所提倡或坚持而与其名字联在一起.西周金文"(渡)"字的产生与"明夷"制度有关."(渡)"字标志着古代法律由神判法(独角兽扁)向人判法(重视证据)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以<庖丁解牛>为例,将自己对老庄之道关于修道摄生方面的一点参悟所得,奉与诸同道分享并希见教! 一、遣有证无,是老庄摄生之道的一贯目标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幅不长,仅三百多字.但其中所寓含的养生之道和人生哲理,却给后人留下了震撼性的启迪.<养生主>是"老庄"之学唯一以"养生"命题的篇章,只不过今天人们对"养生"一词的理解与<养生主>的原意有所不同.所谓"生",是指人的形体生命,是<老子>中的"有".  相似文献   

13.
楚简"融"字以往多分析为从"虫(蟲)"声,笔者曾主张声符应从"毓".今由<新蔡>简"融"及新出老簋"池"字的"也"旁可以证明楚竹书<周易·颐卦>"融"字所从的"口"形并非饰符,而是"子"字头部圈形替换为"口"形,从而可以说明楚简的"融"字应分析为从"毓"声.同时<说文>籀文"融"所从的"虫"旁应是一种讹变的写法,并非原貌.另外,楚简"鬻"字亦应分析为从"毓"声.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中“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忧”是谁施行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谁忧谁?是父母忧儿女之疾呢,还是儿女忧父母之疾呢?这里牵涉到对代词“其”的理解。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引用了王充、高诱,马融等人的说法,认为这个“其”字既可理解为指代父  相似文献   

15.
"曾点气象"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曾点气象",事出<论语·先进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6.
<周易·师·彖>中的"毒"字被历代注家训作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注释的探究以及对"毒"字本身的历史性考察,认为此处"毒"字当训为"厚",并与<老子>、<庄子>中的"毒"字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17.
"方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职官>:"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1]此处方士系指周代掌握四方讼狱的职官,与后来所通称的方术之士的"方士"含义不同.后世所谓的"方士",即方技术数之士."方"指"方术","方药",<庄子·天下篇>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2].<史记·秦始皇本纪>谓炼求奇药之人.<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说方士即是一些讲求道术、擅长方技的人.  相似文献   

18.
自从孔子说“郑声淫”(《论语·卫灵公》),《三百篇》中《邶》、《鄘》、《卫》三风的《诗序》中也跟着说“卫之淫风流行”、“淫风大行”(《诗·国风》邶、鄘、卫三风诸传),于是郑、卫之风淫的话就一直流传下来。其实,这件事是值得辨析的。所谓“风”,实际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社会风气;(二)民间歌谣的内容;(三)这些民歌的音乐节奏。古人用辞简约,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有时三义混融而言。如子夏说“卫音趋数”(并见《札记·乐记》与《史记·乐书》),《正义》说趋数,促速也,这显  相似文献   

19.
<中庸>一书引"子曰"处甚多,"道不远人"章[1]即其例.此章论君子之道,内及"忠恕",与<论语>颇可映证.然细加推绎,又可见其说己非"忠恕"所能范围.深入研究此章,既有利我们看清<中庸>作者对孔子"忠恕"思想之发展,同时,对我们认识<中庸>所引"子曰"之特点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一段孔子论"<损><益>"之卦的完整的话,节录如下: 孔子籀<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尚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司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